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段譽之子天下無敵,金庸為何不寫他的故事?你看段譽的三個妃子叫啥

2024-05-01文化

金庸迷是幸福的,畢竟能讀到「射雕三部曲」這樣經典的故事,可金庸迷也是貪婪的,正因為有「射雕三部曲」的先例,讀者在讀完了【天龍八部】之後,難免會納悶金庸當年為何沒有趁熱打鐵創作一部【天龍續集】,畢竟此時書中還有不少故事可以交代。

比如段譽和虛竹都處於當打之年,他們未來可期,除此之外,金庸還可以效仿他自己在【神雕俠侶】中的做法,寫俠二代的故事。

甚至他在原著末尾都已經開始鋪墊段譽之子的故事了,那孩子日後必將成為頂尖高手,可金庸為何沒將那孩子的故事細致的寫出來?

一、未來可期的段譽

原著最後一回中,段譽和虛竹的實力其實已經達到了堪比蕭峰的境界,只是他們二人習武的時間不長,對於自身武功的把控能力尚不及蕭峰。

(段譽、鐘靈劇照)

但書中還是有這麽一段描述:「這時虛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傳,又練了靈鷲宮石壁上武學的秘奧,武功之高,實已到了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譽在得到鳩摩智的畢生修為後,內力之強,亦是震古爍今,他那‘淩波微步’施展開來,遼軍將士如何阻攔得住?」

哪怕是千軍萬馬都攔不住這二人,可見他們的實力有多強。

而讀者也根本不用擔心段譽的武功停滯不前,曾經的他不愛習武,是因為他無事一身輕,身上沒有任何重擔,而如今的他已成大理皇帝,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都應該讓自己變得強大,否則如何能保護自己的愛人,如何能保護大理的子民?

因此後來的段譽完全是有理由將武功修煉至登峰造極的境界的,而他要傳承大理皇位,自然也有理由將一身神功傳給自己的兒子才是。

(任我行劇照)

甚至新修版【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還提到過這麽一句:「我這門神功,始創者是北宋年間的‘逍遙派’,後來分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兩門(作者按:請參閱【天龍八部】)。修習北冥神功的是大理段氏。那位段皇爺初覺將別人畢生修習的功力吸了過來作為己用,似乎不合正道,不肯修習。後來讀了逍遙派一位前輩高人的遺書,才明白了這門神功的至理。」

顯然段譽的一身神功並沒有爛在他肚子裏,既然他將北冥神功傳承了下去,那淩波微步、六脈神劍也多半會一並傳承下去,而傳功的物件無疑是他的兒子,至於後來為何斷了傳承,自然與他無關了,更應該追究他兒子的責任,無論如何,他那兒子多半會成為後天龍時代無敵的存在。

這就更讓人好奇了,他兒子到底經歷了什麽?

二、承上啟下的頂尖高手

多數人可能有所不知,【天龍八部】的故事可不是段譽看著發了瘋的慕容復就畫上句號了,至少新修版不是如此。

原著最後一回中,就明確交代了段譽之子的名字。

書中只道:「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後,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鐘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這裏明確提到段譽是憲宗宣仁帝,也就是說這個角色是由段和譽(段正嚴)改編而來,甚至他兒子段正興也是歷史上確有其人之人。

而這段正興就是後來被稱為「南帝」的段智興的父親,一切都對應上了。

(南帝劇照)

南帝能夠成為頂尖強者,多半也是由他父親段正興傳下了些許神功,至於為何沒傳北冥神功、淩波微步以及六脈神劍,那便不得而知了,其實換個角度來說,段正興為何沒將這些神功傳承下去,反倒讓後世出現了由北冥神功的故事就是極佳的素材,金庸大可圍繞這個細節展開劇情。

可他為何放棄了如此好的素材?

答案或許很簡單,你細品段譽那幾個妃子叫什麽,就明白了。

三、段譽的三個妃子

書中明確提到的段譽的妃子有三個,即木婉清、鐘靈以及曉蕾,但後來提到段正興的生母時,金庸也刻意強調了一句:「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鐘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段譽、木婉清劇照)

如此一來,就不知道段譽具體有多少妃子了,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既然金庸是以段正嚴為原型來塑造的段譽這個角色,那他就必然會有三位妃子,即穆貴妃、鐘賢妃以及王德妃。

穆貴妃對應的自然是木婉清,姓氏確實變了,但讀音卻是一樣,鐘賢妃則對應鐘靈,至於王德妃,對應的自然是王語嫣,盡管金庸在新修版末尾是讓王語嫣離開了段譽,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但他多半還是會以某種方式讓王語嫣重歸段譽身邊,繼而讓段譽的命運與其歷史原型相符。

可如此一來,段譽就不得不面對另一個悲劇,那就是後宮爭鬥。

(段譽、王語嫣劇照)

【滇史記】中提到過這麽一段記載:「高後乃命褫其衣,杖之百,大理禁中杖人所用,乃以全竹為之,通其節而實以鉛,王德妃受杖未及半,血流殷地,穆貴妃不忍,因跪求賜帛,鐘賢妃以下亦環跪乞恩,譽聞,急赴之,乃許赦智昌,高後乃釋之。而智昌已瘴疾而故。」

很明顯,段譽當皇帝後的日子並不太平,他的一眾妃子都被皇後折磨得死去活來,結合他後來選擇出家為僧設定來看,多半也與此事有關。

老角色以如此不體面的形式退場自然是金庸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他沒有圍繞段譽之子創作一部也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