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春曉】可以說是每個年代小學都要學習的古詩,他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
然而,今天刷到一個讓我認知崩塌的事,也不能說是認知吧,就是大家懂那種感覺嗎?從小到大我的記憶裏,包括學習的課本中,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孟浩然。可現在怎麽居然【春曉】變成杜甫寫的了?還有王維?
一首詩,三個作者,別說把我給整蒙了,恐怕連【春曉】自己也懵了: 請問三位大佬,我到底是誰寫的?[淚奔]
這以後還叫我們怎麽輔導孩子?我們學的是孟浩然,孩子課本是杜甫和王維,我該說孩子錯了還是我錯了?
別說孩子這一代了,省份不同,【春曉】的作者也不同,總不能真去把這仨人給挖出來問是誰寫的吧!
這要高考的時候如果有這道題,請問考生該怎麽答題?杜甫還是王維?還是孟浩然?或許是李白?又或許這哥幾個一起聚餐喝多了,然後一人寫的一句,合起來就叫【春曉】?[流淚]
現在的出版社都已經松懈到不審稿就出版發行了嗎?這麽明顯的區別,就真沒人在乎它的準確性嗎?真的不知道這些毒教材是怎麽過的審。
今天你這樣改,明天他那樣編,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後一代,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都要弄不清楚了,那這就太可悲了。
大家學的【春曉】作者是誰?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