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管人治理以德為先,人生修行從心開始!

2023-12-13文化

原文: 【道德經】75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大意:

民眾之所以忍饑挨餓,是因為上層賦稅過重過多,所以才陷於饑餓。

民眾之所以難治,是因為上層違背了無為的原則而刻意作為、政令繁多所致,民眾無所適從,所以才難治。

民眾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上層過分貪圖享樂、奢侈無度,民眾不堪重負,生不如死所致,所以才這樣看輕生命。

只有那些恬淡自然,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比刻意養生保命更高明。

老子在上一章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刻分析了民之饑、民難治、民輕死這三大社會問題及成因。

民生是永恒的話題,對民生認識的深度和重視的程度往往決定著國家的存亡興替。「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裏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辭海】對「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民生話題始終是古今思想家與政治家們所關註的頭等大事。老子認為,老百姓之所以會生不如死,民不聊生,直至鋌而走險,犯上作亂,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完全是治理者賦稅太重、胡作妄為、貪圖享受太過所致。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老百姓為什麽會鬧饑荒?是因為收取的稅負太重。這裏面有兩層含義:第一,吃俸祿的人員越來越多,需要的財政開支就越來越大,只能向老百姓多收取稅金;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統治者統治的時間越長,吃俸祿的人就越多,王室的子子孫孫要吃俸祿,被封爵的大臣們的子子孫孫也要吃俸祿,官吏們也要吃俸祿,也就是說吃閑飯的人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負擔就自然越來越重。第二,上級階層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老百姓生產出來的糧食多被他們消耗了。歷朝歷代都有開明的帝王頒布「禁酒令」,其目的之一就是節省糧食。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老百姓難以管治,是因為上層胡作妄為,所以老百姓才不服從他們的管治。「有為」,是指統治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強制做一些事情的行為,比如秦始皇,他不僅嫌自己的宮殿小,花費大量錢財去修建供其活著的時候享用的阿房宮,而且修建了供他死後享用的地下宮殿,即現在發現的秦始皇陵。

整座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地下皇陵,雖然這座陵園被列入了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但人們絕對不能忘記這是由多少百姓用血汗、甚至是生命換來的結果。據考證,修建這個陵園歷時38年,據說還沒有完全修建好,而用人最多的時候,有72多萬人在現場同時勞動,這其中還不包括在外地伐木和搞運輸的勞工。這種勞民傷財的舉措,恐怕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像他這樣折騰老百姓,老百姓安有好日子可過?可見,這不是民之難治的問題,而是統治者的統治不得民心的問題。現在也有一些人,置民生於不顧,不考慮實際需要,不考慮國家財力,熱衷於「政績工程」,企望「留名青史」,那也是非常危險的,到頭來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老百姓不怕死,敢於起來反抗,是因為上面的權貴階層太貴己生,輕民生,追求紙醉金迷的生活,而老百姓無以為生,窮困潦倒,這叫官逼民反。李自成一句「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河南幾十萬饑民起而響應,終於推翻了大明王朝。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這是說:只有不為求生之厚而作為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價值。俗話說:「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類?」所以「貴生」是人的天性。什麽是真正的「貴生」?就是「不以貴己生,而以貴民生」為己任的人,即少私寡欲,輕徭薄賦,實行仁政,讓百姓休養生息,無衣食之憂的聖君、明君,才算上尊重生命的貴生之人。能做到這樣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解決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是真正明白人生真諦的人。

什麽是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呢?根據系統理論的觀點, 系統內部的各個元素之間都是存在內在的、本質上的聯系的,各個元素在理論上的價值幾乎是一樣的,它強調個體價值與整體價值相統一, 如果破壞別人的價值,就是破壞整體價值,並最終得到整體的懲罰,而使自己的價值喪失。所以,賢明的君王都應該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國家的真正主人」,如果讓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那就很危險了。

「賢於貴生」者把生命看成系統概念,因而能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整個系統內元素之間「相生相克」的關系,個人的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為支撐的,不管你是君王,還是百姓,同樣都是如此。因此,對於君王們來說,他們的思想觀念應以國家全體成員的生命為重,如果他們的一切行為都以自私自利為核心,那麽,百姓的思想觀念又如何做到以集體、以國家為重呢?

對管理者來說,講求德治即守道;對於個人而言,人生之路就是修行,修行從心開始,修心即順道修德。 只有「存天理,滅人欲」,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