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修行之路:解放思想,探尋內心安寧

2024-07-22文化

人人皆知修行,亦有眾多人對其心向往之。在這浮躁的現代社會中,修行仿若最後的凈土,可予人心靈以安寧。

然而,修行究竟該如何進行?初涉修行的小白又應怎樣開啟這一旅程呢?不妨從十六字入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其一,解放思想。

於現代人而言,我們皆接受過系統的唯物主義教育,長期受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知識的浸潤,故而或許已形成相對完整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如此一來,當我們審視傳統文化中的打坐、修行、呼吸、吐納、煉丹、站樁乃至修仙等行為時,便極易心生輕視、不以為意。這大概也是當下網絡上對以中醫、中藥、武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頗多非議的緣由。

實際上,人極易為固有觀念所縛。很多時候,我們應解放思想,敞開胸懷,傾聽那些別樣的見解。莫要急於憑借自身現有的知識對某事妄下評判,不妨先聆聽那些不同的看法,聽聽他人所述的內容,說不定其中亦有一定道理呢?

在布魯諾被處以火刑的時代,眾人皆認為地球乃宇宙的中心,布魯諾只因道出太陽是中心這一觀點,便遭此劫難。倘若當時的人們能夠更為包容,多聽聽他的論據,或許這一悲劇便能得以避免。

那些以科學為名,全盤否定中醫與修行的人,若回到布魯諾的時代,極有可能成為燒死布魯諾的兇手。

因為他們往往忘卻了,科學的精神在於質疑、探索、實證與包容。

於修行而言,我們亦需緊跟時代步伐,在尊崇傳統精髓的基礎上,使之與現代社會的需求及發展相融合,令古老的智慧綻放出新的活力。

譬如,我們能夠借助新媒體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沖破地域的束縛,以更為生動、便捷的形式,將修行的核心要義傳遞給大眾。

我們可以制作有關修行的影片。借由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沖擊,能夠更為直觀地展現出修行在教義、科儀、建築、藝術、文化等方面的獨特魅力。這些影片不但能夠作為教學素材,助力初學者踏入門檻,還能夠充當文化交流的紐帶,推動修行與其他文化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此外,我們還能夠憑借現代科技的力量,如 AI、大數據等工具,對修行典籍,像是卷帙浩繁的【道藏】進行整理、歸納、剖析。讓原本艱澀難懂的道藏經典能夠以更為清晰、系統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與此同時,透過對這些典籍的深入探究與分析,我們能夠挖掘出其中蘊含的豐富智慧與哲理,為現代社會提供有益的啟迪與借鑒。

四、求真務實

為人處世,最終的歸宿必然是務實。不能如同天空中飄蕩的雲彩般虛幻,必須從身邊之事、從每日的點滴小事著手,將修行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使其具有實踐性。切不可每日誇誇其談,卻毫無實際行動。

修行註重性命雙修。

修性即培育優良的品德,要多讀經典著作,例如【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薩祖煉性歌】。暫且不說要達到聖人的境界,起碼要成為一個過得去的人吧。

要擁有寬宏的氣度,當他人辱罵你時,你不應動怒;當他人批判你時,你應耐心傾聽,審視其中是否有道理;若他人無理取鬧,你則應避開,不與之計較。事情一旦過去,就讓它隨風而逝,莫要在心中耿耿於懷。平日裏,不要議論他人是非,專註於自身的修行。閑暇之時,抽出幾分鐘反思自我,審視近期有哪些不足之處,並逐步加以改正。倘若你許久都未察覺到自身有需改進之處,那便意味著你仍需在修行之路上努力前行。

修行性命,需落實到每日的練功之中。諸如站樁、采氣、煉丹等。應當做好規劃,合理安排每日的時間。最好設定相對固定的練功時段,而後持之以恒地進行修行,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正如薩守堅祖師在【雷說】中講述自己的修行歷程:我得法訣之後,勤奮努力,矢誌不渝,因而白發變黑,脫落的牙齒重新生長,年逾古稀,視力和聽力仍未衰退,筋骨愈發強健。即便如薩祖這般強大,也是依靠堅持不懈的修行,才得以成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