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鄉村臘月的味道

2023-12-16國風

中國農歷中的十二月又稱臘月。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進入了臘月,也就意味著舊年快要結束了,新年就要來了。小時候,我看到母親一進臘月,就分外忙了起來,除了一雙又一雙、一件又一件地為我們趕做新鞋、新衣,就是變著法地做各種美食。比如,臘月初八為我們熬臘八粥,臘月二十三小年,為我們打糍粑、釀米酒、烙芝麻竈餅,除夕為我們包餃子、煲排骨藕湯、做這樣那樣的蒸菜……無論生活多麽清貧,但到了臘月,我們總是能吃上幾頓好飯菜的。

小時候的我們不像現在的孩子一樣零食不斷,那時我們更盼望臘月的到來。「臘月初一崩一崩,孩子大人不得病。」小時候,臘月初一一大早,母親就把從河灘鏟來的幹凈沙子連同玉米粒放在鐵鍋裏炒玉米花。沙子燒得滾燙,伴著鐵鏟子的翻攪,玉米花滿鐵鍋亂蹦。總有些玉米粒頑固不開花,鐵豆似的,我們稱它「啞巴豆」。啞巴豆有嚼頭,滿嘴生津。玉米花的清香還留在唇齒間,「五豆節」就來了。五豆節,臘月初五,吃五豆飯,包豆餡兒饃,寓意五谷豐登、五路發財。紅豆、黃豆、黑豆、綠豆、豌豆加上紅薯、板栗、玉米糝兒熬成的豆粥,顏色五彩斑斕,味道甜香。「五豆五豆,天長一斧頭」的兒歌聲還在耳畔,就又聽到有人在唱「臘八臘八,天長一杈把」,臘八節又來了。

過了臘月初一,我們又盼著臘月初八。我們家鄉,臘八一大早必喝臘八粥。臘八一過,年就近了,新年裏似乎吃總是主角。是啊!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省吃儉用,過年了總該慰勞慰勞自己,享受一下勞動果實吧?吃了臘八粥,姑娘媳婦們就開始爭晴天、搶太陽「洗年」了。村前池塘港灣裏,笑聲、叫聲、棒槌捶衣聲,驚得鵝鴨撲棱,魚兒歡蹦。紅被子,綠床單,花衣服,把一塘池水染得姹紫嫣紅。漢子們見「娘們」忙得兩腳不沾地,也推開麻將,綰高袖口幫忙「撣塵」,一把掃帚綁在竹竿上,「刷刷刷」掃去墻角的蛛網和隔年的灰塵。會兩下泥木手藝的,自個兒泥墻、換窗、貼地板,斧子叮叮當當,鋸子吱吱呀呀,把整個村子鬧得沸沸揚揚。

那時候一進入臘月,整個村莊也都熱鬧起來了。小商小販開始成天在村子裏來往穿梭。賣冰糖葫蘆、賣花花綠綠糖果的,後面總跟著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子。敲著梆子,吆喝賣香油的大爺前腳剛走,直著嗓子喊「都來買醬油——醋」的小販就來了。大車小車賣粉條的商販往村中間一停,就立即引得大叔大嬸們圍過來論成色、談價錢。村南村北、村東村西,一片殺豬宰羊的嘶鳴,熱鬧極了。

臘月裏最隆重的事莫過於殺年豬了。臘月在神秘中孕育著生機,忙碌中透露出豐盈。怕集上賣的肉不地道,幾家一湊合,挑選一頭大肥豬,找個殺豬匠,燒上一大鍋水,幾個人將肥豬摁在桌子上,雪亮的刀子往豬脖子上一攮,熱騰騰的豬血就淌了一盆,再兇猛的豬也就哼哼幾聲老實了。殺豬的刀子叼在嘴裏,一個鐵釬子順著豬腿一通,嘴對著剪開的豬腿「呼呼」的吹,眼見豬身子越脹越大,滾瓜溜圓。熱水一燙,刮光豬毛扒開膛,大肉幾家一分。肝、肺等下水送給殺豬匠算工錢。村莊被熱氣、香氣包裹的時候,有人早就準備好了大鼓、鐃鈸、嗩吶和銅鑼,收拾好高蹺,也有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試試,村子上空開始有了鑼鼓嗩吶的歡慶聲音。孩子們也試穿了自己的新衣新帽,買好了鞭炮煙花。

臘月的夜晚,外面雖然冰天雪地,但屋內卻溫馨而充滿詩意。一家人圍著旺旺的爐火,盡情享受著安詳與溫馨。女人好不容易坐下來了,手裏卻不住閑,一針一線呼呼納起鞋底,男人掏出掙來的一沓票子,一張張數給女人看,兩口子有一句沒一句商量著過年的開銷。老人是最悠閑的,支起長長的旱煙桿,香香地吧嗒著,眼睛則停在旺旺的火盆上,細看那團藍色的火焰歡快地上躥下跳,算算發多少紅包、年後要走幾家親戚。

臘月的味道,那是欣喜的味道,那是充滿希望的味道。臘月,鄉村的臘月味道留給人們多少溫馨的回憶,留下多少想念父母家人的鄉愁,留下多少童年美好的記憶。新年的鐘聲一響,告別臘月,走進大年,走進又一個嶄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