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文
編輯 |小文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每每到了夜晚,
整座城池就宛如被掐斷了脖子的鵝,瞬間沒了聲息。
心裏不禁嘀咕:就這?夜生活這麽無聊的嗎?
長大後翻閱史料,才恍然大悟——原來啊,古人的夜生活,比電視劇裏精彩十倍百倍!
西周到唐初,中原大地的夜晚,可以說是"百無聊賴"四個字了。
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民不聊生, 每個黃昏降臨,大夥兒就得趕快洗洗睡了。
再有個三長兩短,明天田裏誰來幹活呢?
即便是達官貴胄,想要徹夜笙歌,也著實不易。
畢竟彼時的照明器材,油燈燭火一類,燒的都是牛羊身上刮下來的脂膏。
這玩意兒不比後世的菜油, 來之不易不說,還特貴。
一盞油燈一宿下來,燒掉的錢財夠普通人家幾頓口糧了。
所以嘛,晉朝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才會吟出"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詩句。
意思是天不亮就起床幹農活,直到月上柳梢頭,才能拎著鋤頭回家。
可不是老陶文采好,而是那會兒根本沒啥夜生活,該回家睡覺了。
不過呢,生活雖苦,總還有盼頭。
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司寤"這個官職。
這位仁兄專門管夜禁,天一黑就巡街喊話讓大夥早點睡。
想想看,漫漫長夜被禁足在家,書又讀不得,能尋啥樂子?
於是乎,鄰裏街坊就開始聚在一起,借著明晃晃的月光,吟詩對詞、談古論今。
年輕小夥子爭相炫耀自己白天苦讀的心得。
姑娘們相互較勁兒,比一比誰繡的荷包、鞋墊更精美。
長輩們呢,則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朝代更叠、豪傑忠義的故事.......
在寂寥的歲月中,悄然綻放著屬於他們的萬千煙火。
唐朝中後期,瓷器工藝蓬勃發展。
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開始用得起瓷器油燈了。
萬千燈火匯聚,一如繁星點點綴在天幕之上,古人的夜生活,也就多彩了起來
大唐第一"不夜城"長安,彼時正是錦繡繁華的盛景。
到了晚上,尤其是上元節,滿街金吾不禁,車馬如龍。
家家戶戶掛起五光十色的花燈,熙熙攘攘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
更不用說,這座城裏遍布的青樓楚館。
歌姬舞女們輕歌曼舞,引得一眾詩客騷人齊聚堂前,
你一句我一句,就著小曲對起詩來,倒也快活。
而宵禁的存在,並不妨礙普通百姓們尋快活。
農家漢子們結伴進城,幾個人嘴裏叼著旱煙,瞇著眼跟小販討價還價,
然後抱著剛磨的新鞋,哼著小曲回家。
家裏的婆娘正忙著縫補,借著昏暗的燈光,給丈夫的衣裳繡上那朵燦爛的蓮花。
一家人溫馨地聚在一起,日子雖苦,卻也有滋有味兒。
隋唐以降,原本嚴苛的宵禁制度開始松動。
特別是在繁華的東京汴梁,夜裏三更出行竟已是常態,大街小巷裏歌舞升平、笑語喧囂。
到了宋朝,太祖皇帝趙匡胤還專門下令,開封城不設宵禁。
於是乎,整座城池竟成了"不夜城",百姓們也有了更多斟酌經營夜生活的余地。
其實啊,當時的汴梁,不僅有著錦繡繁華的景象,更有著市井百態的煙火氣。
就說夜市吧,每天華燈初上,大街小巷便燈火通明。
帶著一天辛苦的汗水,農人們紛紛湧入市井。
有人支起了油紙傘,吆喝著自家釀的桂花酒,引得男男女女圍著他轉;
有人炊煙裊裊,蒸著軟糯香甜的糕點,十裏飄香;
還有賣雜貨的,攤子上頭擺滿了各色瓷器銅鏡,光怪陸離,讓人眼花繚亂......
以至於,【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夜市通宵達旦,燈火通明,如同白晝。
到處歌舞升平,直到五更天才肯罷休。"
那麽多姿多彩的夜,又怎是一個"熱鬧"能概括的呢?
當然啦,也有人過著 紙醉金迷的荒淫生活。
南唐中書令韓熙載就是一位。
每晚笙簫管弦,紅男綠女,窮奢極欲得簡直不像話。
晚宴上,隨便擺的一個菜碟,都要用純金打造,上面還得嵌滿名貴的珠寶翡翠。
歌姬舞女們身著輕紗,滿身珠光寶氣。
燭光搖曳間,觥籌交錯,讓人目不暇接啊!
這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讓文人騷客們流連忘返。
大詩人李煜甚至寫下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
講的就是深夜宴席上一位妃子拿著荔枝笑盈盈地看他,他卻因沈醉酒色無暇顧及。
明清時期的夜,依然是燈火闌珊,人潮湧動。
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宵禁制度又開始擡頭,但百姓們可不管這些。
夜幕降臨,依舊有人前赴後繼地湧向茶樓酒肆。
甚至不少地方,茶館通宵達旦,生意紅火得很。
至於鄉間,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排練社戲——這可是酬神祈福的大事兒。
台前幕後,男女老少都卯足了勁兒。
台上的演員一個唱念做打,惹得台下的觀眾拍手叫好,樂不可支。
而更多的農人呢,則愜意地躺在樹下納涼,聽老人講那過去的故事。
清風徐來,繁星點點,蟲鳴悠揚。
夜色朦朧,古人悠然。
這一幕幕質樸而恬淡的夜色圖景裏,飽含著中華民族始終如一的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懷。
它們穿越時空,跨越朝代,於歲月的長河中閃閃發光。
翻開古人夜生活的點點滴滴,品味其中蘊藏的悠悠樂趣,不禁會心一笑。
原來啊,即便物質條件再匱乏,生活再清苦,也阻擋不住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腳步。
當我們沈浸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都市夜色中時,不妨偶爾駐足回望。
那些亙古不變的人間煙火氣,或許正是我們迷失已久的,夜晚最本真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