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所謂「得道」,是掌握了「道」的本質,從「無」到「有」這個過程

2024-06-12國風

老子所探討的乃是世間萬事萬物之間相互依存共榮的奇妙現象——因為我們所處的生命環境,本質便是如此緊密而不可分割。我們無法做到徹底的依賴或者獨立,這兩種狀態都走向了極端。唯有在它們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生命才能真正煥發出它的活力與精彩,一切的存在都離不開其他事物的影響,一切的事物也都與其他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試想我們面對鏡子,鏡子能映照出周圍的景象,我們便明白這是一面鏡子。

再者,我們的內心能夠產生意識,去感知並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事物,我們也清楚這是我們的心靈。

如今,經歷過這一系列的磨礪之後,我們終於懂得,這個鏡子並非只是用來映照物體,它本身也是一面鏡子,它同樣是存在的。

我們的心靈亦是如此,當我們的內心一片空明,不與外物產生任何瓜葛,它便靜靜地待在那裏,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它就在那裏,因此我們可以消除最後的四重障礙,從而達到「無」的境界。

在達到「無」的境界之後,我們每產生一個新的念頭,都可以從「無」出發,原來是從「有」到「有」,現在則是向前推進至從「無」到「有」,這其中的過程便是「道」,這個過程便是「得道」。所謂某人「得道」,便是指他已經掌握了這個「道」,即從「無」到「有」的這個過程。

在我們深入領悟老子以及佛陀的思想境界之時,有三個詞匯值得我們銘記於心:一個是依賴,另一個是獨立,第三個則是相互依存。

佛陀是獨立的象征。而你們,我親愛的朋友們,則是依賴的代表。無論是丈夫對妻子的依賴,還是父親對子女的依賴,甚至是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這些依賴無處不在。而佛陀,他如同山峰一般傲然挺立,他是獨立的化身。他斬斷了與塵世的一切聯系:與妻子的、與子女的、與父親的……他切斷了每一條聯系。他舍棄了一切——他是一根獨立的支柱。你是你,佛陀也是你,但他卻是另一個你。你或許醜陋不堪——他卻美麗無比。然而,他的美麗之所以得以呈現,正是因為有你的醜陋作為襯托。若你消失不見,佛陀也將隨之消逝。正因有你的愚昧,才使得他顯得智慧超群;倘若你變得聰慧,他也將失去那份智慧之光。

傷害一朵美麗的花朵,實際上也就等於傷害了一顆閃耀的星星。萬物皆息息相關,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孤獨自處,如同孤零零的小島那樣。假如你試影像獨立的孤島般存活——並非沒有可能,但是,那只不過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現象,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神話,一個夢境。老子深信萬物相生相克,他曾言道:「接納每一件事物的本來面目,無需刻意挑選。」

古老的歷法亦是如此,剛剛過去的冬至,正是象征著一陽復蘇的季節,從那時起,大地逐漸煥發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然而,凡事不可過度絕對化,更不能走向極端。當我們都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道路上狂奔時,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冷靜思考問題的另一面呢?有與無在成長過程中相互依賴;

因此,有與無是緊密相連的;

難與易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相互依存;

長與短在對比中相互依存;

高與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

和諧的音符在美妙的和聲中相互依存;

前後順序在陪伴中相互依存;

看似簡單明了,實則最為艱難,因為我們的大腦總是傾向於做出選擇。大腦依靠選擇來生存。若我們不再選擇,大腦便會陷入迷茫。這便是老子的智慧所在。如何能讓大腦放棄選擇呢?——只需不去選擇即可!因此,他從未要求他人進行任何形式的冥想,因為當我們能夠做到不選擇的境界時,便無需再進行冥想了。

不做選擇,順其自然地生活——隨波逐流。不必費盡心思去抵達某個目的地。不要朝著某個目標前進;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不必為未來或過去擔憂。如此一來,我們的內心深處便會奏響起一曲動人的交響樂,最低沈的旋律與最高亢的音符在我們體內完美融合,最終——我們將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豐盈滿足。

倘若我們只追求最高的境界,那麽我們將會變得貧瘠無比,因為我們就像是一座沒有峽谷的山脈:那是一座毫無深度、缺乏神秘色彩的山。峽谷賦予了山的深度,峽谷孕育了神秘的氣息;詩歌的靈感往往源自於峽谷之中。山頂則充滿了理性的氣息;它顯得平淡無奇。峽谷中彌漫著陰影,充滿了神秘的氛圍。一座沒有峽谷的山峰無疑是貧瘠的,一個沒有山峰的峽谷同樣是貧瘠的,因為這樣的環境只會帶來無盡的黑暗。陽光永遠無法照射進其中;那裏潮濕、陰冷、憂郁。最富有內涵的或許恰恰是既能成為山峰又能成為峽谷的存在。

尼采,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言論總是透露出人類內心深處最深刻的洞察!正是這份深度與廣度使他陷入瘋狂,甚至顯得有些過份,不禁引發我們思考,他的腦海中充滿了何等巨大而復雜的思想!仿佛一顆渴望奔向天際的大樹,尼采認為,若想實作這一夢想,必須深入地獄般的深淵,讓樹根深深紮入其中。唯有如此,樹幹與枝葉才能觸及藍天白雲。同樣,人生亦需經歷地獄與天堂的雙重洗禮,方能領悟生命的真諦。

在人類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深入探尋自我,接觸並理解上帝與惡魔的兩面。無需畏懼惡魔,因為那樣只會讓我們的上帝變得蒼白無力。基督教、猶太教以及其他宗教中的上帝都過於單薄,缺乏生命的滋味——如同失去了鹽分的食物,平淡無奇。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融合了上帝與惡魔的完整存在,在對立面之間找到和諧共生的平衡。

音樂中的和弦,彼此依賴,相互交織;

時間的前後,相伴相隨,不可分割;

因此,智者處理事務時,從不采取行動……

中國哲學對人性的理解,往往圍繞著性善論或性惡論展開,然而,「善」與「惡」在不同的哲學家或哲學流派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

從無善無惡心之體出發,一旦產生念頭,便有善有惡意之動,從而誕生了「我」。這個「我」並非先天存在,而是後天意識形成的低頻凡俗之心,是墮落與輪回的源頭與起點,是所有後天意識的集合。本源無我,本心無相,一旦有了「我」,便生出萬千相。猶如疑心生惡鬼,越看越怕,甚至能把自己嚇得魂飛魄散。

然而,只要一念看破,站在鏡子前,映入眼簾的必然是「我」。當下看破,即刻破除,一念明朗,「我」的意識消散,「惡鬼」之相自然煙消雲散。任何虛假終究無法持久,即使是那些令人不堪回首的痛苦輪回,難以割舍的愛恨情仇,也都不過是虛妄的幻影,一念即可破除、化為烏有。

因此,人們的累世輪回,實際上都是在用「疑心」制造「惡鬼」,由於「我」的自我傷害而不自知,心門的鎖上原本就懸掛著開啟的鑰匙,只因自私、貪婪,眼中、心中皆是「我」,無法覺知、照見,無法看破,因而被困於「我」之中,無法獲得解脫,累世的迴圈往復皆是一個「我」,無論是大圈還是小圈,都是以「我」為中心的不斷重復,這便是所謂的輪回。

【道德經】與【佛經】所傳達的資訊如出一轍,皆是關於如何成為真正的人類領袖。為何我如此強調學習佛教與道家思想的重要性呢?原因在於,僅從佛法的語言層面進行理解,我們可能會遭遇重重文字障礙。反之,運用道家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我們將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因此,佛道互參乃是自古以來所有研究儒道文化的大家們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