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音樂劇在中國:夢想指路,慢步向前

2024-03-05文化

©️深響原創 · 作者|王萌

「實在不行找個班上吧。」

2020年初,大半年沒有演出和排練,完全斷掉收入的音樂劇演員周仕麒就快要堅持不下去了。擺在他面前的是幾乎每一個音樂劇演員都會面對的問題——是繼續咬牙堅持、朝不保夕?還是放下夢想、與現實妥協?他投出了那份工作簡歷。

周仕麒的找工作之路並不幸運,新工作遲遲沒有回信,然而就在絕望的等待中,一個音樂劇劇組的邀約重燃了他本來已經放下的執念。

周仕麒的故事在音樂劇圈裏並不少見,有人離開,有人進來,這甚至也是音樂劇制作公司的縮影——作為一個被資本嫌棄「又窮又慢」的行業,即使用盡匠心與耐心也很難迎來像當年知識付費、像去年短劇那樣的大爆發。 「用愛發電」是音樂劇在中國的主旋律。

不過,這樣的主旋律在2023年有了變化,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上半年,上海專業劇場演出5335場,實作票房收入4.44億元,觀眾人數逾230萬人。在行業端,大公司入局,影視IP改編漸成熱潮,明星的跨界參演成為常態,眨眼間,整個市場熱鬧了起來。

從最初無人問津,到今天一票難求,中國音樂劇市場化發展的二十年,就是不斷探路的二十年。2002年,【悲慘世界】作為第一部來到中國演出的西方經典音樂劇,創下了1200萬元的票房紀錄,拓寬了中國觀眾的眼界;2011年,第一部標準化制作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全國巡演,票房高達4500萬元;2020年,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在上海亞洲大廈爆火,兩年連演一千場……一部部作品的成功,也讓這個備受冷落的行業走到舞台中央。從業者能走到今天,到底經歷了些什麽?行業從冷到熱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內容大爆炸的今天,古老的音樂劇還能繼續和時間做朋友嗎?這是他們的故事,過去、現在與未來。

出發:從寒冬到寒冬

我們很難追溯音樂劇在中國市場的起點,但在很多長期從業者的記憶裏,最早的音樂劇是舶來的。


2002年,華語樂壇正在神仙打架,阿杜【他一定很愛你】、李聖傑【癡心絕對】、黃品源【小微】、梁靜茹【分手快樂】、蕭亞軒【愛的主打歌】、信樂團【死了都要愛】、周杰倫發行專輯【八度空間】、陶喆發行專輯【黑色柳丁】……在那個沒有微信、沒有抖音的年代,中心化的渠道匯聚了所有人的註意力。

音樂劇是絕對的「小眾」。那一年,9歲的周仕麒陪著母親第一次走進上海大劇院看到了音樂劇【悲慘世界】的演出。當時的舞台器材是劇組用波音專機運送到中國的,康姆·威爾金森扮演冉·阿讓,小柯賽特則由一名中國女孩扮演。這在他心中埋下了音樂劇的種子。

之後【貓】【音樂之聲】【劇院魅影】【獅子王】等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音樂劇被陸續引進到國內演出,動輒演出幾十、上百場。但由於沒有社交媒體發酵,演出票價也很高,能有機會感受到音樂劇魅力的人始終少數,更別提自己排演音樂劇了。

引進劇目「稱霸」國內市場的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十多年後,國內才逐漸有了一些初見體系的作品。

2014年,正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讀大一的周仕麒參與了音樂劇【上海灘】的面試,隨後跟著劇組去到了松江創排基地,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閉關」訓練。

【上海灘】劇組集結了一支國際化的主創團隊,包括南韓音樂劇教父金孝經,美國百老組譯舞大師Bob Richard,屢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的服裝設計師奚仲文,南韓燈光設計師李宇炯和音響設計師金基英等。這些成熟大師帶來的經驗,成為了中國音樂劇之後走向繁榮的奠基石。

周仕麒告訴「深響」,封閉式的訓練模式也是從日本四季劇團學習歸來的老師帶回國的工作模式。在兩個月的「閉關」中,不僅所有演員、工作人員吃住都在一起,劇組還制定了嚴格的日程表:每天早晨七點起床晨練,九點正式開始劇目排練,除午間休息外,訓練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六點,有些演員甚至可能要練到晚上十點才能回去休息。

音樂劇,沒有想象中簡單。

周仕麒在音樂劇【上海灘】中飾演小混混(左三)

演出結束,演員們站成一排手拉手謝幕,望向台下只能看到大片空著的座位。有時候,觀眾可能還沒有劇組的人多。票賣不出去,劇組掙不到錢,最後能分到演員手裏的錢自然也就不多。

據了解,音樂劇演員的收入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按專案計算的打包價,一種是按天計算,演出和排練出席一天給一天的錢。畢業不久的周仕麒接的都是小角色,除了在迪士尼大劇院是駐場演出外,在其它劇組的演出頻率也很低,因此收入並不穩定。「當時住在家裏,沒有租房子的壓力,如果要自己生活的話,現在想想肯定還是不太行的。」

2017年,中國音樂劇市場的總票房收入為3.48億元。那一年,【戰狼2】的票房是56.8億,是整個中國音樂劇市場全年總票房的16倍。

票房收入不理想,音樂劇的制作成本卻不低。除了上文提到的演員排練演出費用外,劇組還需在演出時支付場地租賃、器材維護、宣傳推廣費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花錢。而如果是引進國外的音樂劇來華演出,或制作外國劇目的中文版——即版權劇,還需要支付高額的版權費用,加在一起絕是個不小的數碼。

除去資金成本,籌備一部音樂劇的時間成本也十分高昂,通常以年為制作單位。在從二維的紙質劇本變成三維的真人演出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反復的打磨及再創作,環節漫長而繁復。以周仕麒曾參演的音樂劇【上海灘】為例,這部劇從創作到正式演出就歷經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但也並非所有的音樂劇都有足夠的幸運能走到演出那一天。在創作的最初階段,劇組會先排出一份30分鐘的工作坊版本供投資人觀看,效果好,能進入下一個制作環節,反之則一切結束。

成本高,回本難,當時的音樂劇行業是個毫無疑問的「苦行業」。但回過頭來,今天取得成績的人和公司,也大多始於那樣的「寒冬」。

2015年,做了十年唱片的張誌林進入音樂劇行業,成立了音樂劇制作公司繆時客。在公司的發展思路上,他選擇左手抓版權,右手抓原創。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開啟了原創音樂劇【因味愛,所以愛】的制作,第二年開始探索版權戲的制作發展,並在後續制作了音樂劇【梵高】【月亮和六便士】等。

而作為國內第一個以音樂劇為劇種定位的專業劇場,上海文化廣場也在挖掘自身的制作能力,購買了韓版【我的遺願清單】的版權後,在2017年推出了這部「小而美」音樂劇的中文版。

2018年,從南韓留學歸來的漢坤成立了一台好戲。和許多傳統制作公司一樣,當時的一台好戲以制作中大型劇場的巡演專案為主要方向,引進制作了音樂劇【水曜日】中文版以及話劇【歸來】。

也是在2018年,王作文在上海成立魅鯨文化,並在同年推出了原創音樂劇【如果】。作為當時市場上少有的專註於原創音樂劇制作的公司,魅鯨文化的發展初期也吃盡了市場偏見的苦。

在公司層面,大家達成的共識是:過去中國市場上的音樂劇依賴海外版權引進,雖然版權劇有成熟的劇本和音樂,開發周期短,但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自己掌握核心能力,開發原創內容。

轉機:「梅溪湖」之年

轉機很快來了。2018年末,聲樂競演類綜藝【聲入人心】意外爆火,音樂劇行業加速成熟。

這檔綜藝選取了經典音樂劇、歌劇中的選段,由專業人員重新編曲,36名科班出身的選手用自身的理解加以演繹,兼具「高雅」與「流行」的音樂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心。綜藝首播一周播放量超過7500萬次,豆瓣評分一路從9.1分漲到9.3分,微博超話也攀上了綜藝榜第一的寶座。由於節目錄制地點在長沙的梅溪湖大劇院,粉絲稱呼成員們為「梅溪湖36子」,稱自己為「梅溪湖女孩/男孩」。

綜藝熱度節節攀升,音樂劇制作公司們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市場進一步開啟的可能性。

七幕人生近水樓台先得月,創始人兼CEO楊嘉敏直接參與了多期【聲入人心】節目的錄制,也因此被不少「梅溪湖女孩/男孩」所熟悉。而鄭雲龍在節目中演唱了七幕人生制作出品的音樂劇【我,堂吉訶德】的主題曲,粉絲們愛屋及烏,直接讓這部音樂劇2019年的巡演創下了在國內演出7年來的最好成績。

參與節目錄制的席位終究有限,更多的制作公司選擇向「梅溪湖36子」遞出橄欖枝。2019年1月,繆時客制作出品的東野圭吾音樂劇【信】官宣邀請鄭雲龍和方書劍飾演兄弟倆,開票即售罄;5月,【我的遺願清單】中文版在上海的上劇場開啟第四輪演出,方書劍在劇中飾演劉寶一角,劇場內座無虛席。

綜藝紅利之下,音樂劇市場迎來了一波小增長。根據上海市演出協會統計,2019年全市專業音樂劇場演出752場,同比增長41.1%;迎來觀眾72萬人次,增長48.4%;劇場票房收入達1.4億元。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音樂劇行業的潛力,資本和人才紛湧而至。

鄭雲龍和方書劍在【信】中飾演兄弟 圖源繆時客微信公眾號

一邊是在觀眾群裏中開啟局面,另一邊從業者也在快馬加鞭「練肌肉」。2018年11月,費元洪決定發起「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向社會面廣泛征集華語原創音樂劇作品,從中篩選出合適的作品,並加以孵化。在上海文化廣場的幫助下,創作者不必擔心經驗不足或資金短缺的現實問題,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創作中。

一年以後,經歷了孵化、讀本、音樂呈現、工作坊等多個環節的作品最終走向制作公司或制作人面前,被成功認標即可進入下一步的商業化制作。在2019年12月的匯報演出上,優勝作品之一【南唐後主】與剛成立的劇夥音樂成功牽手。

與此同時,大公司入局。作為阿裏文娛現場娛樂事業群三大業務品牌之一的Mailive,是大麥網旗下專註於優質劇場內容出品和制作的品牌。2019年2月,Mailive宣布投入資金,加大在戲劇內容領域的戰略布局,2019年至2020年間,先後參與出品了話劇【德齡與慈禧】【浮士德】和音樂劇【阿波羅尼亞】,並與專註於音樂劇制作的上海文廣演藝集團SMG Live達成合作。

而綜藝的火爆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音樂劇行業中。

當時遠在意大利的帕格尼尼學院攻讀歌劇演唱碩士學位的何亮辰決定去【聲入人心】第二季試一試。剛去錄制的時候,他只請了兩個月的假,節目結束就得回意大利繼續完成學業。整季節目錄制結束後,何亮辰飛回意大利處理了學業以及歌劇院工作的問題,最後選擇回國發展。

音樂劇【趙氏孤兒】招募演員時,經紀人把何亮辰在【聲入人心2】唱【鬥牛士之歌】的影片找了出來放給導演聽。「導演也覺得我的聲音條件很適合晉國將軍魏絳。從那一刻開始,我第一次作為音樂劇演員踏入了這個圈子。」

在【聲入人心】的舞台上,他意識到了一點——藝術表演最重要的是要被觀眾看到。而這份機遇正藏在國內蓄勢待發的音樂劇市場當中。

何亮辰在【趙氏孤兒】排練廳 圖源微博@何亮辰

突破:冰點與沸騰

就在音樂劇市場逐漸升溫的過程中,一場疫情又讓一切跌回到了冰點。


音樂劇演員寧馨兒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線上下演出無法進行的日子裏,她開啟了美妝博主的嘗試。一開始,她把小時候對迪士尼歌舞片的熱愛與自己的專業結合了起來,在影片中打扮成迪士尼動畫中各種公主的模樣,並翻唱其中的的選段。但做了一段時間後,寧馨兒發現短影片使用者對於音樂劇的認可度並不高。

同樣被迫賦閑在家大半年的周仕麒在父母的勸說下投出了找工作的簡歷,但他的表演能力與市面上的大多數崗位都不匹配。一時間,音樂劇行業的各族群裏都是哭慘的表情包。

但和演員們沒工作可接的狀態完全不同,音樂劇的「老板們」早已忙得不可開交。

一向「愛折騰」的繆時客在5月份推出了「客製音樂劇計劃」,或者可以稱之為音樂劇「點外賣」。觀眾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私人訂制或團購,把劇組叫上門來進行演出。根據娛理工作室的報道,【搖滾年代】的「外賣」價格為18萬,在加上場租、裝台、地接等費用,整場演出大概需要26-28萬元。

魅鯨文化則開啟了線上「雲劇場」,在B站公開播放原創音樂劇【如果】的聯排記錄和【澀女郎】的工作坊演出記錄、新歌分享會集錦。在【如果】的制作人石頭看來,線上上公開音樂劇的全劇情和全歌曲固然有風險,但或許能讓更多從來沒有走進過劇場的人了解到什麽是音樂劇。

這種不安全感對於音樂劇從業者來說並不陌生,好在商業生活逐漸恢復,人們也渴望跳脫出平淡的日常,追尋情緒的安撫與釋放,去線下感受煙火氣、沈浸更具體的內容體驗。在眾多娛樂方式中,音樂劇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功夫不負有心人,音樂劇市場在這群從業者的堅持下,一些屬於音樂劇行業自己的創新持續萌芽、生長。

轉行失敗的周仕麒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去面試了由一台好戲制作出品的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並拿下了其中史蒂夫這個角色。作為【阿波羅尼亞】的9位首批成員之一,當時的周仕麒並不知道自己將親眼見證了一部創新作品從門可羅雀到一票難求的奇跡

這部環境式音樂劇誕生的契機源於一台好戲創始人漢坤和好友亞華湖院線總經理阮豪對政策的敏銳捕捉。2019年,上海演出行業協會出台了【「演藝新空間」營運規範標準】,鼓勵將非標準劇場作為「演藝新空間」為演出團隊提供演出場地。之後,漢坤與阮豪看了許多場地,最終決定在亞華湖自己營運的亞洲大廈現搭一個小劇場來進行長期駐演。

亞洲大廈位於漢口路650號,曾經以舉辦展銷會而著稱。在漢坤和阮豪的改造下,這個老牌的辦公樓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不僅將狹窄的星空間1號改造為了【阿波羅尼亞】的故事發生地——1930年街頭小酒館的模樣,還將吧台做成了主舞台,一部份座位圍繞在吧台周邊,一部份座位采用階梯式酒箱和高腳椅分布在劇場四周。這部劇也因此被觀眾親切地稱呼為「小酒館」。

新鮮的演出形式吸引了不少想要嘗鮮的觀眾,演員們再以精湛紮實的表演留住觀眾的心,絕對的體驗和享受成為「小酒館」的代名詞。口口相傳之下,【阿波羅尼亞】演出不到兩周就場場爆滿。甚至,如果有觀眾想來到亞洲大廈看到一場「小酒館」的演出,需要提前一個月開始規劃,卡著開票的時間進去才有可能買到。

一台好戲的成功經驗在前,繆時客、魅鯨文化、致敬文化等音樂劇制作公司也紛紛做起了環境式小劇場入駐亞洲大廈。

從更加成熟的市場來觀察音樂劇產業的發展行程,會發現經濟學中的「集群效應」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國百老匯和英國的西區都是典型的演藝聚集區,形成了一個集內容創作、商業制作、資本運作為一體的產業鏈路。慕名而來的世界觀眾帶動了當地酒店業、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這之後,亞洲大廈的樓下出現了不少拎著行李箱外地觀眾,或特許以被看作是這個行業進一步成熟的標誌。

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劇照 圖源@一台好戲

經歷了千難萬險,音樂劇沸騰了起來。

這幾年,音樂劇不再只有經典劇目和創新實驗,它開始與大眾文化融合,比如不少音樂劇就以影視IP為核心故事,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改編。

2020年音樂劇市場上的一匹黑馬是改編自網劇【靈魂擺渡】的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首輪演出便吸引了超過2萬名觀眾走進劇場。寧馨兒拿下「永生花」南薰一角,第一次在大劇場專案中擔任主角。她不用再去短影片上謀生計,而是真正回歸到了音樂劇的舞台。

2020年夏天【隱秘的角落】爆火後,繆時客迅速聯系到了愛奇藝和【壞小孩】的原作者紫金陳,表達了想要將其改編成音樂劇的期望,幾方一拍即合。2021年初,繆時客在微博官宣了音樂劇【隱秘的角落】和【沈默的真相】的制作訊息。

除了上述提到的【靈魂擺渡】【隱秘的角落】【沈默的真相】之外,被改編為音樂劇的影視IP還有【唐朝詭事】【愛情神話】【唐人街探案】等。2024年初,繆時客官宣了「國風音樂劇三部曲」的制作,將與馬伯庸合作,將其的三部同名小說【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風起洛陽】改編為音樂劇。

如果說上一波綜藝幫音樂劇完成了大眾科普,那麽這一波影視IP改編,則拉近了音樂劇與非專業觀眾的距離。 這種模式在成熟的美國百老匯市場、倫敦西區市場都很常見,影視劇及名著的熱度為音樂劇打底,音樂劇的沈浸式體驗也反過來為IP的呈現增添更豐富的層次,兩者雙贏。

音樂劇【沈默的真相】劇照 圖源微博@繆時客

而明星的不斷入局則給音樂劇行業帶來了更多的關註——李汶翰在音樂劇【唐朝詭事錄之曼陀羅】飾演謝雁;段奧娟在音樂劇【近乎正常】中飾演女兒娜塔莉,伍嘉成在同劇中飾演兒子加布;白舉綱出演了音樂劇【人間失格】……

制作公司邀請明星來參演音樂劇的底層邏輯與影視IP改編類似,都是為了從不重合的受眾群中找到音樂劇大眾化的可能。在張誌林看來,參演音樂劇這件事最終還是明星承受的壓力最大,畢竟是要用真本事在舞台上見觀眾。「觀眾是否還願意花錢支持你的演出?這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白舉綱在音樂劇【人間失格】 圖源微博@人間失格音樂劇

未來:商業模式持續叠代

時至今日,我們暫時不用去擔心音樂劇沒有觀眾、音樂劇打不開市場這樣的基礎問題了。一部部作品的成功已經充分驗證了音樂劇內容的市場需求和文化魅力。


但現在,擺在從業者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在內容的繁榮中開啟商業的空間?音樂劇在中國仍然屬於「小而美」的門類,我們需要去打破這種平衡嗎?這個行業更多的增量,還能向哪兒挖掘?

這些問題很嚴肅,而且無法回避。

繆時客行銷長呂學平向「深響」透露,雖然劇目演出數量在增加,但公司2023年的業績其實反而不如2020年。

也就是說,繁榮的市場並沒有給制作公司帶來更多的收益。越來越多的入局者擴大內容供給的同時並沒有等比例地擴大市場需求。問題出在哪兒?

一方面是客觀原因。音樂劇線下演出、高度依賴人的模式註定它難以數量級地規模化、更難以完全標準化。

另一方面是主觀原因。劇夥音樂總制作人和曉維向「深響」指出,如果把上海各個劇組的主創表拉在一起對比,會發現主創名單的重合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導演、編劇、作曲這三個核心職位。

雖然【聲入人心】的熱度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身於音樂劇的學習中,上海文化廣場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也在一年年地孵化優質專案兼培養主創人才。但無論是人才的數量還是成熟度,都還遠無法達到使中國音樂劇可以長效地產出優質內容的階段。

對此,張博禹認為, 人的提升必定是很慢的,可能需要以10年或20年為周期進行培養。英美日韓能夠擁有成熟的音樂劇市場,只是因為它們在過去有足夠長的時間慢慢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2022-2023演出季,美國百老匯的總票房收入接近16億美元,觀眾人數為1230萬,上座率高達88.4%。這組數據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鞭策。

盡管今天的音樂劇在中國仍然是「小眾文化」,盡管今天的音樂劇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盡管還有很多「盡管」,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已經邁出了最初的幾步,且正在加速向前奔跑。

世界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當走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路一定會越來越寬,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