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錢維軍|崇明舊俗——喪事中的特殊做法

2023-12-18國風

錢維軍 土生土長的崇明人,老家港西鎮八字橋河。1984年離島就讀於上海,後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投稿及咨詢請聯系本公眾號。

崇明舊俗——喪事中的特殊做法

【周禮 •春官•大宗伯】記載: 「以喪禮哀死亡。 」喪禮,可以說是人一生中最後一件重要的儀式。 崇明人在喪事操辦的過程中,必需經過移屍、點引路燈、報喪、沐浴、理發、修剪指甲、更衣、哭喪、燒床柴、戴孝、吊唁、入殮、出殯等繁雜的程式,而其中一些特殊的做法恐怕已少有人記起。

送終老

生老病死是必然規律,自然老死也是一件喜事。所以,在老人病重之後,崇明坊間的習俗是盡量盡快通知不在身邊的子女,尤其是兒子或嫡長孫,必須到齊。病人彌留之際兒孫輩都守在床前,聽取遺言,直到親眼目睹親人去世,俗稱「送終」,這是非常圓滿的事。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在老人臨危之時,不在身邊的子女都會放下所有的事物,即便是隔洋過海也要磕頭孛跌地趕回家來。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準。所以「無人送終」成了民間罵人的話,意謂斷子絕孫。

癟帳子

農村蚊蟲多,過去的床鋪都掛有蚊帳以防蚊蟲叮咬。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而帳子眼是數不清的,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所以,在人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要先癟掉帳子,即把床門前的帳角奞(音同「消」)起來,連同門前的帳子竹頭推到裏床,為的是防止靈魂在帳子園裏逗不出來。

隨著住房條件的改善,現今家家戶戶裝上了紗門紗窗,床上已多年不見掛有蚊帳,「癟帳子」的做法當然也就自行消亡了。

摜飯碗

當人故去之後,就不再食人間煙火了,所以就需要把其生前的飯碗砸掉,崇明人叫「除脫羹飯碗」,與燒會親羹飯時,從座台過引到總台的「添羹飯碗」相對應。一方面是表示人已經故去,另一方面表示以後只能享用羹飯了。崇明話裏有一句「除脫爾羹飯碗」的罵人習慣用語,這句話非常惡毒、刻薄的,其實是咒罵人死了。

殺活雞

因意外事故或生病住院,凡是非在家裏斷氣的,屍體從冷生地運回家來,為怕有野鬼相隨,帶回來災禍,故在進宅前必須殺一只活雞,放熱血驅邪。據說是妖怪最忌諱畜血,一聞到血腥味,妖怪就會惡心得不敢沾邊了。遇到半夜三更屍體運送回宅,一時急頭找不到活雞的特殊情況,則采用變通辦法,從路口至前頭屋門用染紅蛋的洋紅水潑灑在地上。

我父親病危時,看向情況不妙,為防不測,預先上鎮買了一只活雞養在家裏。後來,我父親還是在家裏斷氣的,活雞沒有派上用場,最終作為給女兒的八樣還禮之一,讓我阿姐帶了回去。

擱毛凳

毛凳是舊時專門用於擱棺材的凳子,又稱「擱棺材凳」。過去有錢人家搞顯葬,存屍的棺材在前頭屋擱一年或三年的都有,擱棺材的凳就是毛凳。它比一般的凳子要少一個凳橫檔,毛凳是單橫檔,日常使用的凳子則為雙橫檔。人死後,揩好身,穿好白色的布衫、褲子,著好鞋襪,既移屍至前頭屋,先擱在前頭屋的上首,朝南屋為東北墻腳,朝東屋為西北墻腳,頭與房屋的朝向相反。此時就要用到毛凳,沒有毛凳者,也要把平時用的凳子下面的橫檔敲掉一檔後代替毛凳用。至於毛凳為何要單橫檔,問過許多老人,但都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毛凳,家庭日常可用,但辦喜事禁用。

圖右為毛凳

鋪簾子與眠衣

移屍前,在擱好的兩張毛凳上先發好一頂蘆頭簾子,折疊成多層,長的簾子可折疊為七八層,再鋪上眠衣。簾子者,本身是吉利詞,諧音戀子或連子,眷戀子孫,子孫連心之謂也。「席子」應了「截子」的諧音,崇明人忌口而稱之謂「眠衣」。把「席子」謂「眠衣」,取子孫綿延不絕之意。所以人死後,睡簾子眠衣,那怕大冷天,也都一樣。讓逝者睡簾子眠衣,估計都是為了討吉利。

穿戴好壽衣,移屍至前頭屋的正中央時,毛凳上擱的是前頭屋前門板,再鋪眠衣。

探門板

從前頭屋的上首移屍至前頭屋的正中央(逝者頭部正對前二架,頭與房屋的朝向一致)之前,要探前頭屋的大門,用以擱屍。探門板有講究,需嚴格遵守,否則會引發爭端。一般是探上首門,但死者的父輩、祖輩中如果還有人健在,那就只能探下首門。故幼輩死後,探大門時應征詢長輩意見,有長輩要把上首門留給自己,也有的長輩比較大度,願意讓晚輩躺上首門。

現如今大多數人家已翻建成洋房、別墅,客堂間安裝的是氣派的防盜門,門是探不下來的。一些有經緯的人家仍把以前的前頭屋的大門板單獨保留了起來,以備百年之用。但也有可能是枉費心思了,因為隨著殯葬行業管理服務水平的日益提高,停屍期間采用冰櫃來降溫防腐,客觀上也用不到門板了。

搭廠

廠,指用毛竹、蘆頭簾子臨時搭建的簡易棚舍,也稱簾子廠。人死後,在燒床柴當天的午前必須搭好廠。按照死者不同年齡使用簾子,三、五、七、九頂不等,只用單數,不用雙數,九頂簾子為最年長者用,年少者一般只用三頂。這種只用簾子而不用其它物品替代搭廠的做法,實質也取意眷戀子孫的寓意,不然很難解釋。而死者出殯時,把搭廠的簾子挑開一角,不全部拆除,等會親羹飯燒好後才拆除。這些做法,實質也維系了前面的說法。

牚鏡子

給死者穿好衣裳,移至前頭屋正中後,會在死者的胸口牚一面鏡子。在宗教中,遺體被視為神聖的,而鏡子則被視為一種神聖的物品。因此,在遺體上放置鏡子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儀式,目的是讓家人精心守靈,不要懈怠,可以向死者的靈魂傳達資訊,並祈求死者來生幸福。鏡子也被認為有祛除黑暗、鎮妖伏魔的作用,可以確保死者安息。

座台擺祭品

死者被移至前頭屋正中後,即頭前設定一張座台,座台上擺放牌位、香燭祭品和供品。擺放供品有講究,擺放者必須是單撇子人(喪偶的婦女),且須為外姓媳婦;供品五只盆子,一盆放三只飯圓子,一盆豆腐小菜,一盆小吃糖,一盆糕點(雲片糕或曲奇),一盆水果(三只蘋果或五只香蕉)。祭品的盆子須單數,每只盆子裏的物品也須是單數。

看夜

守靈,須臾是不可斷人,喪家有諸多的事物需要處理,特別是晚飯之後要商議、支分第二天的事情,因此親朋好友會留下來,邊方鄰舍在自家吃好了晚飯,主動上門,過來坐一歇,這在崇明就叫做「看夜」,與到尚未斷氣之人的床前坐一歇、聊聊天的「陪夜」有所不同。「看夜」人,或三五一群閑聊,或湊成一桌玩紙牌。半夜時分,喪家要燒小夜晚招待「看夜」人。過去經濟條件有限,一般人手一碗面條,澆頭也是有限的單一品種,榨菜肉絲、茭白肉絲算是上上品了,現在則是有酒有菜,面條、點心不拘。

吃過了小夜飯,「看夜」人一般自行離去,各自回家休息。只有阿侄男女、外甥男女等至親,才會守靈至天亮。

摜火盆

人去世以後,他們的子女都會為了紀念燒一些紙錢,不過這些紙錢並不是直接放在地上,而是放在瓦罐或陶罐裏,崇明人稱之為 「火絡盆」。 在入殮或出殯前,擡起靈柩時由長子摜碎這個「火絡盆」,這是葬禮中重要的風俗。 若無長子,則由長孫操作,若無長子長孫則由次子操作,若家裏沒有後人,則由家族的侄子或女婿代替。 摜火盆是一項嚴格的喪葬習俗,盆子在起杠時由長子摜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子沒摜碎忌摜第二次,由擡扛者踩碎。

摜碎火絡盆,寓意著「歲歲(碎碎)平安」,既是對「孝子」身份的確認,也是「孝道文化」的體現,希望生者要節哀順變,好好過完余生。

傳說,人在轉世輪回的過程中,要對前世的記憶清空,也就是得喝奈何橋上的孟婆湯。只有喝了孟婆湯之後,才會輪回轉世,如果不喝孟婆湯,就還是孤魂野鬼。所以,根據這個傳說,人們就意識到需要給自己故去的親人,準備一個盆,來盛孟婆湯。好讓他(她)忘掉今生的記憶,進入輪回轉世,才有了摜火絡盆的習俗。人們認為死去的人會到陰曹地府去喝孟婆湯,但是他們沒有用來盛湯的器具,就需要把家裏的盆摔碎。被摔碎的盆,也有著十分重要的講究,那就是活著的人不希望逝去者把自己忘記,於是就想讓他們在喝孟婆湯的時候能少喝一點,所以很多被摜的盆其實都是有縫隙或洞的,而火絡盆正符合要求。

現如今燒紙錢的已不再是火絡盆,用大的壞鐵鑊子,或以半個對半鋸開的柏油桶再鉆無數的小孔作替代,況且實行的是火葬,所以把逝者擡上火葬車時,摜的已不是「火絡盆」,而是逝者胸口上牚的那面鏡子。土葬時,鏡子和梳子則是放進棺材的隨葬品。

甩枕頭

出殯入葬時,靈柩一擡出前頭屋,鄰舍相幫把搭廠的簾子挑開一角之後,由長子或長孫把死者的枕頭甩到前頭屋門前的房頂上。一種說法是這種方式可以幫助靈魂離開身體,開始新的旅程。據傳,是說這個人上天了,而不是下了地獄。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寄托哀思、緩解悲傷的方式,來表達對死者的追憶與懷念之情。或許,「甩枕頭」是一種情感宣泄的行為藝術化方式,其背後蘊含著人們對生命消逝的理解和對死亡的認識。

到了燒「三七」的那一天,則要把屋頂上的枕頭頂下來,在焚燒祭品時一起燒掉。燒枕頭,賦予了「擔心亡靈再回來而斷其後路」的意義。意思是,你既然走了,就別再回來了。再回來,也沒你吃的,沒你睡的了。

掃堂屋

死者出門後,清掃前頭屋的地面。必須要用新掃箒,一般先由本家的主婦執掃,朝裏劃三掃帚,意為掃除晦氣。然後由兩名隊裏的外姓人家的媳婦(父母圓全者忌諱),從四周朝中間掃,清除掉鋪化堂的稻柴、蘆頭等雜物。

叫黃昏五更

斷七前的黃昏、五更,親男女要到座台前叫一聲,哭一場,化三串草錠。黃昏時分的,稱「叫黃昏」;天亮前的,稱「叫五更」。如同生前一樣,黃昏五更親男女要孝事父母,也許是在為下一代做榜樣,身教重於言教。

……

各地的喪葬習俗盡管有很大的不同,做法不一,而且有些說法是完全顛倒的,在此為吉,在彼則為兇,難以評判對錯,但是總的說來,無非是要表達這樣一個共同的意願:願逝者一路升天,無病無災無難;親人對逝者無盡的追思和懷念;祈求逝者佑助後人。

往期回顧:

錢維軍|崇明舊俗——搨竈墨

錢維軍|崇明舊俗——保存胎瓶

錢維軍 | 崇明舊俗——報喪

錢維軍 | 崇明舊俗——擡飯

錢維軍|崇明舊俗——壓胎

錢維軍|崇明舊俗——做期過

錢維軍|崇明舊俗——買賣婚姻

錢維軍|崇明舊俗——沖喜

錢維軍|崇明舊俗——拔親

錢維軍|崇明舊俗——吃小喜酒

錢維軍|崇明舊俗——攀陰親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心語編委會

主 編:陸安心

副主編:施炳剛

視 覺:沈雯逸

本文圖片來自作者及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3 心語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