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紫砂藝術是在孤獨中創意出來的,而不是一堆人流水線生產出來的

2024-10-13國風

真正的紫砂藝術家,應如生活在孤獨、曠野,不抱團、不取暖,不需要爭名、不會去逐利,做不到這些,趁早轉行去做別的事情,或者幹脆就做一些日用消費品的壺,早年的宜興紫砂窯場,從業藝術創作人員實際上都是這麽認為的,也是這麽做的,但是,從1955年組織紫砂合作社開始,就打破了這個四百多年來的傳統。特別是進入工廠化生產開始,一個師傅帶十幾個徒弟,從學習創作變成了合作生產,直至上世紀末工廠改制,紫砂人才又回到了自己家裏,或關進自己的書房創作,於是,開啟了嶄新的一個藝術時代,可以稱作為出現了難得的一段紫砂藝術的小陽春。但是,這幾年都又時興成立了許多工作室、小作坊、小團體、小團隊,似乎沒有共同的藝術方向的人抱團一起來迎合市場,把藝術創作作為一件馬夾穿在身上,實際上都缺乏創新創意。

藝術家斯達瑞說,一個藝術家不應考慮融入任何一個群體與組織,群體與組織,容易讓他們的成員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漸向市場低頭,向金錢屈服,大家都知道,諂媚、媚俗是藝術之大忌,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爭名逐利是人性的,但藝術是神性的,不容許一絲的汙染,不能去踐踏他的神聖。這段經典的名言同樣適用於紫砂藝術工作者。那些打著石瓢王、花器王、筋囊王,朱可心、顧景舟弟子幌子的人招搖撞騙,橫行無忌,最可嘆的是他們居然大受歡迎,市場一片紅火。可惜的是不會持續的,現在的經營環境和紫砂生態讓人尷尬。

紫砂藝術不是謀取名利與虛榮的手段,一些所謂技術職稱上獲得的紫砂高工、大師,協會領導成員,某某大學特聘教授之流,實際上就是一種資本的炒作,紫砂藝術嚴格的說與地位、權力、身份無關。但是,一些人為了獲得身份的認同,抱團取暖,特別懂得鉆營,這幾年丁山鎮上成立了不少紫砂工作室和紫砂創作團隊,連什麽流派都被創造了出來,要知道的是藝術最忌迎合,最忌東拼西湊,所謂物以類聚,人依群分,這樣的聚集僅僅為滿足市場的需求,與紫砂藝術毫無關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他們有像樣的藝術主張和形成理論體系,紫砂藝術走到今天不容易,要全體從業人員小心呵護,尤其是那些找槍手代工的人,應該收起你們的惡劣手段,收藏家也要盡可能避免陷入代工贗品的坑,讓紫砂藝術創作和市場真正步入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