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尋覓自然】|每日一書

2024-10-19文化

【尋覓自然】作者:[美]愛德華·韋遜,譯者:童可依,版本:新思文化 | 中信出版社 2024年7月

推薦理由:

人類朋友,你們認為「人類社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社會嗎?假如你們聽說過狼群獅群合作的故事,大概不會如此認為。人類社會能遍布地球各個陸地角落,至少是規模最大的社會吧?也不是。其實就連歷史長度,人類的社會也未必最悠久。

我們的超越者是當之無愧的「社會之王」:螞蟻及其社會。以螞蟻研究見長的愛德華韋遜(Edward O. Wilson,1929—2021)斷言螞蟻社會是人類社會可望不可及的社會樣版,而螞蟻也比猩猩更像人類。他的這一看法來自於對動物「社會性」——而不只是生物性——的觀察。我們當然可以從人類與螞蟻兩種社會形成機制的不同對他的說法加以批評。不過無法否認的是,韋遜是20世紀在動物「社會性」這個方向上的拓荒者,可能也是走得最遠的人類成員。

韋遜對動物的熱愛始於童年。在那個年紀,他勇敢地與各種蛇打交道,去觀察它們,並試圖與它們相處。這聽起來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說我們大多數人在童年某個節點(比如六七歲)就開始畏懼蛇和蛇形動作,韋遜這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卻未曾經歷這種轉變。他進入自然,尋覓自然,去「自然」找「社會」,改變了整個生物科學界對動物的傳統看法。他不那麽「科學」,甚至批評「科學」;他不僅用科學的、社會的視角,還會用藝術的視角去審視動物的行為特征。

「科學的作用,就像藝術一樣,是將近在眼前的意象與更為遙遠的意義融合在一起,將我們已經理解的部份連同新發現的部份融入更宏大的圖景,這種圖景要足夠連貫一致,可以被接受為真理。」這是他在【尋覓自然】這本晚年整理的文集之中講的感受。科學乎?藝術乎?他的研究範式在高度(或過度)專業化的當下尤其具有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