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陽明【傳習錄】精華22句,句句開悟人生!

2024-07-29文化

【傳習錄】是哲學著作,由王陽明的門人弟子對其語錄和信件進行整理編撰而成。王陽明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理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此書記載了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

-1-

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摘自【傳習錄·卷中·答陸原靜書】

解釋:識得心中的良知,真誠、善良是我的天性,因此我必定要依著我的天性去行事,才是最自然而然、恰到好處的狀態。

感悟:我們在瞬間開悟的一念之間,我們能夠認清自己內心的良知和真誠,便能達到最自然而然、恰到好處的狀態。

-2-

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再比如知道痛,一定是經歷痛了,才知道痛。

感悟:只有真正經歷了,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痛苦,正如別人的痛你不理解,是你不能設身處地的感受別人的痛苦,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3-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摘自【傳習錄·卷上·門人陸澄錄】

解釋:求知是行動的開始,行動是求知的完成。

感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以知為指導,行才能行之有效,聖人的學問只有一個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開看作兩樣事情,在王陽明的哲學中,知與行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二者互為表裏,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

-4-

持誌如心痛。

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說閑語,管閑事。

摘自【傳習錄·卷上·門人薛侃錄】

解釋:保持自己的誌向,就如同心臟在疼痛,註意力都被這種疼痛吸引了,哪裏有空閑說無意義的話和管無意義的事。

感悟:專註誌向,你的誌向不變,就會指引自己前行,不會被外物所擾,不會偏差。這不僅是一種精神追求,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行為準則。我們要時刻保持對目標的專註和執著追求,在實作夢想的路上不斷前行。

-5-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摘自【傳習錄·卷下·門人黃以方錄】

解釋:驕傲自大是人生中最大的毛病,它足以影響你的人生。

感悟:驕傲容易使人自高自大、‌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容易滿足現狀、‌停步不前,驕傲自滿的人往往因為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忽視了持續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可能導致其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影響進步。‌告誡人們應該謙虛謹慎,秉持「無我」之心。

-6-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摘自【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

解釋:每個人認識的世界,就是心靈體驗的一切。

感悟:人去認識世界,就是用心去體驗世界的一切,心靈的感知範圍,就是我們所能看到的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們的內心決定了我們能夠觸及的邊界。一個內心狹隘、目光短淺的人,他的世界往往也會受到限制,只能在一個小圈子裏徘徊。

-7-

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

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摘自【傳習錄·卷下·門人陳九川錄】

解釋:與朋友相處,彼此間應當少一點規勸指責,多一點開導鼓勵,如此才是正確的。

感悟:凡事少指責他人,反求諸己。

-8-

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摘自【傳習錄·卷下·右南大吉錄】

解釋:傳授知識不追求數量與速度,只以使人精通與熟練掌握為貴。

感悟:重視知識質素、註重讀書方法,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應註重精華的選擇,而不是僅僅追求數量。

-9-

人胸中各有個聖人,

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摘自【傳習錄·卷下·門人陳九川錄】

解釋: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人人皆可以為聖人,人要成為聖人,必須反求諸己,向本心裏致良知,尋求萬事萬物之理。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不肯修。

-10-

未有知而不行者。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沒有知道而不去做的人。

感悟: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礎,行是知的實踐和體現。

-11-

與朋友論學,

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

摘自【傳習錄·卷下·門人陳九川錄】

解釋:和朋友一起探討學問,應該委曲謙讓,寬厚待人。

感悟:探討學問應該保持一種寬容、謙虛的態度。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

心即理也。

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不須外面添一分。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心即理也,此心沒有被私欲遮蔽,就是天理,不需要從外面添加一分一毫。

感悟:心學的觀點認為理在心中,至陽明先生確立並行展成儒家新的高峰,無人超越。

-13-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摘自【傳習錄·卷下·門人黃省曾錄】

解釋:你沒有看到這朵花時,這朵花和你都處於寂靜無人知的狀態;當你來看這朵花時,此刻這朵花的明媚就生動地展現在你的眼前。

感悟:此花原本在你心中,只是未見時歸於寂滅,見到時煥發生機,此花從來不曾獨立於你心外。

-14-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只知道而做不到,只是因為不是真正的知道。

感悟: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夠真正產生價值。

-15-

至善是心之本體。

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

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至善是心的本體,只要‘明明德’,並達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當然了,至善並未與具體事物相脫離。

-16-

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到具體事物中尋求至善,如此就把義看成是外在的了。

-17-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摘自【傳習錄·卷下·門人黃以方錄】

解釋:謙虛是一切善事的基礎,驕傲是一切惡事的根源。

感悟: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

-18-

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摘自【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

解釋:真知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不實踐就不能稱為真知。

-19-

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

摘自【傳習錄·卷上·門人陸澄錄】

解釋:教育不可局限於一個方面。

-20-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摘自【傳習錄·卷上·門人薛侃錄】

解釋:種植樹木的人一定要重視培育樹木的根系,只有根深才能樹大葉茂;修養品德的人一定要重視培養自己的心性,因為心性是品德修養的根基。

-21-

立誌用功,如種樹然。

方其根芽,猶未有幹。

及其有幹,尚未有枝。

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

摘自【傳習錄·卷上·門人陸澄錄】

解釋:立誌用功和種樹一樣,正當它生根發芽的時候,是沒有樹幹的;長成了樹幹,還沒有枝條;長出樹枝後才長葉,長葉以後才能開花。

-22-

為學大病在好名。

摘自【傳習錄·卷上·門人薛侃錄】

解釋:做學問最大的弊病就在於貪慕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