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驚艷!唐玄宗李隆基的四首七絕,楊貴妃與梅妃誰更令人懷念?

2024-08-20國風

丹霄驛詩刻 盛唐 · 李隆基

驛前南面架危橋,久欲登臨畏路遙。

今日偶然尋得到,直從平地上丹霄。

首句「驛前南面架危橋」,直接點出了詩中的核心場景——驛站前的一座高橋。這裏的「危橋」不僅指橋的高度,也暗示了登臨的難度和可能帶來的危險。

第二句「久欲登臨畏路遙」,表達了詩人長久以來想要登臨這座高橋,但因為畏懼路途遙遠和艱難而一直未能如願的心情。

第三句「今日偶然尋得到」,描述了詩人偶然間找到了登臨高橋的機會,這裏的「偶然」也帶有一種驚喜和意外的意味。

最後一句「直從平地上丹霄」,則形容詩人一旦決定登臨,便直接從平地起步,仿佛一步登天,直達雲霄。這裏的「丹霄」象征著高遠和理想的目標,而「直從平地上」則強調了從平凡到非凡的跨越。

整首詩透過描繪詩人對高橋的畏懼與最終登臨的喜悅,寓意著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要有勇氣和決心,就能夠克服困難,實作自己的目標。同時,詩中的「偶然」也提醒我們,有時候機會的到來是出乎意料的,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準備,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幸蜀回居南內夢中見妃子於蓬山太真院作詩遺之使焚於馬嵬山下 盛唐 · 李隆基

風急雲驚雨不成,覺來仙夢甚分明。

當時苦恨銀屏影,遮隔仙姬秪聽聲。

首句「風急雲驚雨不成」:以自然景象的突變來暗喻內心情感的激蕩。風急雲驚,預示著一種不安與動蕩,而「雨不成」則可能象征著詩人心中那份無法言說的悲痛與遺憾,如同即將落下的雨卻被風吹散,無法成形。

次句「覺來仙夢甚分明」:直接點出這是一場夢,但夢中的情景卻異常清晰,仿佛真實發生過一般。這裏的「仙夢」既指夢中見到的楊貴妃如仙女般美麗,也暗含了楊貴妃已逝、成仙的傳說。

三、四句「當時苦恨銀屏影,遮隔仙姬秪聽聲」:這兩句回憶了當年與楊貴妃相處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深深的遺憾與痛苦。「銀屏影」指的是屏風上的影子,詩人當時因種種原因(可能是宮廷禮儀、權力鬥爭等)無法與楊貴妃親密無間,只能隔著屏風聽她的聲音,這種無奈與苦恨至今難以忘懷。

整首詩情感深沈,意境悠遠。詩人透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表達了對逝去愛人的深切懷念與無盡哀思。風急雲驚的自然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動蕩不安相呼應,仙夢與現實的對比則更加凸顯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與對現實殘酷無情的無奈。

過大哥山池題石壁 盛唐 · 李隆基

澄潭皎鏡石崔巍,萬壑千巖暗綠苔。

林亭自有幽貞趣,況復秋深爽氣來。

首句「澄潭皎鏡石崔巍」:這一句開篇即描繪了一幅清澈見底的潭水如鏡般映照四周,而潭邊或潭中矗立著高大雄偉的石頭的景象。「澄潭」形容潭水清澈透明,「皎鏡」則進一步強調其如鏡般的光潔與反射能力,使得周圍景物得以清晰呈現。「石崔巍」則是對石頭的生動描繪,既展現了其形態上的高大雄偉,也暗含了山池的堅固與穩定。

次句「萬壑千巖暗綠苔」:這一句將視角從潭水與石頭擴充套件到整個山巒之間。「萬壑千巖」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山勢的復雜多變與險峻雄偉,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暗綠苔」則點出了山間植被覆蓋的茂密與生態的多樣性,同時也為這幅壯麗的山川畫卷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與生機。

三句「林亭自有幽貞趣」:這一句將筆觸轉向山池周圍的林亭建築。「林亭」指的是建在樹林之中的亭台樓閣,它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致。「幽貞趣」則是對這種景致所蘊含的內在品質的概括,既包含了幽靜、深邃之美,也體現了堅貞、高潔之趣。這種品質使得林亭成為了詩人心靈寄托的所在。

末句「況復秋深爽氣來」:這一句以秋天的到來作為結尾,將整首詩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秋深」不僅指時間的推移與季節的更叠,更暗示了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成熟與豐富。「爽氣來」則是對秋天特有氣候的描繪,即空氣變得清新涼爽、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爽氣與前面的幽靜景致相結合,使得整個山池更加令人向往與陶醉。

整首詩透過描繪大哥山池的清澈潭水、雄偉石頭、茂密山林以及幽靜林亭等自然與人文景觀,構建了一個清新脫俗、幽靜高雅的意境。在這個意境中,詩人不僅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熱愛與向往,還寄托了自己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與純凈的理想。同時,秋天的到來也為這個意境增添了一抹清新與涼爽的氣息,使得整首詩更加生動與感人。

題梅妃畫真 盛唐 · 李隆基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梅妃,即江采蘋,是唐玄宗的一位妃子,以其才情和美貌著稱。然而,在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之後,梅妃逐漸失寵,被冷落至長門宮。「安史之亂」時,梅妃不幸被亂軍所殺,死後葬於池東梅株旁。玄宗在戰亂平息後,多次尋找梅妃的下落未果,最終在一次夢中得知梅妃的葬身之地,並找到其屍骨。此後,有人呈上梅妃的寫真畫像給玄宗,玄宗睹像思人,悲痛之下在畫上題寫了這首詩。

首句「憶昔嬌妃在紫宸」:詩人回憶往昔,梅妃曾在紫宸殿(唐朝宮殿名)中陪伴自己。紫宸殿作為皇宮中的重要場所,象征著梅妃曾經的尊貴與得寵。

次句「鉛華不禦得天真」:「鉛華」指粉脂等化妝品,這裏代指裝飾或偽裝。「不禦」即不使用、不裝飾。這句詩描繪了梅妃不施粉黛、保持天真自然之美的形象,突出了她與眾不同的氣質和魅力。

三句「霜綃雖似當時態」:「霜綃」指白色的絲織品,這裏用來比喻梅妃的畫像或寫真。這句詩說雖然畫像上的梅妃依舊保持著當年的姿態和容貌,但已無法再現她生前的神韻和情感。

末句「爭奈嬌波不顧人」:「爭奈」即怎奈、無奈。「嬌波」指美麗的眼神或情波。這句詩表達了詩人面對畫像時的無奈與悲傷:盡管畫像栩栩如生,但畫中人的眼神卻不再顧盼自己,仿佛已徹底遺忘了昔日的恩寵與情愛。這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深深觸動了詩人的內心。

梅妃與楊貴妃同為唐玄宗的寵妃,但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梅妃因楊貴妃的得寵而失寵,最終下落不明;而楊貴妃則在安史之亂中被賜死馬嵬坡。這兩位寵妃的故事成為了後世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重要題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