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節日符號丨「光棍節」現象解讀

2024-01-10國風

黃英

摘 要: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的單身生活。「光棍節」產生於校園,透過網絡等媒介傳播和商業因素的推動,近年來已蔓延到整個社會,逐漸形成一種節日文化。如今,這天已成為年輕人聚會、狂歡、購物、相親或結婚的日子,造就了比傳統意義的五四青年節還要深入年輕人心目中的節日。出現這種現象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要積極應對、深入分析、疏通引導,幫助青年塑造健康向上的節日文化,樹立理性的節日休閑觀。


關鍵詞:青年; 「光棍節」現象; 「造節運動」 ;

▲單身光榮

一.「光棍節」的緣起及演變

11月11日—— 「光棍節」 (One's Day),源於這一天日期裏有四個阿拉伯數碼「1」 ,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


對於「光棍節」的來歷,一直是個謎,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流傳最廣的有兩種:其一: 1993年,南京大學某寢室4名大四學生在「臥談」 (晚上聊天)時,想出了1月1日是「小光棍節」 , 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 ,而11月11日由於有4 個「1」 ,所以是「大光棍節」。其二: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 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 (耶穌到底是不是光棍未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在中國真正出現光棍節卻在20世紀90年代。與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不同,大部份青年並不認可這天是「洋節」 ,所以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筆者傾向於第一種說法。筆者1993年上大學,當年11月11日並沒有同學談論這個節日。1994年11月11日,班級內一男同學自發組織單身俱樂部,要求必須是單身的男同學加入,並行自制的綠色封皮的「光棍證」 ,當天晚上在教室舉行聚會狂歡。由於當時通訊網絡不發達,同學們對「光棍節」的來由並不可知,純屬於自娛自樂的節日。


2011年11月11日,遇上了有「6 個 1」的世紀「光棍節」 , (因為在本世紀是找不到第二個帶有六個「1」的日期組合) 全國各地年輕人更是掀起節日狂歡消費的高潮。


高校學生是「光棍節」熱烈追棒者。他們不僅在各自高校BBS掀起「掛牌」高峰,還組織各種各樣的聯誼活動。「掛牌」渴望找到另一半的同學紛紛在網上發實名「自薦帖」 ,還有不少「團掛貼」 ,頗具喜感。如:上海交大BBS飲水思源網站當天的「十大熱門話題」中,有兩個是直奔主題的「掛牌貼」 ,且都「有圖有真相」 ,渴望擺脫單身狀態的同學在網上發帖介紹自己的情況、求友意向,還大膽地貼上了自己的生活照。下面列舉幾例:


其一, GG (哥哥) 今年大四, 89年生人,來自皮革之都河北辛集,已經光榮地成為了一枚未來博士生 (化工學院套用化學系) ……這位準博士生並非赤膊上陣,他的「主掛貼」下還附有「陪掛貼」。原來,寢室室友也搭車誠征女友。室友正準備跨學院考研,希望在極其苦悶又緊張的階段尋找一女生, 「一起為人生備考」。


其二,女生也不示弱,同是飲水思源BBS上,出現了一則女生寢室 4 人同時掛牌的「團掛貼」。有位女孩還逗趣地寫了貼心提示: 「以前的校長黎照寰曾詼諧地說道,交大 Girl (女孩) 必嫁交大 Boy (男孩),利權不得外溢。姐妹們還是很希望能在這裏找到另一半。希望 GG 們不要幾個都投。萬一幾位MM都看上你那就麻煩了不是?」

▲「光棍節的願望」

再如復旦大學日月光華BBS上,專門征友的版塊「網絡光協版」人氣從十一月初就開始暴漲,連很多已經畢業的職場人士也趕去湊熱鬧。


社會單身人士也積極參與進來。他們在這天為結束單身相親或結婚。據上海政務網報道 [1]: 2011年11月12日,上海市「首屆婚戀博覽會」在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鎮舉行,為期兩天的「婚博會」吸引了5000多名女性和4000多名男性報名參加,這使得此次博覽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萬人相親大會」。

商業策劃者是重要的推動力量。「光棍節」走出校園,大行其道,恐怕還是因為商業因素的加入。據悉: 「世紀光棍節」 ,因淘寶等網商的促銷大戰而變得異常熱鬧,甚至被網友戲稱為「六一節」。淘寶數據顯示,在跨入11日淩晨的第一分鐘,就有342萬人湧入淘寶商城。全天成交額為驚人的33.6億元,是2010年同日交易額的近 4 倍,每秒鐘成交3.89萬元。淘寶網和淘寶商城總支付寶交易額突破 52 億。不管怎麽說, 「光棍節」愈來愈像購物節, 甚至有人建議,幹脆把 11 月 11 日設為「世界網購日」。


綜上可見, 「光棍節」作為大學生自創的娛樂性節日,本意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單身女性的加入,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再加上商業策劃,讓「光棍節」走出校園,如今的「光棍節」已成為單身人士聚會、狂歡、購物、相親或結婚的節日。

二.「光棍節」受熱捧現象解讀

「光棍節」作為大學生自創的一個自娛自樂的節日,如今受到社會青年群體或商家的熱捧。與中國傳統的節日以及西方傳到中國的「洋節」不同,它既沒有中國古老傳說的文化沈澱,也沒有外來文化的沖擊。作為新生的節日, 「光棍節」如何能被憑空制造出來?


節日是人類為適應生產或生活的需要在特定時間共同做特定的事而形成的文化認同。「光棍節」作為自創的節日並受到熱捧,其實質是在滿足不同群體的生活需要方面來制造文化認同。


1. 自嘲心理:情竇已開的大學生需要自我解嘲的空間,以求群體共鳴。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中國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有著極大的改變,由先前的禁止到既不提倡也不反對,校園愛情一下子出現了「井噴」。看著校園內一對對小情侶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花前月下、教室食堂,你儂我儂、難舍難分。大學校園裏童話般的愛情,著實令人眼饞、心動,但那些情竇已開但未找到合適戀愛物件的大學生在羨慕的同時必須學會自我解嘲,尋找一個心裏共鳴的群體,以解苦悶與煩惱;還可以向已戀愛的群體宣告單身的自由與快樂。於是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單身大學生想到以節日的方式來慶祝自創的「光棍節」 ,在這一天,他們透過聚會 (單身舞會、單身快樂之旅、單身宿舍聯誼會、單身情歌歌詠會) 享受單身的自由而快樂的時光。正如司文為 2006 光棍節創作的歌曲——【 光棍快樂】 所唱: 「幽幽暗暗迷迷糊糊過了多少年,冥冥之中愛恨情仇是命還是緣。好想談戀愛,找個好太太,可她們嫌我不帥,說我不夠氣派,總是輕輕松松被踹。纏纏綿綿聚聚散散轉眼成雲煙,跌跌撞撞匆匆忙忙依然是孤單,寂寞難忍耐。思念成災害,時間那麽快,現實太無奈,讓我終於明白:光棍其實也挺快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努力的工作、好好的生活,自由自在多灑脫;光棍其實也挺快樂,自己保管自己的存折,橫眉冷對秋波、不用羅嗦。相信有個她在前方等我,前方等我。」當然光棍的孤獨與寂寞只有自己細細的品味,更多的時候希望早日結束單身之苦,於是這天還可以在校園BBS上掛「團體貼」征友,說出自己平時不敢說的理想要求, (因為這一天是光棍自己的節日,理想過分也不會受到他人的指責);甚至還可以在這一天單獨或集體向暗慕心儀的女孩示愛,渴望對方接受自己 (據說這天示愛對方接受的成功率很高) 。2011 年 11 月 11 日晚,筆者在本校「思政部學生思想交流的 QQ 群」裏看見學生發來的畫面:我校大二一男生於「光棍節」晚上八點多在教室走廊上向心儀的女孩跪地獻花,引起大一眾多男女生的圍觀,不少學生高呼:現演、淚催、HOLD 不住、收了他、從了吧!結局是那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答應男孩的請求;這一成功案例導致 11 月 12 日晚有四個男生宿舍集體在操場上手捧鮮花高喊心儀女生的名字: XXX,我愛你,這一刻,這一生……,令兩棟教學樓晚自習的學生湧向窗戶圍觀,引起極大的轟動效應。從上可知, 「光棍節」這天無論是單身聚會、征友團貼還是集體示愛,都是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之余渴求宣泄情緒、釋放情感以求共鳴的反應。

▲光棍節示愛

2. 糾結心裏:情感困惑的剩男剩女們需要相互了解的平台,以解人生憾事。

大多數剩男剩女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父母朋友過年過節的熱心問候,他們需要在適當的日子裏狂歡、發泄,之後又需要積極、務實地面對自己的「終身大事」 ,這樣才能避免年年「過節」。正如 【 光棍好苦】 這首歌所唱: 「多少年來一個人闖,從來覺得自己挺酷;如今回頭一看,寂寞無助;從小我就習文練武,覺得自己是個人物;沒想到老大不小,咋沒人光顧。曾經暗戀過的物件,已經嫁做人婦,孩子可以叫我叔叔;到如今沒錢沒房沒車,南無阿彌陀佛,想要對你說聲拜托!我是個寂寞的光棍,痛苦的光棍。昨天晚上加班過度,醒來以後想要嘔吐;最近心情挺堵,感慨無數;遇到女人其實不少,可太多都是歪瓜劣棗;偶爾有朵鮮花,還插在牛糞上。其實我的眼光不高,哪怕廢舊材料,或許現在我也想要;可誰知世事總是難料,她們也都很挑,說我太窮她們不要!我是個寂寞的光棍,痛苦的光棍……」正是因為有著如此龐大的剩男剩女群體,除了他們自身需要一日的放松、發泄情感外,他們和他們的父輩更關心如何尋找到合適的伴侶以結束單身生活。為此,利用年輕人自創和熱捧的「光棍節」尋找一個單身人士結識、交往、了解、溝通的平台成為必然,於是眾多婚戀介紹所、商業活動者借著節日的氣氛開展各種相親活動來吸引人們的眼球。


3. 惑眾心理:情緒高漲的商業策劃者需要不同群體的消費,以獲豐厚利益。


「光棍節」來了,誰最忙?答案是:快遞。據相關資訊顯示, 2011 年國內9家快遞企業總共調集約4萬名快遞員,超過700輛快遞車專門負責「光棍節」大促銷的貨物運輸。同時,在貨物分揀中心設立超過300 條貨物運送綠色通道。而這 9 家企業加起來,幾乎覆蓋了國內全部的快遞運力。如此緊張不是沒有道理—— 「光棍節」就像電影產業的賀歲檔,多家電子商務網站都忙於從中分一杯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開展「促銷活動」的購物網站足有百余家。某商城各品類產品促銷均圍繞「1」展開,如「1 折起搶購」、「11 點限時搶」等;還有一些網站的促銷周期相對較長,覆蓋了整個 11 月份。2011 年11月11日當天,筆者與幾個同事嘗試在淘寶網上搶購特惠商品,結果校園網路一直處於癱瘓狀態。此外, 「光棍節」的熱潮正從網上走到網下:蕪湖市步行街各大商每場平均在「光棍節」當日推出各種優惠活動,例如「滿 300 元減150 元」 ,還有緊扣主題推出的「滿 1111 送 300」、「2011 年 11 月 11 日 11 時 11 分搶購免單」等活動……從這些年「光棍節」當日國內各大網購店和實體店銷售業績來看,商家獲利豐厚,這無疑是商業策劃者的成功之處。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刺激國民消費已成為商業大戰的首要內容。眾多商家透過廣告、節假日促銷、優惠酬賓等方式吸引廣大消費者,但不同的節假日消費群體的反應是不同的。商業策劃者從大學生自創的「光棍節」裏看到了極廣的商業銷售空間,即:首先,光棍家族是年輕的單身群體,他們購物欲極強,尤其是服裝和電子廠品;其次,這些單身群體中不乏高資人士, 他們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再次,這些單身群體情感孤獨,需要物質消費以解精神空虛;最後,因為‘光棍節’在字面上就有新聞效應,符合年輕人標新立異的個性,同時也讓保守人士關註,關註便是參與,而註意力便是一種市場;另外,從眾心理、羊群效應更能吸引節日狂購並血拼到底。

三.對「光棍節」節日文化的評價及建議

綜上所述,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方式,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商家的註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推廣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盡管這些年來「光棍節」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嚴格意義上, 「光棍節」並不符合傳統人類學、美學以及文化研究對節日的定義——既沒有凝固一套嚴格完整的象征符號系統,也沒有本質的、深刻的、世界觀性質的思想內涵。正如一些專家所言,相比傳統的節日慶典, 「光棍節」仍然缺少了某種獨特的、有的精神意義。如清明踏青、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除夕守歲,人們在節日活動中親近,感受生長的美、運動的美、圓滿的美。為此,有些人認為「光棍節」更像一場草根創意和商業行銷結合的「造節運動」 ,不必過分關註它的實際價值取向。但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又受到年輕群體的熱捧,筆者認為還是有必要積極應對、深入分析、疏通引導,幫助青年塑造健康向上的節日文化,樹立理性的節日休閑觀。


首先, 「光棍節」使年輕單身群體尋找到釋放情感壓力的空間。現代社會競爭激烈,20歲到35歲之間的單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學業、工作競爭之外,還有來自家庭催婚的壓力。「光棍節」無非是讓光棍們在調侃中輕松面對,有一個機會互相交流,不失為一個解壓的方法。既然「光棍節」適合年輕群體解壓,筆者認為在這樣的節日裏,不僅僅是年輕人的聚會、狂歡,還要開展一些積極向上的娛樂活動,如: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將少數民族年輕人對山歌的文化形式搬到「光棍節」的擂台,可以激發年輕人的詩歌、音樂創作激情,為中國的原創歌曲繁榮發展提供動力;組織一些戶外運動,如:拓展訓練、攀巖、徒步走、騎單車等等,這些活動有助於年輕人走向室外、親近自然、強身健體、團結協作、增進了解,更有利於消除平日的糾結情緒,等等。這些活動既有助於提高年輕人的動手能力,又能啟用他們的創作靈感,還能將民族文化代代傳承。當然,這些只是筆者的見解,只要節日的慶祝活動能夠滿足單身年輕人的心理需求,並能引導制造文化上的認同,那麽「光棍節」作為年輕人自創的節日,它的內涵將更深刻、意義將更深遠。

▲有人甚至建議將「光棍節」改為購物節

其次, 「光棍節」使年輕群體意識到肩負重任需要重新調整定位。「光棍節」從網絡走向社會,從小眾活動變成公眾活動,這是社會開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種表現。同時,在這種輿論下,社會給予光棍們的尖銳度也在下降,讓單身人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的真愛。筆者認為在「光棍節」展開相親活動或結婚登記有特殊的意義,但當前不少地區由於商業的參與, 「萬人相親會」、「將愛進行到底」、「婚博會」實質是一場商業促銷。最好是各企事業單位的青年協會組織提供單身青年的個人資料, 「光棍節」當天組織聯誼會、個人才藝展示會、讀書心得交流會、演講與口才競賽、戶外運動拓展與協作、交誼舞會,在實踐活動中讓單身群體交流溝通、加強了解、增進感情,提高相親的成功率。


最後, 「光棍節」使年輕群體領悟到經濟、文化的發展需要創意思維。當前年輕群體的最大壓力是就業,而「光棍節」這天卻成為網民瘋狂購物的日子,創下一個又一個商品熱銷的神話。從簡單的經濟行銷策略來說, 「光棍節」的行銷本質並不特別,與十幾年前開始推動的情人節消費有些類似,只是被節日刺激了消費、放大了基本需求,但它卻可稱作一場成功的「心理遊戲」。筆者認為, 「光棍節」既然是年輕人自創的,這些年來關註度又越來越高,對於就業壓力較大的年輕群體何不從中獲得思維新創意?為此,在這天,相關單位 (學校、網購商、商場、網遊企業) 可以組織年輕人搞一些創意活動。

綜上所述, 「光棍節」已然成為年輕人的一個節日。只要在節日的內容裏增添一些積極向上的、健康活潑的、與時俱進的文化活動,引導年輕群體樹立正確的節日休閑消費觀,即使它不能如傳統的節日文化寓意那樣深遠,人們也會賦予這個節日美好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