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水火之間 梁紹基:溶熔之幻新展揭幕

2024-01-14國風

梁紹基在作品【後視】創作現場。 林秉亮 攝 藝術家及香格納畫廊供圖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玻璃博物館2024年度「退火」專案展覽【梁紹基:溶熔之幻】13日開幕。

這是2024年上海玻璃博物館首個重要展覽,梁紹基亦是「退火」專案合作的第十一位藝術家。此次,展覽將充滿雄心的力作「占據」上下兩層展廳,「溶」為水態,「熔」為火性,試圖揭示玻璃作為神奇的第四態物質生成過程中迷幻的存在形式和其精神內涵,借之折射生命、宇宙、歷史、神話、社會在水火相克相生流變之光。

梁紹基是中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三十余年來,他潛心於藝術與生物學、裝置與雕塑、新媒體、行為的臨界點進行探索,持續以蠶的生命歷程為媒介、以與自然互動為特征、以時間、生命為核心的「自然系列」的創作。

此次創作中,梁紹基選擇了玻璃這一全新材料,但他一直關註的核心主題——生命與死亡、自然與城市、歷史與現實、時間與空間之間的復雜關系——仍然貫穿於此次藝術實踐之中。

「實驗是創造的驅動器。藝術家探索新材料,不僅是為了創造新的藝術形式語言,而是在好奇地追問,反思,發現其潛能——一種可能性之中獲得自我解放。」梁紹基說,此次與玻璃的「面對面」是藝術家創作生涯中重要的經歷,不但延續了長期關註的命題,同時又試圖在個人已早為公眾熟知的藝術語言體系中尋找出新的突破,進而獲得自身的解放。

傾天柱 玻璃、立柱、水、鐵、PVC鏡面板 2023 攝影:林維嘉 藝術家供圖

進入充滿神聖感純白的「生命」聖殿,以手機碎屏玻璃和傳統琉璃材質制成的【平面隧道】一體兩面,共同編織出科技現代的網絡和自然生命的網絡,當下和過去被聯通,線性的時間被打破,一場關於「幻」的旅程正式開始。四根立柱矗立於龐大的環狀水池之中,剛直之柱和形如猛獸利爪的抓鬥在水和玻璃的共同疊加的折射原理之下,形成了曲折幻影,在一反「天圓地方」的隱喻之下,名為【傾天柱】的大型裝置重新譜寫了【山海經】中關於「天柱」的想象。

作品【冰床】是梁紹基代表作【床/自然系列No.10】的再演繹,透過將傳統蠶絲材料轉化為工業化的水晶玻璃,玻璃在熱熔狀態下竟偶發生成了蠶絲一般自然的流跡,虛隱透瑩。穿過虛白空間,觀者進入了一個炎紅的世界。

自熔 鑄造琉璃,煤渣,影像,金屬抓鬥,臼及老廠舊墟 2023 攝影:林秉亮 藝術家供圖

在這裏,展廳原址舊玻璃工廠墻壁上的歷史痕跡被藝術家以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變形的舊爐排、爐門、爐體殘件以及通紅的火焰影像構成了【自熔】這一系列作品。玻璃磚墻熔化變形,地上是似被烈火灼燒過虬曲一團形如殘軀的結構,墻體和柱子焦黑,露出了血肉剝離後的骨架,地面鋪滿煤渣,正是燃燒過後的焦土殘景。在這片被烈火吞噬的空間之中,仿佛被時間遺忘的作品【爐神】被「隨意」棄置於一旁,不可辨其形的「神」,實則是脫胎於玻璃鑄造中的制蠟工藝,形如殘燭,講述著關於歷史的變遷和流逝。

拾級而上,進入「城市」。展廳內壁被幻鏡鋪滿,昏黃迷離,形如泥淖。在這扭曲的空間中,【黑森林】矗立而起,尖銳的黑色玻璃片組成了一片無盡的、壓抑的城市叢林。【黑森林】對面是由玻璃光纖制成的【∞】,藝術家將過去作品中代表無限迴圈的「8字形」旋轉盤繞,置於「十字」之上,引發觀者對於「涅槃」的聯想。【後視】則是這個區域最吸睛的作品。步入純黑色的空間之中,被玻璃覆蓋的車體和隨處可見的碎玻璃,再現了慘烈的車禍現場,綠色的光纖穿越如同高速行駛的軌跡,無不刺激著觀者的視覺。

後視 廢車、玻璃溶液、廢玻璃、玻璃光纖 攝影:林秉亮 藝術家供圖

在這個看似靜止的空間中,梁紹基邀請觀者在「後視」中尋找前行的智慧和方向,提醒我們在快速發展的當代生活中尋找平衡點,警覺地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隱患。

在此次與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專案的合作之中,梁紹基使用了玻璃作為主要的創作媒材,以「冒險者」的精神,不斷試驗新的技術和概念,探求玻璃的未知潛能。在歷時四年的專案歷程中,梁紹基並未被玻璃的美麗又危險的技術陷阱所迷惑,他的目光穿透了材料的表面層次,「由身入幻」,以實驗性「破除」了玻璃本身的工藝,轉而深入探尋這一材料背後的哲思,探討文明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

鼓勵藝術家的創造力、想象力與實驗精神,這也是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專案的意義所在。歷經九年的「退火」專案令上海玻璃博物館成為重要的當代藝術實踐基地,以「玻璃」連結了廣闊的精神世界和深刻的時代議題。

上海玻璃博物館認為,真正的藝術不僅在於突破物質世界的邊界,更在於打破內心深處的約束,釋放創造的靈魂,進而突破自我,超越極限,真正做到「分享玻璃的無限可能」。在未來,「退火」將繼續堅持其初心,不斷推動當代藝術與玻璃材料的的碰撞,與藝術家一起共同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為世界帶來更多觸動人心的藝術作品和展覽。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