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故事:為何古人深夜要打更?若沒人打更後果很嚴重,有什麽後果?

2024-02-24文化

在漢朝的深宮大院中,只有高高在上的皇族貴族才享受到更夫的報時服務。而在宋元時期,這項服務才真正走進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開始成為夜晚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更夫的工作,雖然看似簡單,卻是一個全天候、無休止的職責。他們以一盞明燈、一面銅鑼和一根木棒為伴,穿行在寂靜的街巷之中。

更夫的角色並非僅限於報時。他們的巡邏步伐,實則也是一種守護。漫步於每一戶人家門前,他們的存在,不僅是為了提醒人們註意夜間的安全,更是一種無聲的守望。在那個沒有電燈、沒有鬧鐘的時代,更夫的聲音成了最可靠的時間提醒,也是夜晚最安心的守護聲。

古代將夜晚分為五更,每一更的呼喚都承載著特定的意義。從戌時的提醒防火,到亥時的警示關窗防盜,再到子時的宣告夜平安,每一聲更夫的呼喊都是對人們生活的細致關懷。而到了深夜的醜時,更夫會提醒人們註意保暖,直至寅時的最後一更,他們的呼喚轉變為對健康生活的祝願。

更夫這一職業,在古代社會中雖不被看作高尚的職業,往往是由社會底層的人擔任。但他們的存在,卻是維護了古代社會夜晚的秩序與平安,成為了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在古時候的南京,有一個關於五更鼓聲消失的傳奇故事。相傳,在那個時代,南京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洪水災害。連綿不斷的大雨使得長江泛濫,許多農田被淹,民眾生活陷入困境。為了解決這場災難,當時的南京府尹,一個既聰明又有擔當的官員,決定親自出馬,他一面組織救援,一面尋找解決之道。

在經過連日的辛勞後,一天深夜,府尹疲憊至極,回家後便沈沈睡去。那夜,他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中,一位神仙出現告訴他,長江中的一只妖怪是引發洪水的根源。府尹求教於神仙如何能平息這場災難,神仙告訴他,唯有將一只特定家族傳承的金盆投入長江,方能鎮壓妖怪,使洪水退去。

醒後,府尹立即按照夢中所得的指示行動。他找到了那個家族,經過一番交談後,得知那金盆確為家族之寶。府尹誠懇地向他們解釋了此行的重要性,並承諾三日內在五更前歸還。家族出於對府尹的信任,最終同意借出金盆。

府尹隨即將金盆投入長江,如同神仙所說,暴雨停歇,洪水逐漸消退。南京城的民眾為之歡呼,府尹的智慧和勇氣被廣為傳頌。然而,當歸還金盆的約定日子到來時,府尹卻陷入了焦慮,他擔心無法準時歸還金盆。在那個焦慮的夜晚,他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如果沒有五更鼓聲,就沒有違約的一刻。

因此,為了避免違背與家族的約定,府尹決定從此不再讓更夫敲響五更鼓。這個決定被後人傳為佳話,而南京不打五更鼓的風俗,也就這樣流傳開來,成為一段獨特的歷史記憶。

在古代,太陽下山之後,時間的流逝變得模糊,人們無法像日間那樣,憑借太陽的位置或是日晷來判斷時辰。這時,夜晚的守護者——更夫的角色便顯得尤為重要。透過他們的呼喊和更鼓的敲擊,人們可以在黑暗中感知時間的流逝,這不僅是對時間的把握,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特別是到了戌時,晚上七八點鐘,當大部份家庭的燈火漸漸稀少,孩子們仍舊在昏黃的油燈下勤奮學習。這個時候,更夫的呼聲中夾帶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的提醒,不僅是對勤學苦讀的孩子們的關懷,也是對全家人的警示。在那個時代,一盞油燈的傾覆就可能引發火災,這樣的提醒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進入子時,即深夜時分,更夫的聲音變成了「平安無事」,這不僅是對夜深人靜的街道的描述,也給予了那些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人們一絲安慰。知道外面的世界平安無事,他們的心也許能夠得到一些慰藉,安然入睡。

而到了醜時,即淩晨時分,更夫的警告「天寒地凍」則是對於那些可能需要外出的人的關照。在那個沒有現代取暖設施的年代,夜裏的寒冷可以說是刺骨的。這樣的提醒,既是對身體健康的關懷,也是一種對生活細節的深刻洞察。

透過更夫的巡遊和呼喊,古人不僅巧妙地解決了夜間時間感知的問題,更在其中融入了對民生的深切關懷和生活智慧的傳遞。這一傳統,不僅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尊重和把握,也展現了他們在平凡生活中的細膩感悟和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