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為什麽很多人都認為寺院的僧人很「世俗」,不管清修只為掙錢?

2024-01-07國風

時常聽到佛教寺院收入很高、僧人高消費的言論,例如:燒一炷香要多少多少錢、某僧人的豪車價值上100萬,所用手機上萬元一部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

「寺院不再是方外的清凈之地,也是充滿銅臭的世俗場所。僧人只管撈錢,不再清修了。」

雖然如今倡導言論自由,但應不偏聽、不偏信,即使親眼見、親耳聽都未必真實,何況傳言呢?

因此,在這裏對於傳言是否真實、是否可信不做任何分析討論,只是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給大家說說為何會出現「僧人世俗」的感覺。

前幾年,有機會參與到一個寺院組織的「講堂」活動中去,主要是宣揚佛教文化,比如:普法課堂、經典講解以及禪文化宣傳等等。

當時,寺院主持對整個活動的營運提出了很高,近乎於苛刻的要求:

「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組織架構,培訓部、文獻部、慈善部、研究部、後勤部、營運部等等相關部門必須要健全,人員要配置到位且關鍵領導崗位都要是這裏領域的佼佼者。」

「其次,對於活動的要求也很高。每一主題活動,都要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名師、名人來負責主講、主持。邀請的嘉賓也必須是各個領域「有頭有臉」的人物。」

「最後,講堂內外的裝修布置要高檔豪華,人來人往的接待規格要高。參與的人要多,活動的聲勢要大、影響要大,要大力宣傳。」

總之,一切都要「高大上」!當時,我就在和身邊的人抱怨:

「公益事業沒必要追求「高大上」吧。只要「心」到了,一切從簡也無不可。佛家不是都講「不著相」、「不執著」嗎?這個主持的這樣那樣的要求,不就是「著相」了?也許他並不為財,但看得出他比誰都要在乎「名聲」的。」

我一直覺得他的這些高大上的要求「不接地氣」,就是圖個虛名而已。直到在一次機緣下,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偏見,自己才是「執著」的那一個小醜。

去年5月份,有幸去參加一次禪修活動,在活動的閑暇之余就和組織活動的禪師說起了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寺院的主持,怎麽這麽在乎名聲、形式呢?公益事業沒必要搞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錢也花了,信眾也並沒有得到什麽實惠,畢竟「高大上」的活動很難長期堅持下去。活動過後還不是一地雞毛!」

禪師聽了我的話,不置可否,只是微微的笑著問我:「佛陀當初出家證道,到底是為了什麽?」

「脫離苦海,了卻人生的煩惱。」我這樣回答。

「可以這麽說。但要斷卻煩惱,關鍵在於看清煩惱。」聽到禪師話裏有話,我點頭稱是,示意禪師接著說下去。

「煩惱即菩提,菩提就是煩惱的根源所在。煩惱與菩提沒有哪一個更「高大上」!菩提也可叫做佛性,每個人的心、覺性、本心、主人,都是它。」

「煩惱都是這個「佛性」攀緣外物後而生起的,都是佛性的外在顯現。因此,煩惱與菩提其實就是一回事,菩提是本體,煩惱是功用。就好比:水與波浪,波浪是水的作用顯現,而水則是波浪的根本。自始至終看不見水,但正是這個看不見的在「興風作浪」。」

「人的一切知見,都是「覺」的產物,都是「佛性」的作用顯現而已。」禪師說完這句話,微笑著望著我。

「你的意思是,眼中的一切、頭腦中的一切,都是自己心的產物。心中有什麽,什麽就呈現在眼前?」我這樣問道。

禪師沒有回答,只是伸出自己的手掌給我看,然後握成拳頭,反復幾次,說道:「看見沒有?手掌和拳頭,這是手掌,這是拳頭。雖然看起來不一樣,本質又有何區別呢?都是這幾個指頭、這幾塊肉的不同顯現而已。」

是啊!真的是錯怪那位主持了,不是他有什麽執著,有什麽想法。他有什麽想法我又怎麽能知道呢?而是我心中有這樣、那樣的執著、各種各樣的想法,才在看見他的種種行為後產生了他「在乎名聲」、「在乎聲勢」、「在乎虛頭巴腦」的相。

如果這樣,真是太可怕了!原來你的一切知見與感受都是在描述自己的「心」。見到什麽,就是心中有什麽。也就是說,那位寺院主持讓我看見了自己對「名」、「勢」、「虛假」的執著,那句話說得很對:

「原來小醜就是自己。」

其實那位主持才是「菩薩」,他是來「度」我的。換句話說,離開自己的一切都是「菩薩」,他們都是來讓你看清楚自己的。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領導,包括你養的貓、種的花,你遇見的所有事和人......你能接觸到的一切,無一不是讓你覺醒的「菩薩」。

「煩惱即菩提」,萬法都產生於自己的「心」!

「覺察到了煩惱與菩提無所差別,體用不二之後,應該怎麽辦呢?」我繼續問禪師。

禪師說:「體悟到性相如一、心法不二之後,還能怎麽辦?如是、如是。」

嗯,既然一切都是自己的「真情流露」,有如是心,就有如是相,還有什麽是不合適的?當下已經是原來的本我了,還有什麽好去隱藏或遺憾的呢?

就這樣觀照自己的「心」,不幹涉、不阻擾、不要對它不滿或得意、不要試圖改變它,它已經是當下最恰當的了,知道了就要安住。

原來「應無所住」不是「不住」,或是有一種最好的「住法」。「無所住」就是「住於一切」之上,心安之處,當下即是。

那位主持就是「安」於自己的心,心怎麽想就怎麽做,哪管別人怎麽看。

那句話是誰說的?大道至簡啊:

「走自己的路,讓別去說吧!」

寺院世俗?僧人不靜?什麽不是你的心在「興風作浪」!

衷心的感謝您的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