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東漢【趙儀碑】高畫質附釋文

2023-12-17國風

【趙儀碑】又名【趙儀殘碑】,於2000年6月出土於四川蘆山縣舊城,刻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碑陽文字漫漶不清,並有不少於三次重復刻文,最後一次刻文能辨者有「蜀郡屬國」等大字。碑陰文字大多完好,如同新出。惜出土時發現該碑已被截為三段,砌於城墻。該碑碑文排列特殊,有列無行,書風厚重峻拔,結字隨意,大小參差,一任自然。用筆已出現楷化痕跡,對研究東漢至魏晉書法、文字的嬗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註意的是,該碑碑文中有刻工的姓名,這是在漢代碑刻中較為少見的現象,說明東漢末年碑刻工匠的地位已受到人們的重視。

【趙儀碑】書法風格 方峻樸率,嚴整古穆,用筆以方為主,點畫精密而流美,結字方整而典雅,章法上也是橫無行、縱有列,字型之大小、長短參差錯落,但字與字之間皆有一定留白,整體上顯得疏落散逸,率意質樸,然以其文多訛字,當是不諳六書的民間書手所為,也正因為此,反而使該碑於平淡之中透露出一股自由不拘、瀟灑隨意的自然韻致。

早在西漢時,雅安就有了青衣、嚴道、徙和牦牛四個縣,青衣縣就在今天的蘆山域所。四縣都屬蜀郡,郡太守住在成都。公元106年至125年間,牦牛縣發生叛亂,震撼了朝廷。後來叛亂被擊敗,朝廷亡羊補牢,在青衣縣設定了蜀郡屬國都尉,以加強這一帶的管理。據碑文記載, 趙儀 便是蜀郡屬國的一名都尉。他做官清正廉潔,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得民心。趙儀去世後,蘆山的官吏和百姓感念他的好處,立碑紀念。然而,事情反反復復,紀念碑又遭到了一幫叛亂者破壞。公元208年,蘆山地方官張河會同幾個同僚,共同捐資,聘請石工劉盛,重新鐫刻了我們如今看到的【趙儀碑 】。按碑上的說法,目的是為了給後人樹立個榜樣,讓大家都來做好官。

第一塊尺寸:112 * 53厘米

第二塊尺寸:115 * 50厘米

第三塊尺寸:115 * 53厘米

【釋文】 漢故 屬國 都尉楗為屬國趙君,諱儀字台公。在官清亮,吏民 謨念 ,為立碑頌。遭謝酉張除 爰傅 碑在泥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癸酉,試守漢嘉長蜀郡臨邛張河字起南。將主薄文堅、主記史邯伍、功曹□□, 掾史 許和、楊便、中部□度邑郭掾、盧 、王貴等,以家錢雇飯石工劉盛復立,以示後賢。

:: 屬國 (shǔ guó)兩漢為安置歸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數族而設的行政區劃。大郡置邊遠縣為屬國,如置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為廣漢屬國,置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為蜀郡屬國,置楗為南部都尉所治為楗為屬國,置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為遼東屬國。小郡則屬國置於本郡之內,不另標名稱,如龜茲屬國只作為上郡的一個縣而存在;

:: 謨念 (mó niàn)謨,謀也【爾雅·釋詁】;此處指商議以紀念;

:: (fǎn)叛亂、謀反;

:: 爰傅 (yuán fù)於是塗抹;

:: 掾史 (yuàn shǐ)官名。漢以後中央及各州縣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長官自行辟舉;

:: (yú)同「余」,用「余」意義可能混淆時,用「餘」以區分,多見古文;

:: 家錢 (jiā qián)自家錢財;這裏指大家自己募捐的錢;

【趙儀碑】

東漢 / 隸書

【1】漢故屬國都尉楗為屬;頌遭謝酉張除反;漢嘉長蜀郡臨邛

【2】漢嘉長蜀郡臨邛張;掾史許和楊便中部;盛復立,以示後賢

【3】趙君諱儀;傅碑在泥

【4】字台公在官;塗建安十三

【5】河字起南將;度邑郭掾

【6】功曹□□;飯石工劉

【7】念為立碑;癸酉試守

【8】亮吏民謨;十一月廿日

【9】記史邯伍;以家錢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