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從圓明園皇家花洞看中國溫室的歷史與傳承 | 花文化

2024-06-16文化

作者 | 楊平 張暉 劉雨瀟

圓明園的花洞是中國園林套用溫室的一個重要階段。本文梳理了中國古代溫室的起源、發展過程,研究清代圓明園中花洞的套用情況,以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和現代公園的溫室發展套用提供建議和借鑒。

中國溫室起源與發展

溫室,古稱花洞子或暖洞子,是指具有防寒、加溫和透光等設施,供冬季培育喜溫植物的房屋或構築物。中國西漢時期已有了溫室的雛形,可以種植蔥、韭等反季節蔬菜。漢時期已將溫室栽培技術用於「艷卉」「殊木」的栽培。

西漢時期有溫室殿或溫調房,是皇帝和達官貴人接待來賓的議事場所,以及藏書和閱讀的地方。【漢書 · 霍光傳】記載:「王入朝太後還,乘輦欲歸溫室。」【西京雜記】記載:「溫室以椒塗壁,被之文繡,香桂為柱,設火齊屏風,鴻羽帳,規地以罽賓氍毹」,意思是溫室殿以花椒和泥塗壁,上披文繡,殿內有香桂柱、火齊屏風、鴻羽帳,鋪西域地毯。【疑耀】記載:「大官園冬種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得溫氣,諸菜皆生」,表明在室內燒火加溫種植蔬菜是最早的火喧式促成栽培技術。

到東漢時期,火道加溫方法已經在溫室栽植中得到運用。【後漢書 · 和熹鄧皇後傳】記載:「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郁養強熟,或穿掘萌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呼!」這是當時鄧皇後的詔令,可看出當時溫室栽培並不能完全被大家接納。但詔令中所說的兩個方法,類似於現在的汽熏式促成栽培和陽畦栽培技術,使溫室栽植更先進,成本更低。

唐宋時期催花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唐代【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乃豎箔曲尺遮牡丹叢,不令人窺。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寬容入座。唯賫紫礦、輕粉、朱紅,旦暮治其根。幾七日,乃填坑,……時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發,色白紅歷綠……」,這是利用設施反季節栽植花卉的園藝方法,而且已經掌握了催花染色技術。

南宋時期,都城臨安附近東、西馬塍地區的花農發明了「堂花術」。南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六「馬塍藝花」記載:「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紙飾密室,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糞之以牛溲、馬尿、硫黃,盡培溉之法,然後置沸湯於坎中,少候,湯氣熏蒸,則扇之以微風,盎然盛春融淑之氣,經宿則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類,無不然。」這裏所說的密室,以「鑿地做坎」為半地窖式溫室。此種「堂花術」在宋代是高級的花卉栽培技術。

▲法國傳教士南韓英於1777年繪制的圓明園花洞

到明清時期,溫室栽培技術更進一步發展。圓明園遺址公園的長春園含經堂景區在21世紀初考古發掘時,「正殿東、西兩端各發現連地炕1座」。考古發現有地炕的宮室均采用青磚砌築,由「操作室、爐膛、出火口和煙道四部份組成」。據清代【帝京景物略】記載,北京右安門外南十裏的草橋當時已經是「唐花之鄉」了。至清代中期後還出現了「堂花局」設定。震鈞【天咫偶聞】卷三記錄:「惟寺左右唐花局中,日新月異。舊止春之海棠、迎春、碧桃,夏之荷、榴、夾竹桃,秋之菊,冬之牡丹、水仙、香椽、佛手、梅花之屬。南花則山茶、臘梅,亦屬寥寥。近則玉蘭、杜鵑、天竹、虎刺、金絲桃、繡球、紫薇、芙蓉、枇杷、紅蕉、佛桑、茉莉、夜來香、珠蘭、建蘭到處皆是。且各洋花,名目尤繁。」

清代溫室類別

清代北方地區溫室加熱增溫技術主要分為3類:堂室溫室、半地窖式溫室和地窖式溫室。

堂室溫室門窗密閉,有簡易的花炕、地炕或火盆等,可燒火、湯汽熏蒸加溫。當時圓明園裏已經有一些南花入地培育,且種植位置分散,移動或集中保溫困難,於是就用很多罩棚就地保護,如梅花罩、桂花罩、牡丹罩等,這些罩棚屬於堂室溫室中簡易的一種,在園內主要用於極寒天氣保護植物安全越冬。

半地窖溫室門窗密閉,有花炕、地炕或火盆等加溫設施。圓明園的花洞基本屬於這個類別。法國傳教士南韓英在1777年曾畫過「花兒洞」圖,溫室外觀類似普通硬山式住宅,但門窗落地頂梁,尺寸很大,外掛卷簾,屋頂東西兩端4個開間最上面一層覆瓦片,其它開間有活動草氈,便於屋頂采光,窗下坎墻很低,也是為了采光需要。另一種花洞高度更低,描述為:「為七十至八十厘米高的磚木建築,其門、窗戶均為高麗紙卷簾,以保證室內的濕溫度。到了冬季,花房的門窗處還會加掛棉被,並在室內加築缸瓦管,透過人工燒煤、燒柴增加室內溫度。」

地窖溫室則處於密封地窖中,不高於地面,北面一般有風障。從古代流傳至今的陽畦就是這種形式。

從史料看圓明園花洞

清代皇家園林裏四時有花,種類繁多,其中很多植物都是依靠皇家的苗圃和花洞養植出來的。

【內務府奏案】中記載了很多圓明園「花洞」和花木工程的情況。如:【和珅等奏銷算春雨軒等處園工銀兩折(附清單)】記錄圓明園宮門外圍「花洞養花房八間」,圓明園殿前「八方樹架二座,西邊樹架二座,……奉三無私、九洲清晏拆安桂花罩八座」,圓明園外圍「花洞、養花園並東西桃園等處補築坍塌土墻四十一段」。【和珅等奏銷算方壺勝境等處園工銀兩折(附清單)】記載圓明園內「改堆青山石以及外圍粘修花洞、養花房、檔案、諸旗等房二十五座,計八十三間」,另有「花洞內菊花房一座三間,拆瓦頭停,茉莉花房一座九間,拆瓦頭停」,「蘭花房一座九間,拆瓦頭停,松樹花房一座五間,拆瓦頭停」。【和珅等奏銷算安佑宮等處圓工銀兩折(附清單)】記載「花洞石榴房一座九間」。可以看出,圓明園的「花洞」數量很多,零散分布,功能劃分很細。花洞內有專門的「熏花房」,以爐火或地炕加溫熏養花卉或催花,也有專門的地窖保溫來保障花卉的生長環境,有很多專類花卉養護的房間,如石榴房、菊花房、茉莉花房、蘭花房、松樹花房等,這些設施需要定期修建維護。

▲圓明園現有溫室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的持續擴建和改造,鼎盛時期占地面積約為350公頃,被譽為「萬園之園」。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979年,圓明園遺址公園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在當時科學技術條件下,圓明園分區設定花洞,滿足不同區域冬季室內植物陳列是合理的。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以及園內交通工具的改善和遺址保護的需要,今天的圓明園遺址公園不宜按照盛時溫室分散建設溫室,可將原來花洞設定,透過適當的形式進行展陳;或在現有溫室基礎上復原部份花洞類別,豐富遺址旅遊的層次,滿足遊客需要。現代公園可以建立現代溫室,以滿足公園的花卉展覽和套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