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最難的一章,暗藏神的秘密?不懂前8個字的凡人易遭反噬?

2023-12-26國風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有人說,【道德經】不是給凡人看的,而是暗藏著神的秘密?

而在本奇書的八十一章中,光是這第一章就讓人費解。

有人曾說,如果連這第一章你都沒有悟透,那麽剩下的章節也沒必要看了。

倘若執意看下去,只能越看越迷糊,甚至可能會誤入歧途。

那麽,這第一章究竟講述了些什麽內容?它又暗藏了什麽樣的玄機?

不可言

了解【道德經】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一章不過才八十來個字,念起來甚至還有些許的繞口。

可是,就這麽幾十個字,還真讓人捉摸不透。

目前,【道德經】第一章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傳世版,也就是市面上通行的版本;另一個則是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版。

兩個版本雖然只存在著字詞之間的差異,但考古學家普遍認為,帛書版的【道德經】第一章才是貼合老子思想的。

【道德經】一開篇就直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從字面意思來看,它無非是在說,如果要勉強用語言來描述「道」的存在的話,那麽只能將之稱呼為「道」。

但是,這個被勉強命名的「道」也不能代表那個絕對、永恒存在的道。

看到這,你一定會覺得這老子怕不是在給人繞圈子,聽來聽去摸不著頭腦。

但這句話是有大智慧在的。

打個比方來說,比如各大宗教信仰的最高神,他們的能力也是不可描述的。

比如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十分強大,這種強大是無法形容、無法描述的。

甚至,如果有信眾非要用言語去描述這種強大,都是對真主的一種褻瀆。

這一思想,就跟道德經【第一章】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但在基督教這裏,事情卻變了。

基督教從來都不忌諱描述上帝的偉大,甚至還特意去證明上帝。

羅馬教廷就出過一本書,書中竭力用數學公式推導、證明了上帝的存在,還告訴所有信眾:上帝就是萬能的。

其實原本,在羅馬教廷這一番操作之前,許多無神論者,或者是其他信眾還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尊重別人的信仰,不去摻和。

可眼下見羅馬教廷這般較真,也激起了這些人的好勝心,他們便發起了「找茬活動」。

一個智者就直接找到了羅馬教廷,問出了這麽一個問題: 請問,上帝能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嗎?

這個問題,直接讓羅馬教廷犯難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上帝是萬能的,那麽他就一定能造出任何東西。

可如果他搬不動自己造的這塊石頭,那他就不是萬能的。

換言之,不管怎麽回答這個問題,都會否定「上帝是萬能的」這一結論。

從這個例子其實就可以見出,【道德經】第一章的第一句話有多麽高明。

不作具體的描述,就能彰顯出這個「道」的威力。

因為人類其實真正懼怕的只有「未知」,深不可測才真的能威力無窮。

然而,這還只是這句話的表層含義,還沒有接觸到它內在的深刻。

那麽,這句話的背後又有什麽意蘊呢?

內涵

前八個字說「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既然「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為何老子還要強行表達呢?

因為老子想告訴大家,其實人世間的「道」有兩種。

一種就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出來的「道」,這種「道」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

另一種就是可以用語言去描述的「道」,也是普通人能夠夠得著的思想。

這一點是讀道德經的關鍵。

需要註意的是,人不能執意去追求第一種「無可言說的道」。

因為,這不僅是為難自己,還容易讓自己陷入懷疑的境地。

比如說,【道德經】中常勸導人要無欲,也就是徹底沒有欲望。

它強調,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無欲無求,那麽他就可以看到最細小,最精微的道理。

乍一聽,確實很有道理。

歷史之所以如此地復雜,不正是因為人太容易生出欲望了嗎?那沒有欲望確實可以免去很多麻煩。

可問題在於,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真的做到沒有任何欲望,或許在未來世界,機器人能達到【道德經】的這一要求。

但這,同樣還只是【道德經】表層的意思。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麽【道德經】說一個人無欲無求就能發現微妙的道理呢?

舉個例子來說,近代有一個著名的禪師:虛雲老和尚,他在1895年的時候經歷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當時,虛雲老和尚正在揚州一座寺廟中打坐。

打坐的期間,虛雲老和尚心中沒有任何的雜念,他突然覺得自己整個身心都安靜了下來。

緊接著,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虛雲老和尚

在虛雲老和尚的面前,瞬間就出現了一陣大光明,就好像有一個明晃晃的太陽在他眼前一樣。

與此同時,虛雲老和尚還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肉身與靈魂的分離。

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肉身還在寺廟之中打坐,可眼睛卻能瞧見東墻的香燈師傅正在小解的畫面,以及西墻的師傅正在忙碌的背影。

換言之,在這一刻,虛雲老和尚已經穿透了世俗的障礙,他的眼睛正在自由地瀏覽整個世界。

而這,正是【道德經】所說的由「無欲無求」的狀態進入「妙」的境界。

很顯然,這個「無欲無求」的狀態本身就很為難普通人。

要知道,普通人活在世界上就算沒有其他的欲望,也有一個最基本的生存欲望。

比如說人餓了就想吃東西。

食欲是與生俱來的,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幾乎無法避免。

所以要真正達到「無欲無求」的狀態,對常人來說,基本不可能。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普通人非要去領悟【道德經】未能描述的「道」,非要去追求【道德經】所追求的境界,其實並不能達成大智慧,反而會困住自己。

既然如此,那老子寫出【道德經】到底是給誰看的呢?

答案只有一個,【道德經】極可能關乎的是神的秘密。

神的秘密

縱觀整個【道德經】,它都在追求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

而顯然,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做到這個境界的。

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將這種狀態作為終極目標去追尋。

正如【道德經】所言,人生本來就是在「有」與「無」之間不斷地往兩極靠近。

舉個例子,大多數人一生都在為了生活奔波,每一階段都得去完成相應的人生任務。

比如說,年少的時候要努力地讀書,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等上完大學之後,要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

工作穩定之後,自然就得操心結婚生子的問題;

有了孩子之後,人們就有了新的身份,又開始為孩子操心。

這些,都是人在世間生存所不得不面臨的「欲」,它是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的擴充套件,還不是一種貪心的欲望。

如果按照【道德經】所言,那麽人們就不該去尋得那麽多,應當保持「無欲」的狀態。

但顯然,這些欲望其實對人來說,是沒有壞處的。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欲望本身就支撐起了人類世界的穩定性。

因此,【道德經】其實是允許人們在兩極之間搖擺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基本的穩定和平衡。

但是,【道德經】也希望有那麽一小部份人能夠掙紮出這些需求,去看到宇宙的精微奧妙之處。

畢竟,相較於日常的人倫生活來說,宇宙的精微奧妙才是大智慧。

這也是為什麽,人類發展了這麽多年,能稱得上聖人、神的存在微乎其微。

所以,當人們悟到了【道德經】所要表達的這層意思之後,其實就不會再糾結於如何地去摒棄欲望這種為難人的事情。

因為,如果你是那萬裏挑一的聖人,那麽你接觸到【道德經】的時候,就會自動地向「無欲」的狀態靠攏。

你甚至都不會覺得「無欲」是一件折磨、為難人的事情。

因為「道法自然」,「無欲」是一種開悟後自然而然達到的狀態。

如果需要人去費勁追求,不也是一種欲望嗎?這不就和道家所提倡的「無欲」相違背了嗎?

因此,當你確實覺得「無欲」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不妨就擺平心態,把「無欲」當作一種高級的精神狀態去追求,順其自然可能反而會有驚喜。

那是不是說【道德經】對普通人來說就是毫無用處的呢?

當然不是。

此書對於「欲望」的詮釋,給了人們自省般的啟示。

當我們開始正視自己的欲望,開始思考欲望帶給我們的種種影響,就是改變的開始。

多少人一生被困在對「金錢名利」的追求中,最終變得面目全非。

可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被虛名和無節制的物欲耽誤一生,「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當我們不再執著於這些,許多令我們困頓的難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盡管普通人不一定能夠借助【道德經】去窺探神的秘密,也不一定能成為神,但也可以無限地靠近神,走向「無欲」。

或許,這也正是【道德經】留給當代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看到這裏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參考文獻:

【道德經】

【虛雲和尚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