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佛教西天靈山的原型

2024-02-03文化

在【西遊記】中,唐僧一行人取經的終點是西天靈山,如來佛居住在靈山,這個靈山並不是【西遊記】首創,而是在中土漢地佛教經書中就有描述。那麽這個靈山在現實社會有對應嗎,在印度嗎?

【西遊記】:「 佛祖居於 靈山 大雷音寶剎之間。 」

【西遊記】:「 各天各洞,福地 靈山 ,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傍。 」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法輪寶懺】:「 佛在 靈山 。告苾芻。若於十二緣生而能見了。是名見法見佛。 」

【正宗心印後續聯芳】:「 本佛在 靈山 。一法通明萬法通。師曰。一法是如何。(澮)高聲念佛。師曰。 靈山 即今在何處。(澮)合掌當胸。默然良久。師說偈曰。諸相非相不染塵。遍周沙界一真明。出入步步非他物。充滿虛空古佛身。師曰如然。宜深淘汰。直至真純。復囑一偈。 靈山 一枝遠遞來。始如優缽火中開。吾今付囑宜珍重。智行融通上品台。 」
靈山成為中土佛教徒們心中的聖地。

其實在印度或者佛教神話中的西天,根本沒有靈山,真正的靈山原型就在華夏大地。

在華夏大地,室外佛像較大較出名的就是「 樂山大佛 」。

樂山大佛的官方資料,稱又名淩雲大佛,全稱為「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夷歷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夷歷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事實真的如此嗎?

【水經註·江水】:「 江水又東南逕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爭高,漢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懸溉有灘,名壘坻,亦曰鹽溉,李冰所平也。縣治 青衣江會 ,衿帶二水矣,即 蜀王開明故治也 。 」

【水經註】中記載,青衣江與江水上遊(岷江)相會之處,曾經是蜀國開明王朝的故治。

根據【蜀王本紀】:「 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 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 。 」

開明王朝的開國之君,名叫鱉靈。

青衣江與岷江交會處,曾經發生過江水倒灌逆流,秦國時李冰治理之。發生江水倒灌的地方叫壘坻,也叫鹽溉 「江水逆流,懸溉有灘,名壘坻,亦曰鹽溉」 。

為什麽會發生江水逆流呢?壘坻具體在什麽位置呢?

樂山大佛南邊岷江有一個小分流,分流形成一個江中島,島的名字叫離堆。

其實離堆就是壘坻。今島上還有壘坻地名保留。

【史記·河渠書】:「 於蜀,蜀守冰鑿離碓,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西瞻蜀之岷山及離碓。 」

為什麽會江水倒灌呢,因為當岷江水太猛時,江水會順著壘坻內江逆流而上。

江水倒灌

最早在此地治水的就是蜀國鱉靈帝。

以鱉靈的名字命名的山,皆曰靈山。在蜀地有多處,閬中、樂山等地都有。

【周地圖記】:「 靈山峰多雜樹,昔蜀王鱉靈帝登此,因名靈山。 」

樂山大佛所在的淩雲山,原本就是靈山或鱉靈山。

樂山大佛是佛像嗎?

一般官方正規史書中稱「嘉州大像」或「嘉州石像」。因樂山古屬於嘉州。

所謂的樂山大佛,與常規見到的佛像不同,坐姿就是特例。一般佛像坐姿皆為趺坐,即盤腿坐。而樂山石像為危坐,佛教中不存在這種坐姿。

佛像中不是趺坐而是危坐的,沒有第二例,僅樂山石像一例。因此推斷,樂山石像原本不應該是佛像,而是中國人形象後被改為佛像的。

況且,鎮水、治水,從來都是古聖先賢自己,也沒有用佛像去鎮水的先例,佛教傳說中就沒有治水的神話。

有沒有典籍記載呢?

【水經註·江水】:「 【益州記】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遂東,郫江之右也。因山頹水,坐致竹木,以溉諸郡。又穿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白沙郵, 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 ,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以蜀人旱則藉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 」

【水經註】引【益州記】中記載蜀人在治水後,在江中立三個石人,也就是江神,水枯竭的時候,水位不到足,水水浸的時候可以至肩,蜀人用來測水位,利用水的竭澇來調整灌溉和保持水流。

同樣【華陽國誌·蜀誌】:「 作三石人立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

江神是誰呢?在歷史發展中,江神不止一位。有大禹、鱉靈、李冰、屈原、奇相等。

四川成都曾經有個江瀆廟(現已不存),江神就是大禹。

四川博物院內的明朝江瀆神像與二妃

由此可見樂山大佛原本是大禹像的可能性極大。

另外,佛教自己的文獻也曾記載過把嘉州大像改為佛像。

【全宋詩】

釋崇嶽 偈頌

一方一所,叢林保社。

或廢或興,截鐵斬釘。

推倒嘉州大像,扶起迦葉師史

管取曹源一派清。

這首詩記載把嘉州大像改為迦葉像,迦葉更符合現在樂山大佛展現出來的形象,而不是官方資料說的樂山大佛是彌勒佛。因為彌勒佛形象與樂山大佛完全不符。

另外,佛教書籍【五燈會元】是記載禪宗歷史和禪師的一部書籍。其中記載了南嶽下七世的一位禪師故事。

承天辭確禪師彭州承天院辭確禪師,僧問:「學人有一只箭,射即是,不射即是?」師曰:「作麽生是阇黎箭?」僧便喝。師曰:「這個是草箭子。」曰:「如何是和尚箭?」師曰:「禁忌須屈指,禱祈便扣牙。」問:「心隨萬境轉,阿那個是轉萬境底心?」師曰:「嘉州大像古人鐫。」

南嶽下七世屬於佛教禪宗之溈仰宗。溈仰宗僅僅存在了一百多年,南嶽下七世的年代在唐末,與

樂山大佛官方資料說完成於貞元十九年(夷歷803年)。溈仰宗開派靈佑生活年代是(771~853),與樂山大佛建造同時代。靈佑是南嶽下三世,到南嶽下七世頂多五六十年,如果樂山大佛是新開鑿的,僅僅五六十年,那麽為何要說 嘉州大像古人鐫 呢?把五六十年前的人稱之為古人,說不過去吧,因為同時代還活著的人還有呢。

由此可見,嘉州大像是古已有之,只是年久失修,被佛教改為了佛像。

別說古像從先秦傳到唐朝了,就有相機拍攝的近現代看不同時期的樂山大佛,都是一改再改,不同時期面相大不相同。

原本樂山大禹像才符合歷史。

而佛教的聖山靈山,其實原型就是現在的樂山淩雲山,原鱉靈山。

先改大禹江神相為佛像,後因佛像所在之山靈山而逐漸附會出如來佛居住的靈山。

旁證:

【西遊記】:「 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長老等又近前看時,橋邊有一扁,扁上有「 淩雲渡」 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 」

【西遊記百回詳註】:「 至 淩雲渡 ,獨木橋,唐僧心驚,以為大仙錯指,是猿熟馬馴,而不知此脫殼也。 」

西遊記中唐僧一行人將要到靈山的最後一站,要經過一個獨木橋,那個渡口叫淩雲渡,而樂山大佛所在的山新名叫淩雲山,舊名靈山,這難道是巧合嗎?

顯然,佛教聖地靈山,就是依托樂山大佛淩雲山而附會編造出來的,故靈山的原型就是淩雲山,古鱉靈山。

靈山紀念的是古蜀國國王鱉靈治水,而樂山大像本是江神大禹,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真正的治水英雄被人遺忘,屍位素餐的虛像享受著樂山人敬仰,豈非可笑乎。

伏羲69231年,神農11349年,黃帝10781年甲辰歲乙醜月丁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