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歷史中的曹操和小說中的曹操是兩個人

2024-06-05國風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提到曹操就想到了「奸臣」兩個字。如果看過陳壽寫的【三國誌】就會發現,曹操不能僅用「奸臣」二字評價。曹操生於漢桓帝永壽年間,他的祖父叫曹騰,是宮中的中常侍。中常侍是皇帝的近臣,由太監擔任。曹操的父親叫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以門蔭入仕,透過行賄擔任太尉一職。

祖父是宦官,父親是太尉,曹操成年後被推薦為孝廉,擔任洛陽北部尉。曹操在黃巾起義中積極謀劃,作戰勇敢,很快成長為兗州牧。那些降服的黃巾軍成為曹操手下,他有了割據一方的實力。漢獻帝建安元年,曹操保護漢獻帝遷都許昌。皇帝被曹操掌控,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達到了。

曹操在【三國誌】中叫魏武帝,不要小看稱呼的變化,這表達了史學家他的態度。曹操生於亂世,在英雄輩出的年代可以脫穎而出,必有過人之處。比如曹操解決了軍糧供給的問題,招募流民實行屯田。屯田制不是曹操首創,早在西漢時期,就有出現三種屯田模式,分別為軍屯、民屯和商屯。

曹操執行的是民屯,他把流民組織起來耕種荒地,這些流民被稱為「屯田客」,可以享受到一些福利待遇。屯田客不用服徭役,還能保留一部份產出的糧食。這樣一來,曹操解決了糧食問題。別人軍隊餓肚子的時候,曹操手下的兵將沒有凍餓之虞。【三國誌】記載,實行屯田制幾年後「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曹操在屯田方面的作為,只是一味突出他性格奸詐狠毒的一面。不過有一點,【三國演義】沒有抹殺曹操的付出。曹操寫過兩首【短歌行】,發出了招賢令,表達了求賢若渴的決心。曹操手下謀臣眾多,郭嘉、荀彧、許攸、程昱等人都是被招賢令吸引來的。【三國誌】中也有曹操求賢的記載,只要有領兵才能,哪怕是不仁不孝之徒也敢任用。這種勇氣不是每一個上位者都有的。

史書中的曹操是個軍事天才,小說中的曹操被諸葛亮用兵耍得團團轉,這一點也不符合史實。史學家統計過,曹操一生參加了五十多次大戰。在他的努力下,基本上統一了黃河以北地區。他有過高光時刻,也有落敗逃跑的時候,很多史學家把他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恃勝而驕。

唯讀【三國演義】看不出曹操的能力,只有讀過【三國誌】才明白,稱他為魏武帝很有道理。小說在創作中需要矛盾沖突推進故事發展,常規做法就是樹立正反兩派人物。曹操不是劉姓子弟,把持漢家天下,當然會被劃分到篡國謀權的反派陣營。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曹操,絕不能只看一本【三國演義】就匆忙給出觀點。

拓展閱讀

這很難評啊,嚴嵩【聽琴】
何處是歸途,蘇軾【如夢令·有寄】
棋局中有生活感觸,黃庭堅【弈棋】
用平常心、平靜心化解痛苦矛盾,李商隱【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