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傳唱七十年經典劇目越來越新潮(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文化老字號)

2024-07-22文化

本報記者 李 縱

核心閱讀

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受到眾多觀眾喜愛。多年來,廣東粵劇院不斷創排經典劇目,加強人才培養,套用數碼技術,創新推廣方式,一部戲唱進更多觀眾心中,也讓粵劇藝術不斷綻放光彩。

「多情多義傳佳話,世間爭唱柳毅傳。」前不久,粵劇【柳毅傳書】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劇場上演,不少觀眾早早就到場等候。「我10多年前就喜歡上這部戲,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看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看不膩。」粵劇愛好者張先生說。

「粵劇被稱為‘南國紅豆’,【柳毅傳書】是粵劇中具有極強生命力、深入人心的經典劇目,也是廣東粵劇院的保留劇目,從1954年誕生至今的70年間,該劇在廣東粵劇院傳承了六代人,至今仍是常演劇目。」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說。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保護單位,70多年來廣東粵劇院不斷傳承創新,為粵劇藝術註入新活力。

「能讓觀眾共情共鳴的作品才能留得下、傳得開」

「1954年羅家寶先生和我首演了【柳毅傳書】,那時候我才22歲,演出結束後掌聲熱烈,觀眾久久不願散去。」一級演員、廣東粵劇院演員林小群回憶。粵劇【柳毅傳書】根據中國民間傳奇故事【柳毅傳】改編,是國家級非遺粵劇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羅家寶的代表作。

「我們演出的第一個版本就改動了原著的情節,讓人物更豐滿也更有時代特色。」林小群說,「這說明粵劇是一個很包容、很有群眾基礎的劇種。」

首演後,該劇為眾多粵劇表演團體搬演,劇中的【牧羊】【送別】【花好月圓】等唱段成了海內外廣為傳唱的經典名曲,還多次在海外演出。

不僅是【柳毅傳書】,廣東粵劇院建院(團)初期至上世紀90年代,創作排演了【搜書院】【關漢卿】【山鄉風雲】等一批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新世紀以來,劇院又創排了【夢·紅船】【白蛇傳·情】【鵲橋會】等原創作品,獲得好評。

「劇院始終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收獲了豐碩成果,70多年來創作、改編、演出了600多個粵劇劇目。這些戲的唱腔、造型等可能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能讓觀眾共情共鳴的作品才能留得下、傳得開。」曾小敏說,前輩藝術家創作排演的優秀劇目,至今常演常新,為粵劇事業的發展留下了寶貴財富,為廣東粵劇院的藝術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青年演員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擔當主演」

「對於一部流傳廣泛的經典劇目來說,演員就是作品的時代銘印。」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廣東粵劇院藝術指導蔣文端說,自己1990年畢業加入劇院,直到2014年才開始演出【柳毅傳書】,「對於出演經典劇目,我們都很慎重。」

與原版相比,蔣文端參演時,舞台又有了變化。「比如燈光、布景更加豐富,凳子、桌子選用透明材質,營造水晶宮的感覺。服裝設計更寫意,添加了一些裝飾,更符合當時的審美,更受觀眾歡迎。」蔣文端說。

「更關鍵的還是演員的傳承。」蔣文端說,每個演員對作品的理解不同、功底不同,表達就不同,觀眾的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樣,「過去,師徒傳承是主流,往往強調口傳心授,重童子功,而今的培養方式更加多樣和開放。」

近年來,廣東粵劇院先後成立「粵劇名家工作室」和「梅花獎演員工作室」,采用「名家傳戲」等方式傳承粵劇藝術。「每位‘名家’都有教導、幫扶年輕演員的任務,必須指導年輕演員排戲。」曾小敏說。

與此同時,為了讓年輕演員有更多表演機會,自2018年起,廣東粵劇院每周五、周六晚上,都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劇場舉行「周末睇(粵語,意為「看」)大戲」系列演出活動。「這是為年輕演員打造的品牌,青年演員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擔當主演。」曾小敏說。

「我2012年進入廣東粵劇院,在‘周末睇大戲’舞台上收獲了不少經驗。我平時演青衣行當比較多,【柳毅傳書】是我第一次以花旦行當應工主演,我是這部戲的第六代演員,也是最年輕一代。」廣東粵劇院演員馬友民說,為了演好這出戲,她經常向前輩請教。

「剛開始壓力還是挺大的,一方面擔心年輕演員經驗不足,另一方面也擔心沒有觀眾。」曾小敏說,起步確實艱難,上座率也不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越來越多人知道周末有好戲看,票就越來越好賣。現在,青年演員擔綱的演出上座率基本都能達到七成以上。

如今,廣東粵劇院有大批獨當一面的藝術人才,是全國擁有獲梅花獎演員最多的藝術院團之一。

「但從社會層面來說,當前粵劇人才培養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我們也正在這方面不斷努力。」曾小敏說,2021年12月,劇院在相關部門支持下面向社會開展了首屆粵劇考級活動,至今已舉辦3屆,促進了青少年粵劇藝術學習的推廣普及。

「我們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過年看大戲,無戲不成年。龍年春節期間,在廣州完成「新年睇大戲」演出後,廣東粵劇院下轄的一團和二團便開始了下鄉演出。「我們走了不少地方,【柳毅傳書】是熱門劇目之一。」一級演員、廣東粵劇院一團團長文汝清說。

「【柳毅傳書】一直這麽受歡迎,一方面是這部劇有深厚的藝術積累,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不斷創新改進。」文汝清說,2018年,廣東粵劇院將該劇拍成粵劇電影【柳毅奇緣】,「最新版的【柳毅傳書】有時也采用電影版的劇本,時間和節奏上都有變化。有一次我們在舞台劇中結合電影數碼技術,演出時和背後的電子大屏聯動,展現一些舞台上無法展示的特效,觀眾們覺得很震撼。」

「數碼技術能帶來更豐富、精彩的觀演體驗。」曾小敏說,劇院這些年在粵劇數碼化創新方面不斷探索,包括建立粵劇數據庫、拍攝粵劇電影、在演出中運用電影特效等視聽技術、在社交平台上開展線上展播活動等。

近年來,廣東粵劇院先後拍攝了【傳奇狀元倫文敘】【柳毅奇緣】【白蛇傳·情】【譙國夫人】等粵劇電影,拓展粵劇的傳播途徑。其中,【白蛇傳·情】打破中國影史戲曲類電影票房紀錄,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譙國夫人】獲第三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

與此同時,廣東粵劇院不斷組織演員深入基層,送戲下鄉,近年來已深入基層演出了3萬多場,還組織隊伍深入校園、社區,開展上千場活動,惠及大灣區師生近20萬人次,透過展演、互動、教學、研學、網絡直播等方式傳播和推廣粵劇文化。

「我們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粵劇藝術不斷綻放光彩。」曾小敏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2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