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白居易和他的女人們:樊素口、小蠻腰,初戀湘靈恨難消

2024-06-30文化

01.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公元815年,白居易44歲,早入不惑之年,然而人生盡是困惑。

這一年,是中唐歷史上極為動蕩的一年,首先是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他兒子吳元濟秘不發喪,偽造吳少陽筆跡上表,請求由子繼任。

朝廷不允,於是吳元濟反,唐憲宗授宰相武元衡為統帥,對淮西進行清剿。

這原本沒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什麽事,可是李師道做賊心虛,因此前與吳少陽交好,怕殃及池魚,就派刺客前往長安暗殺武元衡。不僅如此,李師道還想把武元衡的接班人裴度也一起幹掉。

是年6月3日清晨,武元衡剛出靖安坊府邸大門,就被埋伏好的刺客一通砍,當場殞命。隨後,刺客又去刺殺裴度,裴度侍衛冒死相護,刺客未得手,但裴度也受了重傷。

天子腳下,皇城之內,當朝宰相、禦史中丞接連被刺,朝野震驚。

身為武元衡和裴度的好友,時任太子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越級議事,諫言嚴懲兇手,因此遭親李師道的台臣彈劾,被貶江州司馬。

這是白居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在赴任江州的途中,白居易偶遇初戀湘靈,時湘靈已經流落他鄉,四海飄蓬。

昔日戀人重逢,彼此相擁痛哭,自上一次離別,已經過去了整整15年,燈籠易滅,恩寵難尋,有時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的距離。

身為謫官,白居易不敢在路上耽擱,況白居易此時已經婚配,故到江州後再尋湘靈時,已經不得蹤跡。

這段跨越了25年的戀情,至此就畫上句點,因此白居易作【逢舊】詩兩首,「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為其一,另一首為:

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

即今歡樂事,放盞又成空。

02.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鄭,祖父和父親都是大唐官員,因此白居易的童年過得很不錯,衣食無憂,也算是官二代了。

但白居易出生時,「安史之亂」余波剛剛平息不到10年,時局依舊不穩。白居易10歲時,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黎納請求節鉞,朝廷不允,因此黎納反,戰亂再起,河南境內烽煙四伏。

時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因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因此就把家人送到了宿州符離,以躲避戰亂。

在符離,白居易與鄰家女孩湘靈結識,這一年他11歲,她7歲。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首【鄰女】就是白居易後來追憶湘靈時所作,從詩中也能看出,湘靈貌美,才15歲就已經亭亭玉立、清麗如蓮。

而她15歲這一年,正是與白居易相戀之年。

湘靈出身寒苦,為普普通通的農家女,不似白居易,15歲就憑借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得大詩人顧況賞識,因而名滿兩京。

在唐代,出身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打算入仕,能娶名門之女受益匪淺。比如元稹,為了向上爬就拋棄了崔鶯鶯,娶刑部員外郎韋夏卿之女韋叢為妻,從此平步青雲。

白居易的母親為了兒子的前程,對白居易與湘靈的婚事百般阻撓,屢次棒打鴛鴦。

公元798年,白居易因喪父家道逐漸衰落,守孝期滿後不得不去考取功名,因此前往浮梁投奔長兄白幼文。

此時白居易已經27歲,離別前懇請母親答應自己與湘靈的婚事,白母不允,甚至沒讓他與湘靈辭別。

在路上,白居易接連寫了【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三首詩,17年的朝夕相處,8年戀愛,此一別戀戀不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長相思)

03.

惆悵時節晚,兩情千裏同。離憂不散處,庭樹正秋風。

燕影動歸翼,蕙香銷故叢。佳期與芳歲,牢落兩成空。

公元802年,白居易31歲,至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與元稹同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因此回家省親。

四年時光,如水流過,此時的湘靈已經27歲,為了等白居易,依舊未嫁。

現代女孩35歲不嫁也不是稀奇事,但是在唐代,27歲不嫁就等於把一生賭給了一個人。

可是在白居易苦苦哀求母親後,白母依舊不松口,甚至把他關在家中,不讓他與湘靈見面。進士登科後,白居易已經有半條腿邁進了朝堂,並且很快就會遷居,符離這個地方,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回來了。

省親結束後,白居易回京履職,因白母阻攔,未能與湘靈告別,因此寫下了這首【感秋寄遠】:佳期與芳歲,牢落兩成空。

同一年,白居易再作【寄遠】與【冬至夜懷湘靈】:

艷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

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隨後,白居易仕途順利,再登才識科,歷盩厔縣尉、集賢校理、翰林學士、左拾遺。一晃,白居易37歲,白母以孝道相挾,逼他娶了同僚楊虞卿的從妹楊氏為妻。

自19歲與湘靈相戀,18年的等待終成一場空,這也是白居易後來多風花雪月的原因。

至純至善的感情,人這一生只能經歷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即便後來再遇見同樣好的人,也沒有了當初那樣的激情。

如果註定得不到,那其他就隨意了,正如白居易在【感鏡】中所寫: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

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

04.

被貶江州後5年,白居易被召回朝,任主客郎中、知制誥。次年加朝散大夫,著五品緋色朝服,轉上柱國、中書舍人,平步青雲。

但此時,白居易卻主動提出到外地任官,改任杭州刺史。

時唐穆宗即位,元稹得重用,開始與裴度爭奪相位,他們倆都是白居易的好友,為了避免被拉入黨爭旋渦,白居易請求外放,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

經歷了江州貶謫後,白居易忽然就把人生看透了,知杭州期間,修築西湖堤防、疏浚六井,因慕蘇小小之名,召樊素和小蠻為家伎。

有部份史料說,白居易蓄伎無數,生活荒淫無度,這是沒有根據的。首先,白居易為五品官,唐代雖然允許蓄伎,但對家伎數量有明確規定,白居易行事向來小心謹慎,當不會觸逆法度。

之所以白居易留給世人的形象很風流,那是因為白居易在詩中提及了很多樂伎之名,比如薛濤。但你不能說他和薛濤有一腿,這種捕風捉影的態度往往會扭曲歷史。

「樊素口、小蠻腰」的確讓人艷羨,甚至嫉妒,想白居易詩酒年華,不缺錢,官位高,朋友眾多,還有絕世美女相伴,這簡直就是男人奮鬥的終極目標。

因此,就連蘇東坡也很崇拜白居易,每每在詩詞中提及。

晚年,白居易退居洛陽,半官半隱,不問朝堂政事,71歲時,以刑部尚書致仕,盡疏家財來行善舉,同時決定「賣馬放伎」。

白居易有一匹馬,養了許多年,如今他年事已高,決定賣掉,然後遣散家伎,過清淡的生活。

然而,就在馬被牽走的時候,竟然反顧嘶鳴,不忍離去。

樊素見此狀,就對白居易說:

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 。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樊素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讓白居易老淚縱橫,因此樊素和小蠻又留下來陪伴了白居易三年。白居易有詩【別柳枝】:

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

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公元846年,白居易安逝於洛陽,終年75歲,葬於香山,贈尚書右仆射,謚號「文」。唐宣宗李忱有詩悼念: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縱觀白居易這一生,或許失去湘靈後,對他的打擊很大,再加上子女相繼離世,因此對生活多有縱情,但不至於混亂。

換個角度想,他是古代詩人中,少有長壽又能得善終之人,而且成就非凡,白詩遠播海外。

這一切,都取決於他通透的人生觀,在朝堂不爭,於世俗無為,每一天都過得很愜意,從不虧待自己,正如他在【與元九書】中所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大唐白樂天,是真的把人生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