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民營企業家的管理才能和品質是一種稀缺資源

2024-04-10文化

本文摘自 滕泰,張海冰 【中國民營經濟論: 活力生態與未來

民營企業如果沒有意誌堅定、目光遠大、能力卓越的管理者,就無法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無法實作其目標,更不要說成為市場經濟的強者。民營企業家對市場機會的洞察、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對各種要素的組合、對戰略方向的前瞻、對制度文化的建設,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馬克思論企業家:講求實際的人

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會使利潤趨於下降,「中等資本家由食利者變為企業家」,轉而去「親自經營實業」,可見在馬克思的語境中,親自經營實業的資本家就是企業家。

馬克思認為,這種親自經營實業的企業家「是一個講求實際的人,對於業務範圍之外所說的話,雖然並不總是很好地考慮,但對於業務範圍之內所做的事,他始終是知道的」;企業家會在管理經營中精打細算,「要做到一點也不損失,一點也不浪費,要做到生產資料只按生產本身的需要來消耗」。可見,在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中,對企業家的能力也有充分的肯定。

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是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取得輝煌勝利的時代,工廠生產正在廣泛地取代手工業生產,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需要專門的才能,對這一點馬克思是不可能忽視的。盡管馬克思更多是從一種復雜勞動的角度去研究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並且認為與資本所有權相分離的產業經理是「我們工業制度的靈魂」,但馬克思對價值創造過程的研究也讓讀者感覺到,作為傳統型企業家的資本家具有一種組合生產要素的才能。因為,只有將投入的貨幣資本、勞動力、機器、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合理地組合起來,才會創造出剩余價值。這種生產要素的組合才能,正是企業家才能的具體體現。

企業家才能:民營企業家具備的管理能力和重要品質

企業和企業家概念的根源,來自人類的一種寶貴品質,就是銳意進取、追求成功。有人考證過,中文的企業、企業家均源自日語,而日語中這些概念則是來自西方語言中的 enterprise 和entrepreneur 等詞。在西方語言中,enterprise 有承擔風險、接受挑戰、敢於朝向某個目標的含義;entrepreneur 最早是指軍事探險者,後來是指「某項事業的實施者」。

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認為,企業家應當具有他自己行業透徹的知識,具有預測生產和消費的廣泛變動的能力,他必須能謹慎地判斷,大膽地承擔風險;他也必須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同時企業家要對一切事務實行總的掌握。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很好地描繪了企業家的人格特征。他認為,企業家有征服的意誌,戰鬥的沖動,證明自己比別人優越的沖動,他求得成功不僅是為了成功的果實,而是為了成功本身。企業家有創造的歡樂,把事情做成的歡樂,或者只是施展個人能力和智謀的歡樂。企業家會尋找困難,為改革而改革,以冒險為樂事。

從中國民營企業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更加強烈、生動和充滿活力的企業家才能,這些管理才能和重要品質是普通人難以具備的,但卻是民營企業家成功所不可或缺的。

中國民營企業家具有在困難環境中生存、突破和發展的能力。聯想創始人柳傳誌曾說,雞蛋孵小雞的最好溫度是 37.5℃ ~39℃。1984 年創辦聯想的時候,當時的環境溫度是 42℃,太高了,大多數的雞蛋孵不出小雞,只有生命力非常頑強的雞蛋才能孵得出來;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大概還有 40℃,也不是很好,但已經不錯了,已經有大批的雞蛋能孵出來了,但還是要生命力比較頑強。柳傳誌表示,民營企業家不能等溫度適應了再去「孵」,那樣會永遠失去機會,而是要主動去研究怎麽提高自身的生命力,以使自己能夠在環境溫度高一點兒的時候,依然能孵出小雞來。

作為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國家,中國的市場環境特別復雜,民營企業市場化運作所需要的文化和輿論氛圍一度非常稀薄,法律法規不健全、市場規則很模糊,政策經常調整,利益格局多變,中國民營企業家從出現開始就面臨著困難的環境,他們的確在不斷地主動提高自身的生命力,在常人難以適應的市場環境中創業、發展。

中國民營企業家具有敏銳發現商機的能力。福耀集團在創業之初只是一家生產水表玻璃的鄉鎮小廠,當曹德旺得知一塊汽車玻璃售價可以達到幾千元,馬上就看到其中的機會,開始尋找技術、人才進入這個新的領域。馬雲一接觸到互聯網就發現它的巨大潛力,郭廣昌在創業之初以國內尚屬空白的市場調查為起點,他們都能在事物還只有一個苗頭甚至還處在潛藏狀態的時候就看到其中的機會,搶先投入就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都具有敢想敢幹、將想法立刻付諸實踐的性格,具有變不可能為可能的能力。牟其中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在聽到蘇聯解體後有意出售圖 -154 飛機的資訊後,透過周密的策劃,將日用品換飛機的計劃付諸實踐並取得成功,這種敢作敢為,能夠將普通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辦成的決心、信心和勇氣,在很多民營企業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中國民營企業家必須具備協調方方面面和各種復雜關系的能力。創辦企業不只是簡單的生產和銷售,而是要和社會上方方面面打交道,處理好、協調好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利益關系,如果沒有對利益格局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面對很多錯綜復雜的難題時,就難以推動和解決。一度被很多人認為「賺錢容易」的房地產行業,其實需要解決大量涉及融資、拆遷、規劃、環評、限購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和居民、地塊原主、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銷售中介等方方面面打交道,一個問題解決不好,就可能導致工程停工或者銷售暫停,帶來巨大的損失。實際上不只是房地產行業,任何一個領域的創業者都會面臨同樣的難題,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的民營企業家,才能在市場上生存和發展。

民營企業家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打不垮的心態,以及在壓力、挫折和失敗面前仍然堅持不懈的意誌和品質。失敗和挫折是民營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家常便飯,那些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的人會在創業競賽的第一圈就被淘汰。輝達創始人黃仁勛曾說,創辦輝達要比他預想的困難一百萬倍。當時如果意識到創業將會多麽痛苦,將會忍受什麽樣的挑戰、尷尬和羞恥,明白有多少問題需要解決,就沒有一個頭腦正常的人會想去創辦一家這樣的公司。黃仁勛說,這就是企業家的超能力,他們在不知道創辦和經營一家企業有多難的情況下,還是勇敢去做了這件事。企業家的創業技巧之一就是必須讓自己相信這並不難,盡管事實上它比想象中的要困難多了。中國民營企業家也經歷著同樣的困難、挫折和心理歷程,他們不斷給自己打氣、鼓勁,甚至「洗腦」,讓自己相信這並不難。雷軍也在一次演講中坦誠地表示,面對挫折、失敗,他也迷茫過、動搖過,甚至放棄過,但無論如何,他都讓自己保持信念:「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必須具備善於「推銷」和說服別人的能力。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不僅要善於對外向客戶推銷自己的產品、企業,還更要善於對內向員工、投資人推銷自己的願景、理念和理想。這些「推銷」不僅是語言表達和口才能力的體現,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高度認同和堅定信心。創業團隊並不都是目標一致、信念相同的夥伴,怎樣說服、組織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強迫」這些不同價值取向、不同目標、不同性格的人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也是對民營企業家管理能力的巨大挑戰。

以上這些能力和品質的獲得,既有先天性格和稟賦方面的原因,也是後天成長、熏陶和教育的結果,但在整體人群中,具有這些能力和品質的是少數人。要讓這些少數人充分運用和發揮好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相關品質,不僅需要寬松的環境,也需要為他們的管理才能提供充足的管理報酬。

「中國經濟奇跡」的背後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才能的釋放

改革開放以前,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抑制了蘊藏在十億中國人民中間的企業家精神和創造力,隨著對民營經濟發展限制政策逐步放開,中國也湧現出了非常具有活力和創造精神,願意承擔風險、創造奇跡的民營企業家群體,在短短幾十年市場經濟發展歷史中,任正非、王傳福、馬雲、馬化騰、張一鳴、汪韜等中國民營企業家各自創辦的民營企業已經具備了國際競爭力,中國民營企業家在全球企業家的舞台上,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影響力。只要提供適宜的創業經營環境,中國的企業家人才將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

改革開放之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廠長經理只能說是領取管理薪金的管理者,而不是企業家。而在改革開放以後,哪怕是生產針頭線腦的家庭工廠,也面臨著本錢從哪裏來,原料從哪裏來,產品銷售給誰,忙不過來的時候到哪裏找幫手等問題,這樣的家庭工廠創辦人,也是「將一切生產要素結合的經濟行為者」,才是企業家。中國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將節衣縮食積攢的有限資金轉化為創業資本,實作了高速增值,將數以億計的勞動力從相對低效的農業部門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實作了財富創造能力提升。

例如,服裝加工是民營經濟進入最早、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1994 年中國就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出口國。1998 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化纖大國,2008 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2010 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背後都是對民營企業放開市場的結果。

民營鋼鐵企業 2001 年時粗鋼產量占到全國產量的 10% 左右,到 2012 年這一比例超過 50%,2020 年達到 63.21%,2022 年在大力壓減粗鋼產能的背景下,民營鋼鐵企業粗鋼占比仍然達到60%,成為支撐中國工業、建築業等產業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從質素來看,中國民營鋼鐵企業一直沒有停下管理和技術進步的步伐,山東石橫特鋼、河北普陽鋼鐵和江西方大特鋼等民營鋼鐵企業的噸鋼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已經超過很多大型國有鋼鐵企業。

民營汽車企業長期在主要由合資品牌占據的市場夾縫中求生存,創業早期的長城汽車因為民企身份產品上不了目錄,上不了牌照,幾乎遭遇淪陷性的打擊。2004 年國家發改委釋出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民營汽車企業的環境有所好轉,吉利、比亞迪、長城、奇瑞等民營汽車企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長期受人詬病的「中國馬路上跑的都是外國品牌車」的現象開始轉變,比亞迪秦、吉利帝豪、長城哈弗等車型成為很多中國消費者的選擇。

同時,吉利在跨國並購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2010 年收購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 100% 股權(包括知識產權),2017 年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 49.9% 的股份和跑車路特斯 51% 的股份,2018年收購戴姆勒約 9.7% 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另外,民營汽車企業已經占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90% 的份額,並且在高端車市場站穩了腳跟。

在智能電話行業,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可以與蘋果、三星等國際廠商展開強有力的競爭。2022 年中國市場份額最高的前五大智能電話廠商除了蘋果,都是 vivo、榮耀、OPPO、小米等中國民營企業,而在全球智能電話市場上,前十大廠商除了蘋果和三星,其余都是中國民營智能電話企業。

書籍介紹

Book introduction

書名:【中國民營經濟論:活力生態與未來】

作者:滕泰,張海冰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