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誰說上海的寺廟都要收門票?松隱寺不僅不收,而且還很有觀賞價值

2023-12-18國風

說起松隱寺,可能大部份上海人都不知道。我也是偶然在網上看到,覺得很有特色,就約了小夥伴去一探究竟。

▲松隱寺很有特色

松隱寺的全名為松隱禪寺,位於金山區亭林鎮,由僧人唯庵禪師(又名德然和尚)建於1352年,是金山最大的佛教聖地。

▲金山最大的佛教聖地名不虛傳

唯庵禪師俗姓張,華亭人,曾在江蘇霧霞山出家。當時他師傅石屋禪師的住處前有棵松樹,濃蔭疊翠,覆蓋滿地。有一天,石屋禪師用手指著松樹對唯庵說:「子猶是松,後當廣蔭於人。」又說:「緣在吳淞。」說完手書「松隱」二字贈與唯庵。唯庵遵從師傅教誨,不久便回到華亭赤松溪,結茅而居,閉關三年,修持不出,裏人(鄰居)奇而敬之。後來,裏人吳山舍地捐款,集資為唯庵建廟,並於元代至正年間(1357年)竣工,由唯庵命名為「松隱庵」。

▲松隱寺的門前有兩座橋

此後,松隱庵的規模日益擴大,不僅建造了殿、堂、齋、寮等建築,還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募資建造了華嚴塔,後來又陸續建造了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鐘鼓樓。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松隱寺的住持道明和尚上奏朝廷,得敕賜改額為「松隱禪寺」。

▲松隱寺的全名是松隱禪寺

松隱寺距離市區有點遠,地鐵1號線蓮花路站3號口出來,到樓下北廣場的公交集散點換乘蓮金專線,乘到亭楓公路松前站下車,再走大約500米才能到。

▲松隱寺的放生池與眾不同

遠遠望去,松隱寺的體量非常大,而且布局和其他寺廟有很大不同。除了正門及其兩側的鐘鼓樓之外,在寺院的最西側還有一座題為「華嚴第一鐘」門樓,遊客就是從這裏進出的。

▲松隱寺的入口

進入寺院,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天王殿,也不是大雄寶殿,而是一幢稱為「懺悔樓」的建築。這是我之前在其他寺廟中沒有見到過的,而且在我的印象裏,只有教堂裏才有懺悔室。後來才知道懺悔也是佛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因為佛教規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舉行誦戒,給犯戒者以說過悔改的機會。怪不得我們一進寺門,就聽到僧人誦經的聲音,剛開始還以為是播放的錄音。後來才發現,這不是錄音,而是僧人的誦經聲透過擴音器播放,回蕩在寺院的每一個角落,讓人感受到一種莊重和虔誠。

▲其他寺廟不多見的懺悔樓

懺悔樓的底樓大廳中有一座巨大的銅鐘,鐘上刻有幾個鍍金的大字,我看了半天,只認出「華嚴第一鐘」幾個字,第三、第四個是什麽字,實在猜不出,不知道哪位網友願意不吝賜教?

▲鐘上的幾個大字中有兩個不認識

原來以為這裏只有一座鐘,可是上到二樓才發現,銅鐘的頂部還有三尊佛像背靠背地坐在蓮花寶座上。他們神態肅穆,目光深邃,既慈悲又令人敬畏。

▲大鐘上面有三尊佛像

懺悔樓的東面有一個小廣場,廣場的四周各有一根阿育王柱,兩個柱頂蹲踞著雄獅,另外兩個盤踞著飛龍,全都雄視眈眈,形態逼真。

▲廣場上有四根阿育王柱

廣場的中央有三尊巨石佛像,居中的是毗盧遮那佛,兩側的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當時沒明白,佛像那麽多,為什麽松隱寺單單選了這三尊佛像放在這裏。回來查了資料才知道,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在密宗法系中是身位最高的如來。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是他最重要的助手。三者合稱為「釋迦三尊」或者「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

三尊佛像的背後是飛檐鬥拱,檐牙高喙的華嚴塔。華嚴塔為磚木結構,七級方形,高約50米,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高僧德然率徒慧照、道安募資歷經四年建造而成的。據說塔內藏有81卷【華嚴經】,塔也因此而得名。可惜塔梯不開放,不能登高一覽寺院的全景。

▲有600多年歷史的華嚴塔

懺悔樓的後面有一個放生池,池上的卍字形回廊通向池中央的亭子,亭子裏供奉了一尊佛像,亭子的頂上站著一尊一手指天的鍍金童像。聽一位遊客說,這是釋迦牟尼的幼兒佛像,因為釋迦牟尼出世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亭頂上站立著一尊釋迦牟尼幼兒金像

亭子四周的池子裏各有一尊姿態各異的觀世音石像。她們或手持寶瓶,或手持寶珠,或手提寶籃,或手指向上,呈無畏狀,給人一種超越世俗的感覺。

▲亭子四周的水池中各有一尊觀音像

這樣的水景在後面的一座大殿前也有一處,只不過那裏的水景結構沒有這麽復雜,僅僅是殿前左右各有一個水池,殿左側的水池中有一尊被九條龍簇擁著的釋迦牟尼像,殿右側的水池中是一尊站在金毛犼上的觀音像。

▲九條龍簇擁著釋迦牟尼石像

無論哪一處水景,四周都環繞了許多石獅、石龍、石麒麟、石獸,個個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寺院深處有一座藍色穹頂的建築

寺院的最深處有一座藍色穹頂的建築,從外表上看,似乎與佛教的關系不大,但是走進去一看,卻被裏面的情景震撼到了,因為藍色的穹頂之下,有三尊觀世音菩薩塑像背靠背站立在蓮花上。塑像雕作精細,慈眉善目,神態安詳,映襯著藍色的天幕,似乎在洞察世間萬物的奧秘。

▲觀世音的塑像大約有三層樓高

觀世音腳下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有的莊重,有的慈祥,有的威武,有的詼諧,個個都值得認真觀賞。

▲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

參觀完這座觀音殿,寺院內的景點就差不多看完了,只是由於時間關系,沒能進入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當時以為這兩座佛殿應該和其他寺廟的大同小異,回來看了照片才發現,其實不然,因為它們在結構上頗有新穎之處,好比說大雄寶殿門頭的額匾怎麽會在前面一座大殿的屋頂之上?前面那座大殿是大雄寶殿的一部份,還是與大雄寶殿連線在一起的其他佛殿?如此等等,都有待於下次去時再弄清楚了。

▲大雄寶殿的造型獨一無二

總體而言,松隱寺給我的印象是管理非常到位,到處都幹幹凈凈,井井有條,一點也沒有許多郊區寺廟那種懶散、懈怠的感覺。

▲寺院管理井井有條

還有一點不同之處是寺裏的殿堂、佛像、銅鐘、石雕等所有物品全都刻有捐款人的姓名,不像有的寺廟把善款用到什麽地方去了誰也不知道。

▲處處可見捐款人的姓名

最後說說寺前的華嚴塔橋。華嚴塔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長20米,寬3.35米,龍門石上刻有「華嚴塔橋」,「戊辰年建」字樣。橋兩側的拱墻上各有一副對聯,東側為「高蔣跨兩邑通流,攘來熙往;華嚴祛三途業感,鐘聲塔影」,西側為「石梁賴善信施財,眾擎易舉;心田為度生寶筏,福果圓成」。這座橋是1928年由民主革命政治活動家陳陶遺等集資修建的,雖然其貌不揚,距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華嚴塔橋不是新建的

過了華嚴塔橋,就是停車場。我們去的時候,停車也是不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