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第二章:到底什麽是無為?

2023-12-13國風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醜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是因為有不善的存在。所以,有和無相互生發,難和易相互轉化,長和短相互對應,高和下相互映襯,音樂和雜訊相互襯托,前和後相互跟隨,這些都是恒定不變的。因此,聖人以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世事,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來教化萬民。就像天地任由萬物生長而不加幹涉,生養萬物卻不占有它們,培育萬物卻不自我炫耀,成就萬物卻不自居有功。正是因為聖人不居功,他的功名才不會泯滅。

我的理解與感悟:

在這一章當中,老子為什麽要以美與惡、善與不善引入話題?

要理解這一點,就要深入了解當時的生活背景,老子是一個語言大師,善於用最通俗的最接近生活的語言和現象來表達他想要表達的思想。

從說文解字來看,「美」從羊從大,羊是當時人們膳食中高檔的食材,羊大則肥美,人們看到大羊的第一感覺就是「美」。

「惡」,從心從亞,次一等的東西稱作「亞」,「亞」也有醜陋之意,人們看到醜陋的東西心裏的感覺是不舒服的,不舒服就是不美,不美就是「惡」。

「善」,從言,從羊。人們吃過肥美的羊肉以後,什麽感受呢?當然是說味道鮮美,好吃,好吃就叫作「善」,不好吃就是「不善」。

由此可知,美與惡,善與不善,都是老子那個時代人們最普遍的生活感受或日常用語,老子由此引入話題,究竟想要傳遞什麽思想?

美與惡,善與不善,都是相比較而顯現,相對應而依存的,大家看到大羊、吃到羊肉感覺很美、很善,是因為吃糠咽菜感覺很不美,這種不美的感覺,就像看到醜陋的東西,感覺很不舒服。區分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後,也只有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才能得出結論。

有對比才有區別,但這種區別並非一成不變,也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一千雙眼睛裏有一千個世界,每個人的認知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就像在考場上,面對同一張試卷,有的考生感覺容易,有的考生感覺很難,有的考生可以考滿分,有的考生連及格也達不到。同一件事,當時做起來很難,過一段時間再去做,可能就會容易得多。可見難和易是相對而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

同樣的,美與惡,善與不善,有與無,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後,甜與苦,硬和軟,重和輕,福與禍……它們都是相輔相成,既相互對立,又可以互相轉化。

這種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既相互對立又互相轉化的對立統一的關系,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當代哲學家進一步告訴我們,這種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無論在什麽領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都存在著,這種關系,叫做規律。

老子清楚地認識到規律的存在,並透過天之道、聖人之道來告訴世人如何遵循規律去做事。

天之道,就是任由萬物生長而不加幹涉,生養萬物卻不占有它們,培育萬物卻不自我炫耀,成就萬物卻不自居有功。

聖人之道,就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世事,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來教化萬民。

「無為」不是不作為,不是逆勢而為,不是放任不管,不是徹底躺平,更不是胡作為、亂作為、強作妄為。

無為而無不為,真正的無為是按規律辦事,是為了把事真正辦好,恰恰是一種真正科學的作為。

想吃大羊,就在養羊餵羊上下功夫,把羊圈建好點,讓小羊多吃鮮嫩的草料。給羊餵肉可以嗎?肯定不行。去偷別人的羊行嗎?容易被打死。

想讓考試變得容易些,就在學習上下功夫,認真聽,認真記,提高課堂效率,沒有捷徑可走,寄希望於老師每次都把題出容易些,或者弄虛作假,都是不現實的。

想讓孩子發展得好,就讓孩子按照他內在的需求、依據他的天賦和興趣去成長,家長只需要做好陪伴、做好保障、做好引導、做好支持就好了。如果家長非要讓孩子按自己的思路、自己設計的路子去走,一旦偏離或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就對孩子指責抱怨,這個孩子十有八九會出問題。

人類社會爭端的根源,就在於人與生俱來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老子提倡「無為」,主張「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是要讓人克制自己的占有欲,讓每一個人發揚自己的個性,去努力,去創造,去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天地間,萬物欣然興作,各呈己能;聖人治下,民莫之令,而能自均。天地也好,聖人也好,都只是在一旁輔助,任由萬物憑著各自的生命開展其豐富的內涵。

如此,才成就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最後,如果你是正為孩子的教育而苦惱的家長,我送你一首黎巴嫩裔著名文學家紀伯倫的哲理詩,詩的名稱是【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裏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