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一曲琵琶悟人生

2024-07-18國風

大明萬歷年間,江南蘇州府吳江縣有一才子,姓沈名君瑞,字玉堂。沈玉堂生得面如冠玉,風流倜儻,更兼才高八鬥,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年方二十,已是當地名噪一時的才子。

沈玉堂雖有才名,卻出身寒門。其父沈老漢原是個小商販,早年喪妻,辛苦將沈玉堂撫養成人。眼看兒子才名遠播,沈老漢心中甚慰,只盼著兒子能夠光宗耀祖,考取功名。

這日,沈玉堂正在書房苦讀,忽聽門外有人喚道:"玉堂,為父有要事相商。"

沈玉堂放下書卷,迎出門去:"父親有何要事?"

沈老漢笑呵呵地道:"玉堂啊,你也到了該成家立業的年紀了。為父托人打聽到一門好親事,想與你商議商議。"

沈玉堂聞言,不禁皺眉道:"父親,兒子正準備明年春闈,實在無暇分心他事啊。"

沈老漢擺擺手道:"這怎麽能算是分心呢?成家立業,那是大事啊!再說了,有了賢內助相助,你考取功名豈不是更有把握?"

見兒子仍有遲疑之色,沈老漢又道:"你且聽為父說完。這門親事啊,是咱們縣裏張舉人家的小姐。張舉人高中之後,在南京任職,家中殷實。他家小姐今年十八歲,生得貌美如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若能與你結為連理,豈不美哉?"

沈玉堂聽到此處,不禁有些心動。他沈吟片刻,問道:"不知張家可有意結親?"

沈老漢笑道:"張舉人也久聞你的才名,甚是欣賞。他托媒人來說,若你願意,便可擇日上門提親。"

沈玉堂思忖再三,終於點頭應允。沈老漢見狀大喜,連忙張羅準備聘禮。不幾日,便帶著沈玉堂登門拜訪張家。

張舉人見沈玉堂果然氣宇軒昂,談吐不凡,心中甚喜。兩家你來我往,很快便定下了婚期,擇在來年春闈之後完婚。

光陰似箭,轉眼間便到了第二年春闈。沈玉堂赴考在即,張家小姐命人送來一盒點心,還附了一封書信,言說祝君馬到成功,他日金榜題名。沈玉堂見狀心中暖意融融,更添了幾分動力。

春闈結束,沈玉堂自覺發揮尚可,心中甚是期待。這日正在家中等待放榜,忽聽門外傳來喧嘩聲。沈玉堂急忙出門檢視,只見街上鑼鼓喧天,一隊人馬朝這邊走來。

為首的官差高聲喊道:"沈君瑞接旨!"

沈玉堂聞言大喜,連忙跪下。只聽那官差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朕禦覽,沈君瑞文采斐然,學識淵博,著授翰林院修撰,欽此。"

沈玉堂聽罷,激動得熱淚盈眶,連連叩首稱謝。左鄰右舍聞訊紛紛前來道賀,沈老漢更是喜不自勝,當即設宴款待四鄰。

沈玉堂高中之後,婚事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不多日,便在眾親朋的祝福中迎娶了張家小姐。新婚燕爾,沈玉堂與妻子琴瑟和鳴,好不快活。

婚後不久,沈玉堂便要啟程赴京任職。臨行前,他對妻子柔聲道:"娘子,為夫此去京城,恐怕一時難以回鄉。你在家中要好生照顧自己和老父。"

妻子淚眼婆娑,點頭應允:"相公放心,妾身定會照顧好家中一切。只盼相公在京中公務之余,也要多多保重。"

夫妻依依惜別,沈玉堂帶著書童上路了。一路風塵仆仆,終於抵達京城。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所幸有同鄉好友劉兄相助,這才安頓下來。

沈玉堂初入仕途,兢兢業業,很快便得到上司賞識。不覺間,三年時光飛逝。這日,沈玉堂正在衙門處理公務,忽聽同僚道:"沈大人,今日城中鼎鼎有名的琵琶名妓李蓮香要在醉仙樓獻藝,咱們要不要去聽聽?"

沈玉堂婉拒道:"在下還有公務在身,恐怕不能前往。諸位同僚請自便。"

那同僚又道:"沈大人何必如此拘謹?咱們年紀輕輕,偶爾聽曲消遣也無妨。再說了,這李蓮香可是名震京華的才女,琵琶一絕。錯過這次,只怕再難有機會一睹風采啊!"

在同僚們的勸說下,沈玉堂終於答應同往。到了醉仙樓,只見樓中已是高朋滿座。不多時,便見一位姿容絕麗的女子緩步上台,向眾人盈盈一拜。

沈玉堂定睛一看,不由得呆住了。只見那女子肌膚勝雪,眉目如畫,氣質高雅脫俗,哪裏像是風塵中人?

這時,李蓮香已經開始彈奏。只聽琵琶聲如珠落玉盤,清脆悅耳。時而如急風驟雨,時而又如涓涓細流。沈玉堂聽得如癡如醉,竟忘了身在何處。

曲罷,滿座皆驚,紛紛喝彩。沈玉堂回過神來,不禁感嘆道:"果真是絕世佳人,技藝超群!"

從那以後,沈玉堂便常常到醉仙樓聽李蓮香撫琴。起初,他還只是遠遠地欣賞。漸漸地,二人竟有了幾分交情。沈玉堂發現,李蓮香不僅琴藝超群,更是飽讀詩書,談吐不凡。每每與她談詩論畫,總能讓沈玉堂獲益良多。

光陰似箭,不知不覺又是一年。這日,沈玉堂正在醉仙樓與李蓮香暢聊,忽聽樓下一陣喧嘩。只見一位老者踉踉蹌蹌地沖上樓來,直奔李蓮香而去。

"蓮香!我的蓮香啊!"那老者一把拉住李蓮香的手,淚如雨下。

李蓮香見狀大驚,連忙跪下:"父親!您怎麽來了?"

沈玉堂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聽那老者哽咽道:"蓮香啊,為父終於找到你了!這些年來,為父走遍大江南北,就是為了尋你啊!"

李蓮香淚眼婆娑,低聲道:"父親,女兒不孝,讓您操心了。"

那老者擦了擦眼淚,這才註意到一旁的沈玉堂。他警惕地問道:"這位官爺是?"

沈玉堂連忙起身行禮:"在下沈君瑞,是蓮香姑娘的知交。不知老丈尊姓大名?"

老者嘆了口氣,答道:"老夫姓李名文耀,曾是江南蘇州的知府。只因得罪權貴,被人陷害,鋃鐺入獄。我那可憐的女兒為了替我贖罪,竟自甘墮落,淪為風塵中人。如今我已洗清冤屈,這才四處尋找女兒的下落。"

沈玉堂聽罷,不禁唏噓不已。他轉向李蓮香,柔聲道:"蓮香姑娘,你父親已經洗清冤屈,你又何必留戀此處?不如隨父親還鄉,重新開始。"

李蓮香搖頭道:"沈公子有所不知。妾身雖身在風塵,卻從未失身於人。這些年來,妾身靠著琵琶技藝,不僅賺得了銀兩,更結識了許多才子佳人。如今父親已經平反,妾身自然願意隨父還鄉。只是......"

說到這裏,李蓮香欲言又止。沈玉堂心中一動,追問道:"只是什麽?"

李蓮香低聲道:"只是妾身心中已有所屬,不知該如何是好。"

沈玉堂聽罷,心中頓時五味雜陳。他深吸一口氣,正色道:"蓮香姑娘,你我相識已久,我對你的才情甚是欽佩。只是,我已有妻室,不能辜負結發之妻。你還年輕,大可尋得如意郎君,何必獨守空閨?"

李蓮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很快又展顏一笑:"沈公子說得對。妾身一時糊塗,差點誤了終身。多謝公子指點。"

李文耀在一旁聽得明白,不由得對沈玉堂高看幾眼。他拉著女兒的手,說道:"蓮香,為父已經安排好了一切。我們明日便啟程回蘇州,重新生活。"

李蓮香點頭應允,又轉向沈玉堂道:"沈公子,妾身此去蘇州,只怕再難相見。臨別之際,妾身還想為公子彈奏一曲,不知可否?"

沈玉堂點頭道:"榮幸之至。"

李蓮香取過琵琶,開始彈奏。這一曲比往日更加婉轉動人,時而如泣如訴,時而又如怨如慕。沈玉堂聽得心神蕩漾,恍惚間仿佛看到了這些年來與李蓮香相處的點點滴滴。

曲罷,李蓮香起身向沈玉堂深深一拜:"沈公子,後會有期。"

沈玉堂還禮道:"蓮香姑娘珍重。"

目送李蓮香父女離去,沈玉堂心中百感交集。他獨自在醉仙樓中坐了許久,直到月上中天才踉蹌著回到家中。

這一夜,沈玉堂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回想起與李蓮香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起遠在家鄉的發妻。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

次日一早,沈玉堂便向上司請了長假,收拾行裝準備還鄉。臨行前,他來到醉仙樓,在李蓮香常坐的位置上坐了許久,這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一路風塵仆仆,沈玉堂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剛到家門口,便見一位婦人抱著個孩子在門前張望。沈玉堂定睛一看,不由得呆住了:那婦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結發妻子!

妻子見到沈玉堂,喜極而泣,連忙上前相迎:"相公,你可算回來了!這是我們的孩子,今年已經三歲了。"

沈玉堂看著妻子憔悴的面容和懷中活潑可愛的孩子,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愧疚。他將妻兒緊緊摟在懷中,哽咽道:"對不起,是為夫不好,讓你們受苦了。"

妻子擦幹眼淚,柔聲道:"相公為國盡忠,妾身又有什麽好抱怨的?只要一家人團圓,就是最大的幸福。"

沈玉堂心中感動,暗自發誓今後一定要好好善待妻兒,再不辜負這份真摯的感情。

從那以後,沈玉堂便安心在家中陪伴妻兒,再也不問風月。他常常想起李蓮香的那首琵琶曲,仿佛那悠揚婉轉的旋律中蘊含了人生的真諦。

一日,沈玉堂正在後院賞花,忽聽門外有人喚道:"沈大人在家嗎?"

沈玉堂走出門去,只見一位青年書生站在門外。那書生見到沈玉堂,連忙行禮道:"學生李鴻文,拜見沈大人。"

沈玉堂還禮道:"不知李公子此來有何貴幹?"

李鴻文恭敬地說道:"學生是李文耀大人的侄兒。家叔命學生前來拜訪沈大人,還托學生帶來一封信。"

沈玉堂聞言一怔,隨即將李鴻文請入家中。待李鴻文坐定,沈玉堂這才開啟信封,只見信中寫道:

"玉堂賢弟:

別來無恙。自從去年京城一別,老夫時常想起賢弟的知遇之恩。如今蓮香已經出嫁,嫁與了江南望族錢家的公子。賢弟勿需掛懷,蓮香現已安好。老夫深知賢弟為人正直,特托犬子前來拜訪,還望賢弟不吝賜教。後會有期。

李文耀敬上"

沈玉堂看完信,心中五味雜陳。他擡頭看向李鴻文,只見這青年氣宇軒昂,談吐不凡,不禁對他生出幾分好感。

"李公子,令叔托你來拜訪我,想必是希望我能指點你幾分學問吧?"沈玉堂問道。

李鴻文恭敬地答道:"正是。學生仰慕沈大人才名已久,此番得以拜訪,實乃三生有幸。還望沈大人不吝賜教。"

沈玉堂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你且隨我到書房來。"

從那以後,李鴻文便常常來沈家請教。沈玉堂見這青年聰慧好學,便傾囊相授,將自己的學問和人生經驗悉數傳授。李鴻文也不負所望,學問日益精進,文章更是大有長進。

光陰似箭,轉眼間又是三年。這日,沈玉堂正在家中讀書,忽聽外面一陣喧嘩。他走出門去,只見街上鑼鼓喧天,一隊人馬朝這邊走來。

為首的官差高聲喊道:"沈君瑞接旨!"

沈玉堂連忙跪下。只聽那官差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沈君瑞才德兼備,堪當重任。著授禮部侍郎,欽此。"

沈玉堂聽罷,激動得熱淚盈眶,連連叩首稱謝。左鄰右舍聞訊紛紛前來道賀,沈家上下一片歡騰。

當晚,沈玉堂設宴款待親朋。席間,李鴻文向沈玉堂敬酒道:"恭喜恩師高升!學生有一事相告。"

沈玉堂笑道:"何事?但說無妨。"

李鴻文道:"學生已在上月的會試中高中,不日就要赴京會試。此番能有今日,全賴恩師教誨。學生此生無以為報,唯有勤勉用功,以求無愧於恩師的教導。"

沈玉堂聞言大喜,拍著李鴻文的肩膀說道:"好!為師果然沒有看錯你。你要記住,無論身在何處,都要謹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李鴻文恭敬地應道:"學生謹記恩師教誨,定當勤勉向學,報效朝廷。"

送別賓客後,沈玉堂獨自來到後院,擡頭望著滿天繁星,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當年在京城的種種往事,又想起了李蓮香的那首琵琶曲。恍惚間,他仿佛又聽到了那婉轉動人的旋律。

沈玉堂喃喃自語道:"人生如夢,轉眼即逝。榮華富貴,不過過眼雲煙。唯有堅守本心,造福桑梓,方不負此生。"

說罷,他深深地嘆了口氣,轉身回到房中。只見妻子正在燈下縫補衣裳,見他進來,溫柔地問道:"相公可是有心事?"

沈玉堂搖搖頭,柔聲道:"無事。只是想起了些往事,不覺感慨罷了。"

妻子放下針線,起身為沈玉堂斟了杯茶,柔聲道:"相公如今貴為禮部侍郎,更要謹言慎行,莫要辜負聖上信任才是。"

沈玉堂接過茶杯,感動地說道:"多虧有賢妻相助,為夫才能有今日。往後的日子,還要繼續仰仗賢妻多多扶持。"

妻子莞爾一笑,說道:"相公言重了。妾身能做相公的賢內助,是妾身的福分。"

夫妻二人相視一笑,屋內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又過了些時日,沈玉堂就要啟程赴京就任。臨行前,他來到書房,取出一幅畫軸,緩緩展開。畫中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在撫琴,正是當年的李蓮香。沈玉堂看著畫像,喃喃自語道:"蓮香,你我雖有緣無分,但你的琵琶曲卻讓我悟得人生真諦。今後,我定當謹記你的教誨,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說罷,沈玉堂將畫像小心地收起,放入行囊。他知道,這不僅是一段往事的紀念,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踏上赴京的路途,沈玉堂回首望著家鄉的方向,心中暗自發誓:此去京城,定當勤勉用功,報效朝廷,造福百姓。他要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一曲為國為民的華章,讓那動人的琵琶旋律,永遠回蕩在他的人生之中。

話說人生在世,聚散離合,悲歡離合,原是常事。只是其中機緣,往往難以預料。沈玉堂本是寒門學子,卻因緣際會,不僅得遇知己,更是平步青雲。其中種種際遇,雖有遺憾,卻也成就了他的人生智慧。諸位看官,你們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