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五首寫「月」詩詞,與古人共賞

2024-06-11國風

-1-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熙寧九年(1076),蘇軾在密州任太守,一邊賞月飲酒,一邊思念遠方親人,遂作此詞。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勾勒皓月當空、親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境界。上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追溯明月起源,驚嘆造化巧妙。"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推進對明月的贊美。"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明寫月宮高寒,暗示月光皎潔,寫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詞人終於從幻覺回到現實,熱愛人間生活。

下片懷人,由中秋圓月聯想離別,感念人生離合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泛指因不能團圓而難眠者。"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無理埋怨明月,襯托手足深情。轉而為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人月對立到融合,強調達觀,寄托希望。最後"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突破時空局限,表現精神境界豐富博大。

詞情理並茂,富有感染力,表達了對一切離別之人的美好祝願。

-2-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寫下【望月懷遠】。

詩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起,意境雄渾,自然流露高華氣象。由景入情,"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思念之情。"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描繪徹夜難眠,徘徊室內庭院。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構思奇妙,幽清意境,暗用陸機詩意,悠悠托出不盡情思,余韻裊裊,回味無窮。

-3-

【月下獨酌·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天寶三載,李白官場失意,身居長安,作【月下獨酌】,抒發孤寂憂愁。

詩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起,場面單調。詩人奇想天邊明月和月下影子為伴,"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熱鬧起來。然而,明月"不解飲",影子亦不能飲,詩人暫時將二者作伴,及時行樂。

酒興漸濃,"歌時月徘徊,舞時影零亂",似在傾聽共舞。醒時同歡,醉後分散。最後,詩人真誠約定"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詩人運用想象,表現由獨而不獨,再由獨的復雜情感。表面自得其樂,背面卻有無限淒涼,點盡孤獨冷清之感。

-4-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李白應友人之請作【把酒問月】,題目本身就是絕妙的自我造象,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能有。詩人停杯凝思,帶著些許醉意,仰望萬裏蒼穹,問:"青天有月來幾時?"一問分明帶有幾分詩意與神往。

詩人感嘆:"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繼而描繪月色:"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以飛鏡喻月,丹闕陪襯,點染雲翳散盡,清光煥發。又嘆月的迴圈往復:"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詩人遐想月中景象:"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繼而感慨人生短暫,月光長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造語重復錯綜,意味深長。最後歸於酒:"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詩情哲理並茂,感染力強。

-5-

【春山夜月】

唐·於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春山夜月圖,流露出悠然自得、縱情山水的暢快心情。開篇點出:"春山多勝事,過客去亦難。"多勝事是賞玩忘歸之因,巧妙統領全篇。

詩人舉重若輕,寫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承前啟後,物我交融,神完氣足。"掬"、"弄"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可謂神來之筆。水月、花香兩意境鮮明,妙趣橫生,歷來膾炙人口。

繼而寫賞玩忘歸:"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唯興所適,不計路程,欲去又惜花草。末兩句轉向遠方:"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夜風送來鐘聲,詩人翹首南望,遠方樓台隱現青翠山色中。全詩精雕細琢,又出語天成,自具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