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新書丨郭皓政著【明代詩學:歷史碎片的拼接與闡釋】出版

2024-06-11文化

【明代詩學:歷史碎片的拼接與闡釋】

作者:郭皓政 著

頁碼:460

開本:32開

包裝:平裝

定價:98.00元

ISBN:978-7-5473-2360-1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簡介

郭皓政(1974—),男,山東東平人。200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學、古代小說、科舉文化等。已出版著作有【明代狀元史料組譯】【明代狀元與文學】【唐胄與嶺南歷史文化考論】【紅學檔案】【〈紅樓夢〉詩詞曲賞析】【〈水滸傳〉百家匯評本】等。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文化詩學」,側重從橫向角度拓寬研究視野;下編為「接受美學」,側重從縱向角度為明代詩學尋求一個合理的歷史定位。歷史具有整體性,史料則往往呈現為碎片化狀態,導致歷史研究具有拼圖性質。歷史碎片可以有千萬種拼接方式,呈現出不同的歷史圖景,但歷史真相具有唯一性。在正確的拼圖中,所有真實的碎片都應該擁有合理的定位。就明代詩學研究而言,一方面要重視對明代詩學生態的還原,讓更加豐富的歷史細節得以呈現;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對歷史本身整體性、規律性的把握,防止對歷史的任意切割和強制闡釋。本書有助於拓寬明代詩學研究視野,強化對史料的反思與鑒別,彌補明代詩學闡釋方面的某些偏差與空白。

目 錄

序 陳文新

前言

一、史料的碎片

二、歷史的拼圖

三、闡釋的空間

上編:文化詩學

明代皇權制度與中央詩學生態

一、明代高度君主集權制與文學場體論爭

二、明人目錄文獻及明詩總集中的帝王詩

三、明朝歷代帝王的詩歌創作與詩學立場

四、小結

明代宗藩制度與地域詩學生態

一、從【皇明祖訓】到【宗藩條例】

二、明代宗藩政治鬥爭之詩壇影響

三、明代宗藩文化活動之詩學影響

四、謝榛與宗室詩人交遊考論

五、王世貞與宗室詩人交遊考論

六、明代宗藩僚屬與主流詩學

七、小結

明代吳文化與館閣文化的離合:從錢福【明日歌】談起

一、關於【明日歌】的作者問題

二、明前期吳文化與館閣文化的關系

三、錢福與館閣文化的碰撞

四、錢福與吳文化的復興

明代政壇南北之爭與前七子的崛起

一、中國南北人文差異及其對明代文學的影響

二、明代前期政壇的南北之爭與前七子的崛起

三、前七子復古運動的消沈及其影響

下編:接受美學

論徐渭對杜詩的接受

一、生平:「異世」與「同軌」

二、思想:「畸」與「聖」的對話

三、創作:「奪之骨而脫其膚」

四、小結:個性·傳統·時代

明代「嘆舊懷賢」人物組詩源流考論

一、「嘆舊懷賢」人物組詩溯源

二、盛況空前的明代「嘆舊懷賢」人物組詩

三、前七子及其友人的「嘆舊懷賢」人物組詩

四、後七子及其友人的「嘆舊懷賢」人物組詩

五、胡應麟的「嘆舊懷賢」人物組詩

六、清人立場:從人物組詩到論詩絕句

論詩絕句視野中的明代詩學論爭

一、從前代論詩絕句看明人對詩學遺產的接受

二、從宋明論詩絕句看理學與禪宗的詩學影響

三、從明人論詩絕句看唐詩接受與唐宋詩之爭

四、從明末清初論詩絕句看晚明詩學多元取向

五、從清人論詩絕句看明詩經典化的曲折行程

六、從清人論詩絕句看明清地域詩學格局變遷

七、小結

詩人之史·學人之史·編輯之史:三部早期明代文學史譾論

一、【萬有文庫】與早期斷代文學史的編寫

二、詩人之史:劉大白【明代文學】

三、學人之史:錢基博【明代文學】

四、編輯之史:宋佩韋【明文學史】

五、小結

後記

陳文新

明詩研究在近二十年間很是興盛。我的一位研究古典詩的朋友,曾興致勃勃地暢談他的一個比喻,時間大約是2004年春天。大意是說:研究唐詩有如在遊泳池中抓魚,魚是抓不到的(因為無魚可抓),高下之別取決於抓魚的動作是否規範、優美;研究宋元詩有如在池塘中抓魚,大魚少,小魚多,高下之別既與動作是否規範、優美有關,也與捕魚的多少有關,但通常只能抓到小魚;研究明清詩有如在江湖中抓魚,小魚多,大魚也多,高下之別主要看抓到多少大魚,氣魄和力量在此大有用武之地。朋友的這番「高論」,是從尋找好選題的角度說的:已有研究越是充分的領域,越難找到好的選題,如唐詩研究;已有研究越是不夠充分的領域,越容易找到好的選題,如明清詩研究。明詩研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興盛起來的。

我和皓政的師生緣分是從2005年開始的,他考入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隨我攻讀博士學位。皓政的碩士學位論文【論徐渭對杜詩的接受】是在石玲教授指導下完成的,頗有新意,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皓政厚重沈穩的性格,更增加了我對他的信任。我當時正主持編纂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便問皓政,是否有興趣研究明代狀元文學。皓政一口應承了下來,從此埋頭苦幹,爭分奪秒,竟把這個難度極大的題目拿了下來,高質素地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明代狀元與文學】,2010年由齊魯書社出版;還在同門師弟甘宏偉的協助下完成了兩百余萬字的【明代狀元史料組譯】,2009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這兩部書,為皓政的明詩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明代詩學:歷史碎片的拼接與閘釋】(以下簡稱「本書」)是皓政多年來在明代詩學領域研究成果的結集。各篇寫作時間跨度較大,最早的一篇是【論徐渭對杜詩的接受】,從生平、思想、創作等角度全面考察了徐渭對杜詩接受的內在原因及具體表現,進而對中晚明詩壇的唐詩接受情形進行了整體反思,以對常見史料的文本細讀和閘釋見長。該文主要取材於今人整理的【徐渭集】,同時涉及【徐渭集】未收、當時還未經整理的一些文獻,如【青藤山人路史】【徐青藤批杜集】等。個別文獻,如【徐青藤批杜集】,皓政當時雖未親睹,只是根據周采泉【杜集書錄】提供的資料進行研究,但已註意到了它的存在和意義。

【明代吳文化與館閣文化的離合:從錢福〈明日歌〉】談起】也是小中見大、點面結合之作。不同之處在於,徐渭研究側重於從接受史的角度作縱向考察,錢福研究側重於從地域文化角度對京城與地方詩學作橫向比較。

錢福是弘治三年(1490)的狀元。在科舉時代,狀元是世人矚目的焦點,但在現今的文學史研究中,錢福已基本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錢福的【鶴灘集】雖然存世,但未經整理,很少有人關註,以至於其【明日歌】雖被選入中小學教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今人竟然不知道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是何許人也。錢福從詩學發達的吳中地區走向館閣,又因個性太過張揚而罷職還鄉,從這一個案,可以看到明中葉以李東陽為首的茶陵派興起之時,吳中文化與館閣文化錯綜復雜的關系。明代狀元中不乏文學才能出眾者,如康海、楊慎等,同時也有文采平庸之輩。狀元作為科舉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其詩文創作既有共性,如與館閣文學關系密切;也有個性,體現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時代特色。這提醒我們,對科舉制度下的詩學生態,不能僅憑想象下結論,要深入歷史現場,結合具體的時、地、人展開考察。

本書中的其他各篇,是皓政成為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後陸續完成的。可以看出,其研究視野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上不斷拓展,每有新見。

【明代皇權制度與中央詩學生態】一文,考察了明代高度君主集權制度對京城詩學生態的影響。明代廢除宰相制度,實行高度的君主集權制,皇權對文人集團的影響不容忽視。以往關於明代台閣體文學的研究,側重於內閣制度的考察,皓政強調,閣權是依附於皇權而存在的,對明代帝王詩學應予以必要的關註;制度是由人來實施的,明代不同時期,皇權與閣權的關系也存在變化。明太祖朱元璋的詩學立場,是導致館閣文學與山林文學對立的根源。朱元璋的詩文尚不失雄奇,其周圍文臣的詩歌創作也各具特色,朱棣及「三楊」則是台閣體平庸膚廓文風的始作俑者。明代其他帝王的詩學主張各不相同,對詩學走向的影響或隱或顯,或強或弱,但都不應忽視。

【明代宗藩制度與地域詩學生態】一文,同樣是從制度史入手的。就地域詩學傳統的形成和發展而言,明朝宗室成員的影響也許不是格外明顯,但仍是一個重要因素:明代不少重要詩人都和宗室成員打過交道。透過考察其交遊情形,有助於深化對文人心態的了解。

【明代政壇南北之爭與前七子的崛起】揭示了前七子崛起背後復雜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根源。氣勢和力度是前七子詩風和文風的魅力所在。對這種詩風和文風的估價,不宜單純地采用文學的角度,至少還應采用社會學的、文化學的角度。蓋前七子的崛起,既是一個文學事件,也是一個社會文化事件,與歷史形成的南北人文差異以及明代科場中南北取士之爭有著密切關聯。這一事實,前人較少留意。

【明代「嘆舊懷賢」人物組詩源流考論】一文,註意到明代復古派大量創作人物組詩背後的文化淵源。這類組詩有其特定的文體規範,從中可見明人對辨體的重視;從流派意識角度分析王世貞、胡應麟等大量創作此類組詩的動機,是一個新穎的切入點。

【論詩絕句視野中的明代詩學論爭】一文,主要取材於郭紹虞、錢仲聯等編選的【萬首論詩絕句】,從論詩絕句這一特定視角切入,對明代詩學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其中涉及明人對前代詩學遺產的接受、清人對明代詩學的接受、明詩的經典化、宋明理學對明代詩學的影響、明清地域詩學格局的變遷等問題。【萬首論詩絕句】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出版,其中所收論詩絕句以清人作品為主,相關研究還大有拓展空間。

【詩人之史·學人之史·編輯之史:三部早期明代文學史謝論】以 20 世紀 30年代推出的三部早期明代文學史為研究物件,包括劉大白【明代文學】、錢基博【明代文學】和宋佩韋【明文學史】。在小說、戲曲研究占據明代文學研究主流的時代,這三部明代文學史均對詩文予以特別留意,誠屬難得。從文學史書寫的角度看,三部明代文學史各有特色,展示了文學史書寫的多種可能性。

可以看出,本書所收的論文,一方面各有側重,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共同關註的問題。如對後七子主要成員王世貞、李攀龍、謝榛之間關系的考察,在本書前言及【明代宗藩制度與地域詩學生態】【明代「嘆舊懷賢」人物組詩源流考論【論詩絕句視野中的明代詩學論爭】等文中均有涉及。對思想史視野下的明代詩學研究,皓政在【論詩絕句視野中的明代詩學論爭】等篇目中從天人觀角度作了初步閘釋,肯定了部份理學家的詩歌創作。細心的讀者,或可留意及此。

本書的編排頗具匠心。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文化詩學」,側重於明代詩學的共時性研究;下編「接受美學」,側重於歷時性研究。全書以明代帝王詩居首,類似於正史中的「本紀」,既顯示了對明代政治制度和帝王詩學的重視,也有設立縱向座標軸,對明代詩學作整體性編年研究的意味;第二篇宗藩詩則從空間角度展開。全書大致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京城到地方,從明初、中晚明、清代直到現代的順序,透過這樣的編排方式,將大量不同類別的史料分門別類地拼接起來,可以從多個側面呈現出明代詩學的圖景。

皓政為人,沈穩厚重,他的著述風格也是如此,幾乎每一篇都是沈甸甸的。書中部份篇章,如果充分展開的話,幾乎可以寫成獨立的專著,這樣看來,皓政這本書,仿佛是就他未來的主攻方向作了預告。期待皓政圍繞其中的一些大題目,繼續作深入、細致的研究,不久之後奉獻出更加引人矚目的著述。是為序。

2023年7月31日

於池谷小鎮

感謝東方出版中心劉玉偉先生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