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閔行區域內的這項技藝曾一度失傳,後來……丨閔行情

2024-05-10文化

民間藝術的本質或許是「俗」

或鳴鑼擊鼓

或吹拉彈唱

或村歌社舞

百姓多以此慶祝紅白喜事,廟會祭祀

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氣

受到百姓歡迎,參與的人多了

便更有了「人氣」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十三季,我們邀請了閔行區浦江二小的青少年來誦讀【藝心藝意】。今天,你將聽到的是【響鈴滾燈】。

點選收聽朗讀

【響鈴滾燈】

清代張春華【滬城歲時衢歌】裏有一首這樣描繪道:「艷說年豐五谷登,龍蟠九節彩雲蒸。瞥如聲湧驚濤沸,火樹千條搶滾燈。」

開埠以前的上海只是一個中等的縣,元宵的燈雖與蘇州、松江等大地方難以相比卻自有其特點,其中有一種用竹篾編制的形如球狀的燈,俗稱「滾燈」,又叫響鈴滾燈、響鈴滾墩等。魯匯地區的滾燈個頭較大,好似橢圓形的大鵝蛋,分為內外兩層,四周裝有響鈴。當地一位叫做朱國賓的老人曾回憶說,滾燈時,若跳躍過燈,則為「跳滾墩」,舞者此起彼伏,則鈴聲不絕於耳。一般無音樂伴奏,全靠響鈴的節奏,十分鍛煉舞者的樂感,對舞者的體力、表演技巧、配合程度要求也相對較高。燈會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倘若龍燈的隊伍遇上滾燈的隊伍,必會發生械鬥,被稱為「龍搶珠」。

滾燈表演插畫

新中國成立後,滾燈表演一度失傳,直到1986年,曹行鄉文化中心站才請老藝人對一批青年人進行傳授,同年9月,參加了上海縣首屆藝術節表演。

日前,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將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十三季,我們邀請了 閔行區浦江二小的青少年來誦讀【 藝心藝意 】 。

【藝心藝意】是「發現閔行之美」文史叢書「民藝鄉俗」輯的組成部份,其主要講述了流傳至今,或漸漸消逝的民間藝術。它們多流傳於市郊,在鄉鎮村宅間互通,帶著獨特的民間審美和親切的本土鄉音,在城市化的行程中漸行漸遠。該書的出版,就是希望能成為這些民間藝術曾經存在的佐證,做到有源可溯,有根可循。

2024年5月起,第十三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朗讀:閔行區浦江二小 四(5)班 施芯蕾

圖文:明鏡文化

編輯/初審:趙若楠

復審:姚怡瑩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