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績一首詠花詩,寫出順其自然的人生情懷,盡顯曠達疏放

2024-06-16文化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萋萋結綠枝,曄曄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嘆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

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

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 。 —— 唐 王績【石竹詠】

簡譯

石竹枝葉茂盛,郁郁蔥蔥,開滿了鮮艷奪目的花朵。

常常擔心露冷霜寒,無法保全石竹花那美好的生命。

憐惜石竹,也思考自身,此生真是我希望的那樣嗎?

在我還未降臨人世的時候,究竟是誰令我萌生的呢?

何必糾結這些,順其自然就好,有什麽可驚恐的呢?

賞析

石竹也稱洛陽花,多年生草木植物,叢生有節,花色艷麗,如果溫度適宜,四時都能開花。

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 」,石竹不僅花期長耐寒暑,還具有藥用價值,花葉皆可入藥。

所以,石竹花深得世人喜愛,王績是名醫王通之弟,精通醫理,不戀仕宦,唯以醫藥濟世。

相較於旁人,王績對石竹除了了解,更多了一份憐惜之情,只願好花常開,不被風霜欺零。

而這就是此詩前四句要表達的情感,「 萋萋 」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曄曄 」指美麗繁盛。

彼時正是石竹生命力最旺盛之時,枝繁葉茂,花開似錦,可霜露降臨,石竹就會雕零殆盡。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想到此,詩人心中又是不舍和憐惜,還有深深的憂患之感。

嘆息聊自思,此生豈我情。

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

中間四句承上,由對石竹的嘆惋憐惜,引申到對生命和自我的深刻思索,有仿徨也有苦悶。

花開有期,一年一會,歲歲年年,皆是如此,可人就不同了,韶華似水,時光匆匆催人老。

來是偶然,去是必然,這是自然規律,沒有誰青春永駐,長生不老,可是,來也並非我意。

人生短暫,自己又能留下什麽呢?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王績雖心念仕途,卻又難有作為。

王績天資聰穎,博聞強記,15歲時就被譽為「 神仙童子 」,20歲應孝廉舉,被授秘書正字。

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 」,王績才華超眾,自視甚高,有理想抱負,也期待才得其所。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隋唐之際的亂世,他的曠達不羈,總是很難立足朝堂。

一方面,他厭煩俗世,另一方面,又想建功立業,故他糾結也矛盾,才有了對生命的思索。

但他又是曠達的,能很快釋然,「 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 」,過往不究,順其自然就好。

而這也是全詩的主旨和情感的昇華,由惜花到憐己,再到豁然開朗,足見王績的曠懷高致。

後記

王績,字無功,號東臯子,隋末唐初詩人、醫生,絳州人,出身世宦之家,王勃的叔祖父。

王績生性簡傲,曠達不羈,嗜酒如命,不願在朝供職,地方為官,又常因嗜酒誤事遭彈劾。

他在隋唐兩朝都有出仕,但三仕三隱,總在出世與入世間糾結,怕難以顯達又怕辜負人生。

才高位下,免責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識,四十五十,而無聞焉 」,這是其自我總結。

置酒燒枯葉,披書坐落花 」,幾番起落總不平,最終王績還是棄官歸鄉,隱於山水田園。

酒詩自娛,撰【酒經】,寫【酒譜】,改編琴曲【山水操】,著有【王無功文集】五卷本。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雖仕途失意,但王績曠達疏放,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參考文獻

【新唐書 王績傳】

往期精彩文章導讀

蘇軾作詞贈別友人,短短六句話,寥寥四十二個字,寫盡意難平
三首小詩,寫出了曠達積極的人生情懷,不愧為北宋名相
小軒臨水為君開,一首贈別之作,寫盡故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