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館藏清代狀元陸增祥舊藏(四)【九曜石石刻】

2024-08-08國風

轉自: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

藥洲遺址,又名九曜園,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流水井社區內。藥洲遺址園林由湖和島兩部份組成。湖面上配以亭台、樓閣、茶館、水榭,石橋,是南漢皇家園林,也曾是明時期羊城八景之一的「藥洲春曉」。1989年6月29日,藥洲遺址公布為廣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九曜石」雖然大多殘缺不齊,但石上留存的歷代刻銘以及相關詩文之多之豐富,可能也是僅見的,其中有八方大石頭上面尚存留有古代文人題名和刻銘,凡是稍微平坦之處都有題刻,有的將整塊石面磨平鐫刻,可謂詩文兼備,內涵豐富。今人高旭紅編著有【藥洲石刻】(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版),收錄了九曜石上石刻五十一題、藥洲碑刻四十一題。以筆者所了解,目前還沒有一處古代賞石遺存留有如此豐富的刻銘和資訊。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此處系現存最早的古代皇家園林地面遺存,其園林置石也是可考較早的古代賞石,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因為這裏在明清兩代是廣東地區最高地方文教官署的所在地,藥州遺址和九曜石不但得到妥善保護,而且還由此知名度大增。尤其是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擔任廣東學政,歷時八年,發掘出了北宋米芾題「藥洲」石,更是聲名大噪,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藥洲遺址門樓坐東向西,懸山頂,面闊三間7米,進深兩間4.8米。包括遺址1處、石刻9方。湖中有瑰奇怪石多塊,稱九曜石。

南漢皇家造園在繼承唐代皇家園林規模宏大、註重水系和廣植樹木等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嶺南當地特色,將嶺南園林建設提升到一個歷史高峰。如今越秀區西湖路一帶,當時尚屬廣州城西一片積水谷地,南漢王朝充分利用這片天然谷地,將其鑿成一座大湖,建造皇家宮苑,稱「南宮」,據史料記載,昔日西湖水面寬闊,長500余丈,藥洲園林的主景是湖、洲,配景是花、石。藥洲置有名石九座,稱「九曜石」,以其布列順應天上的星宿取名。藥洲山石如林,水波縹緲,煙霧空靈,仿佛人間仙境。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收藏有清代狀元陸增祥舊藏【八瓊室金石補正手稿】,其中含有【九曜石石刻】比較罕見,如有相關合作意向可聯系本館。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藏【陸增祥舊藏八瓊室金石補正手稿】九曜石石刻

  1. 1. 壬宏(治平三年)
  2. 2. 口君卿(熙寧六年)
  3. 3. 程師孟(熙寧七年)
  4. 4. 許彥先詩(熙寧七年)
  5. 5. 曾希(元豐元年)
  6. 6. 李之紀(元祐二年)
  7. 7. 連南夫(紹興九年)
  8. 8. 呂少壽(紹興二十二年)
  9. 9. 鄒非熊(元熙十五年)
  10. 10.顧孺修(元祐元年)
  11. 11.九曜石蘇少連等題名(紹興二十三年清明前二日)
  12. 12.九曜石師節題名
  13. 13.九曜石時仲等題名(元祐丙寅三月初八)

拓本局部

拓本局部

拓本局部鈐有陸增祥收藏印

陸增祥(1816—1882)字魁仲,號星農、莘農,別號亦文。江蘇太倉人。清代文學家、官員。著有【八瓊室金石文字補正】【三百磚硯譜】【八瓊室文稿】等。陸增祥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鹹豐三年(1853年),從錢寶琛在籍辦團練,抗小刀會。鹹豐五年(1855年),加五品銜以贊善即補。歷充國史、功臣、方略諸館纂修,起居註協修,文淵閣校理,庶常館提調。鹹豐十年(1860年),授廣西慶遠知府。留湖南充軍需厘捐鹽茶局提調。同治元年(1862年),加捐道員,一署鹽法長寶道,累署糧儲道,經理厘捐尤久,積功加布政使銜。光緒二年(1876年),補湖南辰沅永靖道,光緒六年(1880年),病歸。光緒八年(1882年),陸增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