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書法筆畫軟綿綿,如何才能有力道?梁啟超提出兩點,非常受用!

2024-07-06國風

有兩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一個是「入木三分」,一個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出自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王羲之給朝廷寫「祝版」,晉成帝即位後,命人更換祝版上的題詞。工人們在那塊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沒能把王羲之原來的字跡刮掉。原來,王羲之寫的每個字都滲入木頭三分多,好像刀刻一般。

而「力透紙背」則出自唐代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在很多書法大師看來,筆力豐沛是技法純熟的重要表現,如果一個人寫字軟綿綿、毫無力道,那不能稱之為成功。

王羲之的字將妍美多姿與骨力勁健結合,後人往往學到了其字的靈活瀟灑,但陷入虛飄俗媚的境地。而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剛健嚴謹,沒學到精髓的人,往往註重用墨濃烈、筆畫飽滿,結果臃腫呆板,看不出其中骨力。

漢末蔡邕認為:「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南宋書法家朱熹則認為:「筆力到,則字皆好」,書法史上的經典作品,不論是端莊、妍美、大氣還是稚拙、樸實、險奇,風格可以不一樣,但都筆力深沈,字不虛發。

那麽,該如何提高筆力呢?國學大師梁啟超認為,提高筆力其實就是提高運用筆鋒的能力。他在【書法指導】中說:「寫字全仗筆力,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而筆力的有無,一寫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來。」

針對於此,他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立鋒行筆」:「用筆如善舞竿者,神泛竿頭,善用槍者,力在槍尖也。」筆鋒要立得住而不是偃臥平拖,這才有「殺紙」「澀筆」效果,才能有「刀鋒」那種凝重金石之氣,「錐畫沙」「印印泥」才能由此產生。

二是「筆鋒實到」,不能虛飄。劉熙載點評張旭書法時說:「張文史書,微有點畫處,意態自足,當知微有點畫處,皆是筆鋒實實到了。不然雖大有點畫,筆心反而不到,何足之可雲!」如果以筆肚處理細微之處,則臃腫肥厚,難以直視。

當我們評價一件作品時,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如筆畫、結字、用墨、章法,再到筆墨紙硯以及書法家本身,但是這一切的基礎,仍然是有足夠深厚的筆力基礎,否則其他只能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