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高致賢五十年寫作雜談||怎樣度過寫作「更年期」

2024-06-24文化

高致賢

當人們處於生理上的更年期時,寫作者也同時進入寫作上的「更年期」了。

網圖侵刪

從生理上說,女人更年期約在45-55歲,男人則在55-65歲期間。從社會角度來看呢,這個年齡也正處於退位閑置到離退休階段,生活激情由熱變冷。事實告訴我們,寂寞可以使作家創作出佳品,記者卻是耐不得寂寞的。然而,每個記者和通訊員都必然要經過這個「更年期」,就看你如何去度過。如何度過這個「更年期」?愚以為:

一是要克服消極心理,同樣熱愛生活,繼續關註社會。你不向我1提供材料,我就主動上門采訪,不怕被人譏笑為「厚臉皮」,誠心為民鼓與呼。有的文友,如都勻的楊明振和黔西的李文章以及已故的車發奎等,退休之後仍堅持不懈寫作,其中雖有許多困難,但也有許多有利因素。他們以人熟地熟歷史熟去戰勝困難,越過了「更年期」的種種障礙;而有的筆友呢?曾經火爆過,輝煌過,但因過不了「更年期」,人未退休,文已不見,退休之後更無文。這當然並非什麽過錯,只覺過「期」一蹶不振,可惜!

二是轉變寫作體裁。必須承認現實:退職退位之後,當然不可能像在職在位時那樣采訪方便,訊息來源面大大縮小了,還想像在位時那樣去寫訊息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寫訊息還可以寫通訊,寫評論,寫述評,寫調查報告之類的新聞呀!這些體裁的時限要求不像訊息那麽強,而且可以利用自己生活積累厚實的優勢和豐富的社會經驗把文章寫得深刻些,變年齡劣勢為思考優勢,作品以質取勝,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是逐步過渡到文藝創作或理論寫作。既然到了「更年期」,就有幾十年的生活閱歷了。一個有心人,便可以從寫訊息逐步過渡到寫通訊、調查報告、新述評、時事雜談、報導文學等「兩棲作品」,一旦無力再深入基層采訪之時,便可寫些小說、散文、雜文之類的東西,或寫回憶錄,將自己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財富留下來,仍可為社會作出貢獻。冰心、巴金等老前輩們,耄耋之後還時有新作問世,我輩雖不敢與之相比,但可向他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就可順利度過寫作「更年期」,繼續寫作。

侵刪

本人作為一名老通訊員,現已垂垂老矣,即將退休,早已進入寫作「更年期」,時時感到堅持寫作之困難,但仍咬緊牙關在過渡。因為我認為:一是我有幾十年為民鼓與呼的堅實社會基礎,幹部、群眾對我信得過,不愁無米下鍋;二是我已作過不少寫作「兩棲作品」的練習,可以使之成篇;三是我多年積累下來的百余本采訪記錄和寫作筆記,還有七八十大本習作草稿。這千余萬字的資料,完全可以提供我退休後的「納故吐新」需要。這大概就可以讓我順利度過找寫作上的「更年期」了。這「更年期」一旦度過了,就會像長跑運動員度過途中困難期那樣,步履便會輕松起來,出現寫作上的「第二青春期」。

侵刪

(發表於1996年第8期【畢節報通訊】)

今註:而今我已退休二十多個年頭,順利度過寫作「更年期」,正以寫作上「第二青春期」的輕快步伐,作寫作長跑中奪取最後勝利的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