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老話說「早梅旱斷伏,晚梅雨生寒」,今年梅雨季,來的早還是晚?

2024-06-15文化

導語

初夏江淮間,一股陰沈的潮濕之氣彌漫於大地,經重重的山脈白雲終於聚整合了一片密雲將蒼藍的天空籠罩其中,如同拋灑了一筆墨汁,仿佛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被藍色的顏料浸潤,於是乎從空中到處傳來細碎的陣陣潮濕聲響……

初夏的江南正是梅雨季,也叫做「黃梅雨」。

關於梅雨,【三字經】中有一條經文:「六月連梅雨,稻花山澤綠」。

同時門中有諺語:「早梅旱斷伏,晚梅雨生寒」,用來猜測梅雨的早晚。

什麽叫梅雨?

梅雨的名稱很清晰地說明了它的出現的原因,這個時期正是梅花初開的季節,但是為什麽還要跟雨聯系在一起呢?

傳說中,最早將梅雨命名的是西漢時期的天文學家賈袞,他認為梅雨和春天的各種花都有密切的關系,不過最早毋寧是春天的「桃花雨」,但是同時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時候是梅花初開,所以比較適合叫做梅雨。

梅雨的概念還在宋代時就已經被記錄在歷書上了,作為一種常見的氣象現象,但是梅雨是指什麽呢?

「梅雨」就是指流行於中國江淮流域的一種陰沈多雨的天氣,這種天氣常常出現在清晨或者傍晚,大氣高空都是一層厚厚的雲層,白天不見太陽會顯得陰冷,晚上不見銀河也顯得一片漆黑。

這種陰沈的天氣一般都會持續很久,會在連續的陰雨天過後出現連綿不絕的陣雨,慢慢的便會過渡到汛期,從而引發江河的洪水,這時候梅雨會結束,進入了炎熱的夏天。

那麽梅雨季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梅雨季的開始時間是:在立夏後,是芒種過後的第一個丙日,這一天叫做「梅雨節氣」。

而梅雨的結束則是在小暑過後的第一個未日,這一天叫做「梅雨節」。

如此一來,梅雨季便被確定了下來,從最早的梅雨節氣開始一直持續到最晚的梅雨節氣結束。

梅雨季的時間是不是越來越長了呢?

當然不是,梅雨季的時間有一個穩定的範圍,每年都是這樣,只不過是在按照傳統的歷法上劃分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些許的變化而已。

早晚梅雨的相反影響。

那麽回到開頭那句諺語:「早梅旱斷伏,晚梅雨生寒」,這句諺語傳遍了全國各地,人們從這句諺語中可以大概推測出今年的梅雨季節是比較早或者比較晚。

那麽這句諺語又是怎麽用來判斷早晚梅雨的呢?

這個諺語其實有兩句,在古代,開始梅雨的那一天叫做「梅雨節氣」,這一天叫醒便是「早梅旱斷伏」,而梅雨結束的那一天叫做「梅雨節」,這一天便是「晚梅雨生寒」。

「斷伏」的含義在這裏是「結束」、「斷事」的意思,這一天以後梅雨就要結束了,大地也不會再潮濕下去。

而「生寒」則是說,從梅雨節開始的下一個幾天,天氣就會一下變冷起來,又變成了春天的樣子。

時間到了梅雨節氣,但是卻沒有梅雨從天空中下落,這表明梅雨晚了,這一年的農作物往往都長得很好,再加上沒有了梅雨,沒有了潮濕,沼澤地和湖泊也幹了,於是便再也沒有了蚊蟲嬉戲的聲響,所以這一年的梅雨晚,反而是件好事。

那麽早了梅雨,人們又為何會認為梅雨早了是因為幹旱呢,這是因為在規定的梅雨節氣到來之前,天氣逐漸開始陰沈,接著就會下起小雨。

如果梅雨到來的時候,天空中卻依然是晴空萬裏,勢必會讓人們感到擔憂,這是因為如果沒有了梅雨的澆灌,農作物的生長便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因為缺水而死亡。

今年的梅雨是早還是晚?

今年梅雨的時間是早了還是晚了呢?

從現代的氣象學角度來看,既不早也不晚,都是不正常的。

氣象學家覺得梅雨是不正常的,是因為根據現代的觀察和記錄下來的數據來看,梅雨現象一直都在逐漸減少,尤其是這幾年,梅雨的時間幾乎都是連著縮短的。

可能會讓人們聯想到全球暖化的問題,的確,全球暖化對梅雨季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梅雨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會偏離正常範圍,還有更重要的是,梅雨季節的變化對其他方面也有很嚴重的影響。

梅雨季往往是春天到夏天的轉折點,春天的植物趁著暖氣和雨水都在不斷長高長大,一切都在向著繁茂的方向發展,然而梅雨一來,雨水漸漸變成了「水」,氣候變得又潮又濕,一切都被「水」阻隔住了,外面的光線就很難進到裏面來,植物也會因為沒地方生長而漸漸進入枯萎狀態。

另外,梅雨季的這些大量的雨水還會導致水位上升,甚至還會導致洪水,這樣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不僅會毀掉農田,還會因此讓田地變成了難以耕種的泥濘地,更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導致城市裏的池塘、湖泊泛濫,造成瘟疫流行。

梅雨的結束還會改變指甲山的樣子,梅雨結束後,太陽就會重新出現在夏天的天空中,溫暖的陽光也會重新照耀到大地上,植物等生命也會重新活躍起來,你會發現城市裏的人們都穿得比較少,甚至會有不少人一邊走路一邊擦汗,原來潮熱的天氣終於過去了,現在是炎炎夏日了。

結語

梅雨季是非常重要的節氣,因此現在很多氣象預測員都會根據過去的梅雨季的記錄來推測出今年的梅雨季是早是晚,為農民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提供依據,今年的梅雨時早時晚,是根據過去梅雨的規律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