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聽!她們用馬山民歌,唱響幸福!

2024-05-01文化

馬山民歌

根植於荊楚文化沃土

發韌於「郢中田歌」

數千年文化傳承

從小時候的耳濡目染

到一輩子的情有獨鐘

一起來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馬山民歌

代表性傳承人

黃清芳

「長的是喇叭,短的是嗩吶,哩哩啦哩吶也,吹得好幽雅也……」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馬山民歌代表性傳承人黃清芳表演了一段喇叭調,聲調高亢嘹亮,余味無窮。

黃清芳與馬山民歌的故事就好像是一場「命中註定」,出生在農村的她,偶然聽到大爺大媽們一邊在田裏忙活一邊哼著歌, 「激發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就跟著他們學唱,覺得這個歌非常好聽」。

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馬山民歌代表性傳承人 黃清芳

上學之後老師選拔學生學唱歌,我最先學的就是一首山歌,叫做趕五句。馬山民歌唱的是我們心靈深處的一種情感,它的聲音能夠打動人,能夠鼓舞人。

黃清芳出去表演時,台下的觀眾驚訝於這個小姑娘竟然會唱這麽地道的「田歌」,黃清芳自己也沒想到,她對民歌的熱愛會持續一輩子。

馬山民歌品種多樣,內容豐富,曲調優美。流傳面最廣的是 【喇叭調】【夥計調】【嘚嘚調】【叮當調】【哦嗬調】 五大調。

2008年,馬山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山鎮(馬山民歌)連續三屆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8年,黃清芳也被評為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山民歌】代表性傳承人。

黃清芳始終覺得,這麽優美的馬山民歌,原生態的藝術,如果不能好好發展下去,那該是多麽令人遺憾。

黃清芳希望讓更多的人來學習和傳唱馬山民歌,為此, 她組織排練了一批節目,經常去鄉村、校園、敬老院表演,讓大家感覺到民歌的魅力。

黃清芳還會經常一些新的民歌發到微信群裏, 「他們都很開心,學得也非常好」, 每次聽到大家說喜歡馬山民歌,就是讓黃清芳最欣慰的事。

荊州區馬山鎮雙楊村村民 劉斯玉

大家在一起玩,出門旅遊都唱,很喜歡,很好聽。

受黃清芳影響最深的,就是她的女兒朱亭, 「我的女兒就是我的大徒弟,跟我一路走過來的,我唱了多少年,她就唱了多少年。」

朱亭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不論母親黃清芳是在做飯、洗衣服還是做農活,每天都能聽到她隨時在哼唱馬山民歌,那個時候朱亭對民歌的感受是「土氣」, 「真的非常的土氣,因為我聽不明白,太有泥土味了」。

黃清芳和女兒朱亭舊照

黃清芳女兒、馬山民歌研究會秘書處主任 朱亭

因為我在學校裏面學的是藝術,我上初中之後,對音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慢慢我對這種地方的民俗音樂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觀。

慢慢地,朱亭開始對馬山民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也更加能夠理解母親一直以來的熱愛與堅持。

有次演出恰逢天公不作美,在風雨交加之中,黃清芳仍然堅持穿著單薄的演出服上台表演,她對女兒朱亭說, 「我不怕冷,我寧願明天吃藥,我也要把最好的效果展現出來,這是對觀眾負責。」

黃清芳對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對待藝術神聖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朱亭。

2018年6月,荊州馬山民歌研究會成立,線上線下推廣、傳承創新,朱亭帶著和媽媽一樣的山歌夢想探索前行。朱亭的女兒出生後,在繈褓中也開始學唱,一家三代薪火相傳。

我們響應國家的非物種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就要註入新的活力進去,讓它真正能夠動起來,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聽得到這些歌曲,真正讓我們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添光加彩。

馬山民歌代代相傳

期待它在荊楚大地上

開出更鮮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