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曲協召開的年終頒獎會上,居然又沒有德雲社的份,令人費解!

2024-01-28文化

前言:

相聲這個古老的民間藝術,在新時代裏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郭德綱憑借自身努力,帶領德雲社崛起,幾乎成為整個行業的代名詞。

然而在中曲協這個代表官方和主流價值觀的機構面前,他們屢屢碰壁,甚至被疏遠排擠。

這其中隱藏的社會運作和人情世故,值得我們深思。

「為何中曲協頒獎會上唯獨缺席德雲社?

難道這水面下的暗流與權謀沒有幹系?」讓我們試著挖掘真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中曲協在其京劇院召開年終頒獎會,璀璨星光下各大曲藝團體榮耀隆重。

唯獨缺席一員,足以媲美電影明星的「笑匠」郭德綱及其德雲社。

這一現象引發業內外諸多猜測,甚至不乏陰謀論。

畢竟,郭德綱可謂人氣爆棚,德雲社自成立以來,相聲藝術在其帶動下煥發出無比生機。

該團隊實力雄厚,雲集人才,被稱為「笑聲軍團」。

如此盛況,卻在同行中屢屢遭冷遇,不得不讓人深思。

其實,郭德綱並非一開始就是行業巨星。

20世紀90年代,郭德綱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夥子,只能在一些不入流的場所表演。

那時的他窮困潦倒,曾一度想要放棄,如果不是師父親自開導,興許早已轉行謀生。

然而他最終沒有放棄夢想,日復一日苦心經營,終於在這十余年裏崛起成為今日的風雲人物。

這其中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又有誰知曉?一路走來郭德綱歷經坎坷,幾番起起伏伏,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執念。

如今德雲社成為業內一流的明星團隊,全靠的是這個恪守初心的「老板」不懈努力和團隊管理能力。

然則在殿堂級的中曲協面前,他們卻被排除在外。

這不禁讓人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曲協的權謀不容小覷

中國曲藝家協會,簡稱中曲協,作為行業龍頭,其牽頭主辦的評獎活動具有權威性。

然則評獎標準何在?近年獲獎作品題材簡單易懂,常帶有強烈的主旋律色彩,似是為迎合某種主流價值觀。

而德雲社作品大多基於現實生活,語言貼近時代潮流,表現手法大膽新穎。

其「異類」身份,於曲協體系內難以獲得認同。

這似乎也印證了業內一句話:「人的本性,在台下都是兄弟,上台後要權衡利益。」

曲協這個名頭聽起來十分高大上,但實際中卻存在著很多不為外界知曉的弊端。

作為行業的管理機構,它控制著大量資源,對評獎和資助額度擁有很大權力。

這些權力往往被某些人利用起來,形成利益集團。

這些集團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會采取各種方式來打壓異類和競爭對手。

郭德綱就是這些人眼中的異類。

他們不惜動用曲協的權力資源,在舞台上表面吹捧同道,私底下排擠郭德綱。

這就是中曲協黑幕,也讓我們再度明白無論在哪裏,只要存在利益,就難免有爾虞我詐的弱肉強食。

馮鞏姜昆,兩大掌門人背後隱藏著什麽

馮鞏與姜昆,兩位曲藝大師,各自在曲協中具有一定影響力。

他們表面上維持著良好關系,但對郭德綱則頗顯冷淡。

這有跡可循。

事實上,德雲社的輝煌聲勢已嚴重威脅到姜馮二人在行業中的地位。

兩人暗中勾結,意圖透過曲協體系整合行業資源,鞏固自身利益。

德雲社遂成為必須打壓排擠的物件。

這就是郭德綱屢遭曲協頒獎會冷待的原因。

姜昆與馮鞏可謂業內的兩大掌門人,各自都在曲協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們明面上維持表面關系,但私下則勾心鬥角。

馮鞏手握北京曲協會長一職,實力不容小覷;而姜昆在上一代則更有發言權。

兩人聯手抱團後,勢力愈發膨脹。

面對著德雲社這樣迅猛崛起的新秀,兩人心中多有戒心。

因此聯手孤立郭德綱,意在打壓這個可能威脅到自身地位的異軍突起。

這種LYR相互保護的小團體,將曲協變成了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

我們也許該反思,這就是人性的貪婪與自私嗎?

技驚四座,德服海內外

郭德綱可謂相聲界的扛鼎人物。

他將古老藝術煥發青春,語言內容貼近時代,深受年輕觀眾喜愛。

其在傳承創新上的成就,令人贊嘆。

德雲社集結人才,連成一線,技藝均衡。

郭德綱任精神領袖,團隊凝聚力強。

他們巡回各地開演出,所到之處,老少鹹宜,無不拍案叫絕。

其名氣甚至沖出國門,成為中華文化名片。

這種「家喻戶曉」的程度,已超過很多在中曲協蟬聯多年的老藝人。

德雲社完美融合經典與潮流元素,既傳承民族文化,又帶來全新的體驗。

他們那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也正是很多守舊派所不齒的。

然而口碑和票房這些真金白銀的數據不會撒謊。

無論中曲協如何刁難,德雲社得到的認可遠遠超過一般同行。

也許正因如此,郭德綱和他的團隊才會受到某些人的妒忌。

這種精英式的「酸文化」,我們似乎早已看淡。

德雲社不必在意他人眼光,只管自我超越、繼續創新就好。

終有一天,時代的眼睛會給予他們應有的回報。

笑聲感染世界,德雲社獨辟蹊徑

相聲這門曲藝,講究「說、學、逗、唱」四種本領。

德雲社不僅於此有建樹,更是開辟出一片嶄新的笑聲版圖。

他們表演內容世界語,家喻戶曉的段子讓觀眾捧腹不止。

郭德綱任這支笑聲大軍的靈魂人物,他的技藝高超,喜感十足,更讓團隊向心力十足。

德雲社正是在他領導下,找到自身的風格定位,在商業化道路上獨辟蹊徑。

很多人批評德雲社過於商業化,表演內容接地氣得有些低俗。

但在這個影片短影片盛行的時代,大眾的審美早已與古典樂壇南轅北轍。

作為新生代的曲藝團體,今非昔比,只有緊貼大眾口味才能贏得市場。

而郭德綱恰恰抓住了這一機遇。

他敢於改革創新,不斷調整內容與形式,始終保持與時代的同步。

也正因如此,德雲社才會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我們不應過分苛求,因為在這個變化莫測的娛樂圈,與時俱進才是立足之本。

結語:

中曲協評獎固然金光閃閃,但那僅僅是權力和體制的象征,無法完全代表藝術的本真價值。

德雲社用實力和口碑向世人證明,商業與藝術並不矛盾。

他們可能仍會遭遇曲協的誤解和冷遇,但只要心中有信念,笑聲就會感染更多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他們選擇了自強不息。

這就是德雲社不朽的精神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