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影響千年的儒學發展史二:秦漢之後的儒家學說

2023-12-15國風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述了儒學的產生,秦漢時期的發展,從秦朝的低谷到漢武帝時期迎來涅槃,從孔子到漢武帝,歷經了三百年的滄桑,終於成為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這一期讓我們來看看秦漢以後的儒學發展脈絡。

一、三國魏晉南北朝:廟堂化,宗教化

漢朝後期發展的過程中道教向下發展,成了民間教派,而儒家向上發展,完成了廟堂化的轉變,成為統治階層教化世人的工具。首先我們要分清一個概念,儒學是一種學說,儒家是一個階層,儒教則是一種信仰,可以看出現在儒學的發展已經不是單一的學說了。彌漫的魏晉風煙,不斷前進演化變異的儒學,可能連孔子自己都想不到儒學能玄學起來。

魏晉時期戰亂不斷,士大夫境遇不佳,自我理想難以實作,便要尋求一種解脫的方式,於是選擇了道家「虛無」思想,儒學開始玄學化,再添上儒家的仁義為輔,大有重道輕儒的發展方向。不過,社會仍需要用儒學去維系社會秩序,盡管玄學家打著道家的旗號,但也從來沒有否定過儒家思想。新的血液填入,為儒學的發展增添了生機。到了南北時期,佛教發展壯大,有詩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可以看出佛教的壯大。所以這一時期,儒學發展表現為「儒釋道,三家合一」的大趨勢。

儒釋道三家合一圖

二、隋唐時期:韓愈重振僵化的儒學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朝當時態度是「利用與扶持儒家」。唐朝取代了短暫得隋朝之後,雖然花了幾十年對儒學的整理,但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社會又開始了大動蕩時期,教育開始走向沒落,文化的真空和損失,再加上唐朝把儒學只發揮在外治,而忽略了內聖,儒學開始不斷的僵化。

韓愈

這種局面下,韓愈提出重振儒學道統,批判大肆興起的佛教。他強調修心,修內在涵養,提出「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養、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儒學重振做出重要的貢獻。

三、宋明頂峰時期:程朱理學、陽明心學

朱熹

宋朝時期,理學興起,其中程頤、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在總結了前人思想基礎上,完成了理學體系,並成為後世的官方哲學。

王陽明

明朝時期,儒學進一步發展,「心學」誕生,其集大成者就是著名的王陽明。他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理念,把儒學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四、清朝:走向滑坡

明清時期,社會生產結構開始逐漸的發生變化,資本主義思想萌芽在慢慢的醞釀,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在不斷窺視著古老的東方。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文化專制僵化,決定著儒學的沒落,當乾隆皇帝設四庫全書的時候,英國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已經成立,清朝在康乾盛世的全盛時期,卻桎梏了文化的發展。

魏源

當時較為突出的儒學是「乾嘉漢學」,分為保守派和激進派,激進派包括魏源和林則徐。魏源和林則徐也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清朝後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需要向西方學習,儒學也自然走向了沒落。

林則徐

儒學影響了我們2000多年,其深邃的思想至今仍給我們許多啟示。伴隨著西方入侵,隨之而來的資產階級思想喚醒了普通民眾思想的覺醒,在時代轟鳴的車輪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將符合時代的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