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桑火堯丨透過水墨的不斷積疊渲染,構建起一個可以神馳的雲上空間

2024-10-12文化

秋日天高雲淡,雲卷雲舒。歷史上,很多詩人對「雲」情有獨鐘。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內心的灑脫;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噴薄的豪情;陳與義的「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動」,是難得的閑適。在藝術家桑火堯眼中,雲是景,是詩,更是言語傳達不盡的情感與哲思。

在雲上 110cmx110cm 布面綜合 2019

「我的作品看似氤氳成一團,但每件都不是電洞來風的,也不是提起筆來就能操作的。我要反復推敲空間與塊面、形式、色彩之間的關系。」桑火堯說,而構思一旦形成,他便做到「心裏有畫」,哪裏需要何種筆觸和塊面都了然於心。「我在創作中會特別留有余地,這種余地是要留給畫面裏不可控的因素。用中國傳統繪畫材料創作,會產生一些讓人意料不到的暈染效果,可能每時每刻都會有新情況。但這也正是詩性和韻味的來源——絹和水墨在‘碰撞’的過程中無限變化,這與油畫完全不同,邊緣線和塊面都會受到空氣溫度與濕度的綜合影響,每一次創作都要去體驗這種微妙——不過這就是美妙之處。」

在提出「境象主義」之外,「桑式方塊」是桑火堯的重要標簽。他註意到在中國許多傳統觀念和建築中,方形都是很重要的形態,他從米家父子的山水畫中體會到棱角帶來的層次感,進而在重線條的國畫體系中另辟蹊徑地開始了對塊面的關註,並將這種視覺元素提取出來,進行理性改造,昇華成為己所用的新形式。

方塊是一種無限可能的符號,但正如這些符號本身的象征意義一樣,藝術家並不是在傳達某種確定的答案,只是將對這個時代的諸多思考以碎片的方式散落在不同畫面之中。

在多層方塊的堆疊暈染後,畫面邊緣的留白在色彩對比下產生透光感,「象」的襯托下,「境」便自然顯露出來。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所說,「境生於象外」,境離不開象,又絕不等同於象,而更是超脫於後者之外、超脫於具體時空對應關系的「化境」。

桑火堯透過水墨的不斷積疊,構建起一個純粹、深邃和有余味的形式空間,意蘊著形而上的思辨之象,在內在觀照中實作個體精神意識在思維化境中的自由穿越。讓單一的方塊筆觸透過持續的渲染與疊加,將空間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一屏去,讓理性與感性互相交織,形成一個可以神馳的精神上的宇宙空間。

作品欣賞

桑火堯 絹本水墨 2018

雲端 122cmx122cm 紙本水墨 2021

雲之上 538cmx218cm 絹本水墨 2018

天際的雲 160cmx160cm 布面綜合 2023

天 350cmx200cm 布面綜合 2020

雲之上之九 546cmx218cm 絹本水墨 2018

(來源:弘川現代美術館)

藝術家簡介

桑火堯, 1963年生於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獲碩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原理事,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現工作生活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