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誕生背後的故事:老子並非主動,實乃被逼無奈!

2024-02-19國風

回顧老子的一生旅程,真可謂飽覽滄桑、風雨兼程。這位英勇堅強的老人,竟然度過了人生九十載!他的生命歷程中,除了在周都洛邑擔任守藏室和柱下史的尊職位外,其他時間,他都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生活信仰,其他事情,他卻未曾涉足。

老子的人生,那可是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完整和酣暢淋漓的享受呀。

在老子七十歲以前,他的弟子們曾經多次勸他著書立說,然而,他卻淡然地對弟子們說:「那些能夠輕易說出的道理,並不是真正的大道;那些能夠輕易表述出的真理,瞬間便失去其原本的真實性。」

於是乎,老子選擇了沈默寡言,拒絕寫下任何文字或口頭表述任何觀點。他只是簡單地和弟子們共享生活,共同參加活動,他們全心全意地將尋求他的智慧和靈魂慰藉作為自己生活中的焦點和方向。他們努力嘗試在親近他的時刻向他敞開心扉;他們竭力保持心靈寧靜,靠近他時,不會想到其他瑣碎事情;在他身旁,他們深感平靜和安逸。在那份無盡的平靜中,老子與他們分享溫暖,接近他們的心靈,敲開他們的內心世界。

長達七十年的歲月裏,老子從未吐露心聲,書寫任何文字。這是他堅定不移的態度:真理無法言傳,真理無法教授。當我們表達關於真理的內容時,真理將開始失色:這就是說,它已經遠離初衷。我們不可能將它傳授給他人,頂多只是能夠指出它,而這個「指明」,應該是由我們的存在、我們的全部生命來完成,這無法透過言語來表達。

老子堅決反對以文字來解讀它,堅決反對詞語去描繪它!

數千年間,悟道與得道的大師們一直秉持著減少用語、註重內心寧靜的原則,幫助他們的追隨者趨於真理。盡管如此,老子的話語,卻是最少的。然而,我們卻正好相反,我們說的話語,比世界上任何人所講,數額還要大得多。這究竟是為何呢?原因就在於我們太愛講話,由於我們渴望減少發言次數,陜西鹹陽人試圖遵循這種方式,但嘗試並未奏效。因此,我希望嘗試另一種直接的方式。

對於老子來說,他最喜愛的,無疑就是寧靜,就是清凈無為。

據人們傳言,在這份深深的寧靜之中,偉大的老子竟然每天清晨都會出門散步,這樣的習慣無疑讓人敬仰又好奇。每當此時,總有一位又勤奮又忠實的鄰居緊隨其後,一同踏上這段美妙的旅程。這位鄰居深知尊敬的老子不喜言語,因此清楚他是一個絕對追求內心平靜的人,甚至連簡單的問候或對天氣的贊美之辭也被認為是多此一舉。哪怕是輕輕說出"多麽美麗的早晨!"這樣的話語,都會被視為過於喧鬧。然而,為了維護這份和諧,鄰居始終默默地跟隨在背後,他們之間的距離長達數公裏,而鄰居則是默然無語,絲毫不覺得打擾到老子的清靜。

這種情況在接下來的許多年裏不斷延續著,一直維持到那位鄰居家中突然迎來一位尊貴的客人,他也想要參與其中,鄰居出於友善無法拒絕他,於是帶著他一起加入了這次美妙的散步之旅。可這名尊貴的客人對於老子的生活方式以及個性並不十分了解,他深感寂靜,疑惑不解之處在於為何自己的主人與如此優秀的老子都是如此沈默寡言。這種寂靜令他感到幾乎無法忍受,心靈仿佛陷入重壓之中。

我們都深有感觸,當我們不懂得如何保持寂靜時,它會給我們帶來巨大壓力、沈重負擔,使得我們無所適從。因為說話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欣快感,很多時候,我們並非透過言語去交流思想,而是借助語言來緩解寂靜帶來的負擔。透過說話,我們能夠打破周圍那沈悶的空氣,讓身心得到真正的快樂。可是在老子和他的主人面前,這位客人卻感到無比孤獨,仿佛置身於在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感到困惑、尷尬、束手無策。

就在朝陽悄然躍出天際的那一刻,他終於忍不住感嘆道:"啊! 多麽美麗的陽光啊!看哪...多麽美麗的太陽正在孕育之中,即將冉冉升起!多麽美好的早晨啊!"盡管如此,老子和他的鄰居卻依然不為所動,因為他們都知道,老子並不喜歡這樣的話題。是的, 老子並未發表任何評論,也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最後, 當散步結束之後,老子卻對鄰居開口說道:"從明天起,請你不要再帶領這個人前來參加我們的散步活動了。他簡直就是個話癆。"聽聽這話,既極富諷刺意味,又透露出淡淡的幽默氣息。那位客人在整個散步的過程當中僅說了這句話而已。可是老子卻只說了句:"下次請勿再次將這位話癆帶來,他說的實在太多,而且對我們來說並無助益。因為我們同樣擁有雙眼,每天都能親眼見證太陽漸漸升起,明媚的晨光灑滿大地。這樣的美景無需贅述。我在此生活在寧靜之中,我始終避免對眾人透露我所領悟到的真諦,並且一直拒絕考慮為我的子孫後代留下有關我的任何記錄。"

當老子壽至七旬之時,他選擇遷居沛地定居安享晚年。在此期間,老子深受弟子們的敬佩敬仰,並在其懇切請求之下,終於放下手中事務,投身於著述書籍的工作中。

正是這份執著與投入的精神,老子整整用了二十年時光,直至他九十高齡之際,仍然堅持筆耕不輟,創作出豐富多樣而又深邃博大的作品。而在這段漫長日子裏,越國與吳國之間的紛爭持續發酵,直至最後吳國戰敗,吳王夫差亦為之殉難。

硝煙彌漫中,一批逃亡的吳國將士遊蕩至此老子所居住之處,他們強行索取食物,尋求住宿場所,甚至覬覦老子眾多弟子的妻子。當這些願望屢次受挫之時,他們竟狠心殺害無辜,放火焚毀房屋,頃刻間,老子傾註二十載心血的作品便化為灰燼。

看著自己辛勞半生積累的成果毀於一旦,老子不禁悲痛萬分,他站在蒼茫山巔,眼見自己的家園成為了廢墟。得益於鄰居們的及時幫助,老子幸免遇難並得以在家中恢復療傷。待他返家之後,方才得知劫掠之人已然離去。

站在余燼遍布的家中,老子口中不停呢喃:"我的書,我的書……",隨後在極度的哀悼與痛苦中陷入昏迷。在周圍親朋好友的悉心照料與關懷下,老子經過一個月余的調養,最終下定決心離開這個曾經熟悉的居住之地,帶著童仆邁往函谷關,去往西秦國傳播他的道學精髓。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尹喜響應聖旨擔任函谷關守門,他晨登城樓舉目四顧,只見東方紫氣祥瑞,內心不禁湧現一股預感:老子或許會現身此間。果不其然,數日後老子果然來訪函谷關,尹喜悅出望外:久聞其名,今日終能親身得見道德真偉人的風采!

拜老子為師之後,尹喜引薦老子前往西秦國去傳授道學,卻遭到拒絕。於是,他堅持要求老子留下撰寫一部文字巨著,直至文字成形為止再讓他西行。起初老子不甚情願,表示:"書已盡毀,實不忍再浪費時間。如今挽救道學於西秦國的重任已迫在眉睫。"然而,尹喜堅韌不拔地攔住老子的步伐。

眼見無法脫身的老子無可奈何,只好答應在短短三日內完成一部曠世奇作——【道德經】。他知曉,若非如此,他的新收弟子尹喜決不會輕易放手。尹喜身為函谷關守門,擁有無盡的權力以及守護周朝子民的義務,如果不能留下這部包含道學精髓的書籍,他將無法自處和面對這份重大責任。

於是乎,老子在此洛河之上激揚文字,洋洋灑灑間成就【老子】一書,此即後世著名的【道德經】。這部飽含智慧的道家寶典,歷經兩千多年歲月洗禮仍熠熠閃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不斷追求真理,探尋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