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詩刊】所發胡弦這首長詩,讓人看不出「人民性」來

2024-04-12文化

2024年4月11日,【詩刊】公號推出了2024年第3期「長調歌行」欄目作品,也就是胡弦的長詩【神話】。註意這個時間節點:4月10日【詩刊】改版座談會剛開完,11日就推出了這首胡弦的長詩。也許 胡弦這首長詩就暗合了座談會精神?

圖片來源於【詩刊】

在這次座談會上,特別強調了詩歌的「人民性」。所以,不免就想在這首長詩裏找找,到底在哪裏能體現出「人民性」來。但是,很遺憾,應該是我水平有限的緣故,不僅沒有找到「人民性」,甚至連「人性」都沒有找到。註意,這裏沒有罵人的意思啊,畢竟這首詩寫的是「神話」嘛。

但其實,讀了兩遍這首長詩,並沒有發現什麽「神話」,反而像是在寫「人間」。比如古鎮,比如劇組,比如演員。所以,這首【神話】其實應該還是有「人性」的。但這裏的「人」,好像不是一般的人,因為這首詩估計沒多少人能搞清楚,這首詩到底要表達什麽。

這首長詩【神話】有四個副標題:引子、暴力與幸福觀、劇組的人在討論和「演活了」。這首長詩共13節,其實也不算太長,但就是讓人讀不大明白。也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在這首詩的後面,還有一篇胡弦的創作談【秘境——長詩【神話】創作談】。但這個創作談,依然對於讀長詩【神話】沒有啥幫助。

圖片來源於【詩刊】

如果用【詩刊】昨天釋出的座談會內容來套,這首【神話】好像確實沒有「人民性」,更沒有體現出「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宗旨。當然,估計有人會說,你一個人又不能代表人民,你不懂並不意味著別人就不懂。

確實,所以就寫了這篇文章,是希望更多的人去讀一讀這首【神話】,看看他們會有什麽樣的感覺。因此,對於這首【神話】,我就不能說什麽了。說了,估計有很多人不服,甚至是不屑,還不如不說。但這篇文章既然開頭了,那也應該還要繼續寫下去。

詩歌「人民性」到底該如何體現?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首先一點,就是要讓詩歌能被大多數人讀明白。如果大多數人都讀不明白,那這「人民性」就無從談起了。但這個「大多數」確實不好界定,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甚至更多?也不好統計。所以,這是一個不好操作,很模糊的事。

把詩寫得讓不少人能讀明白,是很多詩人,特別是「著名詩人」所不樂意,甚至是所不齒的。在他們看來,詩就是要讓人不明白,就像鳥語一樣。甚至不僅是不明白,反而越讀越糊塗才好。正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糊塗」,才能烘托出少數人的「高明」。你們看,你們不明白了吧?可我偏偏就明白了。

就拿胡弦這首長詩【神話】來說吧,肯定有人叫好,而且還是非常好的那種,甚至具有「劃時代」意義。至少【詩刊】的編輯、副主編、主編是會認為這首詩很好的,否則【詩刊】就不會刊登出來。

圖片來源於【詩刊】

所以,終於搞明白了:要讓詩歌具有人民性,首先得是刊物編輯、副主編、主編得有人民性才行。只有他們有了人民性了,他們才會去選擇具有人民性的作品,然後刊登出這樣的作品來。但估計沒有哪一位編輯、副主編、主編會覺得自己沒有人民性的,於是問題就回到了根本上,也就是啥是人民性了。

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不過,不妨去讀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那裏應該能找到答案。但是,偏偏有不少編輯、副主編、主編認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過時了。所以,這一點也就指望不上了。

文章寫到這兒,竟然進入了一個無解的死迴圈裏。而這個死迴圈,不僅僅是這篇文章,整個詩壇都面對著這個死迴圈:希望有更多的人讀詩寫詩買詩,但又瞧不上他們。用一個不恰當的俗話來說,就是既要讓馬兒跑卻又不讓馬兒吃草,這怎麽可能?起碼違背了自然界一個基本的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嘛!

但這種違背基本定律的事,卻偏偏有不少人認為是合理的。也就是說,詩壇指望有人掏錢的時候,他們覺得你就應該掏錢,詩壇認為你們不應該說話的時候,就應該閉嘴,詩壇認為你們應該叫好的時候,就應該喝彩。這哪是「人」嘛,完全就是機器。所以,詩壇其實也是沒有「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