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大運河申遺之路有多難?3111天,只為給大運河一個「名分」?

2024-06-24文化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十年前的6月, 中國大運河在卡塔爾多哈申遺成功 ,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大運河申遺究竟有多困難?為何中國用了3111天?

申遺成功的「運河傳奇」

在2014年6月的卡塔爾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代表團經歷了一場「馬拉松式」的等待。由於日本、荷蘭等國家的多個專案插隊申報, 使得大運河的申遺程式一再推遲

除了不可抗力因素,大運河申遺的流程也十分繁瑣。中國一個專案要想列入世界遺產目錄,首先要過的是自己人這關。

只有 進入預備名單被政府批準後 ,才能報給世界遺產委員會。這也意味著這個專案剛剛拿到了申遺的入場券。

接下來就是漫長而繁瑣的稽核過程。這期間會有無數專家進行考察論證,一般需要花費半年多的時間。

世界文化遺產專案有六大標準:創造價值、交流價值、見證價值、典範價值、環境價值和關聯價值。

至少要滿足其中一項,才有可能成功申遺。 而其中萬一發生什麽變動,比如推遲申遺,還得再送出書面報告申請。

這一套流程下來,時間怎麽也短不了。其實真要說起來,大運河的申遺早在2006年就拉開了序幕,可就是由於這些復雜的流程和各種客觀因素影響,硬是在2014年的6月才申遺成功。

當時憑一己之力推動了運河申遺的「運河三老」,其中 年齡最大的 鄭孝燮老先生已經 98歲 高齡 ,可以說是為大運河申遺貢獻了自己整個晚年。

中國代表的堅定回答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 代表發言時建議給予大運河更多時間,指出其體量巨大且牽涉眾多遺產,需更充分的準備。

「我們相信,大運河已經準備好了接受這份榮譽,」這是中國代表對此做出的回應。

最終主持人正式宣布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與此同時,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聯合申報的絲路專案也成功列入。主持人興奮地補充道:「 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因此達到了47項!

兩大專案同時申遺成功引發了現場的喜悅。許多參與申遺的人員表示多年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中國代表紛紛拍照留念,慶祝多年努力的成果。另一名代表笑著說:「今天我們創造了歷史!」

整個會議在歡聲笑語中結束,每個人都為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感到無比自豪。

正如申遺專家劉慶柱教授所說:「中國大運河不但是古代中國的水利工程奇跡,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這一申遺成功是對大運河歷史價值的認可, 更是對中國數千年文明的肯定。

蜿蜒2700公裏的水龍

中國大運河,全長約2700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 。這條運河的長度相當於從北京跑到廣州再跑回來。在那個沒有現代挖掘機和爆破技術的年代,這可是個天大的工程啊!

大運河的建設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5世紀 的春秋時期,但真正形成規模則是在隋朝隋煬帝時期。

隋煬帝為了 鞏固政權和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手一揮,大運河就像一條巨龍蜿蜒而成,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隋煬帝估計還沒想到,他這項偉大的「基建夢」,竟然讓後人記住了他不只是個「暴君」,還是個「運河狂人」。

明清時期運河的輝煌

到了明清時期,大運河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連線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運河沿線的城市如杭州、蘇州。

大運河就像是古代的高鐵,繼續發揮著它的巨大作用,成為了 連線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運河沿線的城市如杭州、蘇州、揚州等地,簡直成了古代的「杜拜」,商賈雲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杭州的絲綢就像今天的奢侈品包包,蘇州的茶葉就像星巴克限量版咖啡,而揚州的美食呢,那可真是舌尖上的中國。 南北貨物的交流極為頻繁, 連今天的快遞網絡都未必承受得了。

運河的暢通,使得糧食、絲綢、茶葉等重要物資能夠順利運往北方,滿足京城及北方地區的需求。京城的小夥伴們吃著南方來的大米,穿著絲綢睡衣,喝著上好的綠茶,那叫一個享受!

那些大商賈們也運著貨物穿梭於運河之上,就像是參加一場盛大的「博覽會」,各個城市之間進行友好的「商業競賽」,整個運河兩岸都洋溢著繁榮與富饒的氣息。

可以說, 大運河即是古代的交通要道,也是南北交流的「心臟」 ,讓整個中國的經濟脈動更加強勁有力。

朱棣、康熙、乾隆這三位大佬,為了更好地管理這個大國,不是坐在皇宮裏吃喝玩樂,他們可是有事真上,就包括巡視大運河。

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和老百姓嘮嗑,了解大家的生活情況。還不忘提醒地方官員:「你們可得盯緊了,這 河道要是堵了 ,朕饒不了你們!」

保護大運河的「現代篇章」

申遺成功後,中國在保護大運河方面可謂是「不惜重金」,仿佛給它戴上了「保護套」,生怕它磕著碰著。

2014年,中國政府釋出了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綱要】 ,這個綱要堪稱「大運河的至尊寶典」,為它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

各級政府還成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負責大運河的日常維護與管理。像北京段的大運河,早已成了市民們休閑散步的絕佳去處,不少人更是在 河邊打太極 ,外國人看到都說中國人果然都是會功夫的。

現代科技在大運河保護中也扮演了「科技保鏢」的角色。 無人機航拍技術 如同「空中巡邏隊」,即時監測大運河的整體環境; 水質監測 器材則是「河水體檢機」,確保河水的清潔與安全。

南京大學的環境科學專家李廣海教授更是樂呵呵地表示:「科技手段的介入,讓大運河的保護更加科學和精準。」科技一出手,保護沒煩惱!

公眾的參與也是保護大運河的重要力量。各種公益活動、環保宣傳如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深入人心,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大運河的行列中來。畢竟,大運河不僅僅是國家的財富,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大運河在現代科技和全民參與的雙重保護下,正煥發出「第二春」。下一次散步,不妨去大運河邊走走,說不定還能邂逅一段「水邊奇緣」呢!

繼續見證輝煌與奇跡

十年風雨,十年保護,中國大運河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又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它是一條簡單的運河,更是一部記錄了中國歷史變遷的重要「史書」。

運河兩岸的城市因其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得以持續發展,大運河本身也成為了中國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 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體驗其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自然風光。

在未來的歲月中,有我們保護弓境的加持,這條古老的大運河將繼續流淌,見證更多的輝煌與奇跡!

當我們漫步在運河兩岸,看著清澈的水波在陽光下閃爍,仿佛聽到千年前的繁忙船只在河面上穿梭的聲音。運河兩岸的城市依舊繁榮,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對這段歷史的珍視與守護。

資訊來源:

人民網:大運河申遺成功 成中國唯一在用世遺專案

新華網:十載蝶變 再塑繁華——千年運河書寫時代新篇

中國民族博物館:大運河何以成為歷代王朝興衰的生命線?

澎湃新聞:「舟楫千裏」讀千年:國博大運河文化展,恍若置身「河岸」

央視網:【千問千尋大運河】走近這些歷史遺存,你會更懂2500歲的她

新浪網:對話·大運河丨單霽翔:大運河申遺10周年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人民網: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寫在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