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八年級下第129-130頁)

2024-07-01文化

中國文化崇尚「和」,有關「和」的思想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和」既被視為誕育萬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養性的關鍵,還被認為是社會交往的準繩,更被尊奉為國家共處的原則。「和而不同」的思想,不僅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種對待世界的哲學態度。「和而不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命題之一。為幫助師生探「和」之義,尋「和」之用,特把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中的八則文言文註釋轉譯如下,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註釋:和:思想、主張一致。同:表面形式上一致。

簡釋:君子思想、主張一致,但表面形式上卻常有矛盾鬥爭;小人表面形式上一致,但思想、主張卻不一致

(二)雲「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謂心不爭也;不同,謂立誌各異也。君子之人千萬,千萬其心和如一?而所習立之誌業不同也。雲「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為惡如一,故雲同也;好鬥爭,故雲不和也。(皇侃(kǎn)【論語集解義疏】)

古人說「君子和而不同」,所謂和,是指心中不去爭鬥;所謂不同,是指每個人的誌向都不一樣。天下君子千千萬萬,他們的身心和諧相處,完全一致,而所學、所立的誌向、所做的事業都不一樣。至於說「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小人幹壞事的心完全一致,因此說是「同」;喜歡互相爭鬥,因此說是「不和」。

(三)和者①,無乖戾(guāilì)之心;同者②,有阿比(ēbǐ)之意。(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註釋:

① 和:和諧、協調。②同:盲從、隨合、附和。

譯文:和諧、協調,是因為沒有抵觸、背離之心;隨合、附和,是因為有親附、偏袒勾結之意。

(四)和因義起①,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②,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己之見,無傷於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於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劉寶楠【論語正義】)

註釋:

② 義:事之宜;道義、正義。指思想行為符合一定的標準。

② 方體:指抽象而固定的意義。

譯文:和諧、協調因正義而引起,盲目附和由利益而產生。看重和的人,就是覺得要適宜。各自滿足自己相宜的事,尚未在諸多方面(強求一致),所以不同之義也可以和諧。然而不同的和要按照正義的要求,而不是堅持自己的意見(看法),不能傷及到和諧。註重利的人,覺得這是人所共同追求的,民眾致力於這些,那麽有爭論之心,所以同而不和。這就是君子、小人的區別。

(五)(齊景)公曰:「唯(梁丘)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②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③其不及,以泄④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已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傳昭公二十年】)

註釋:

①醯醢(xīhǎi):醯,醋。醢:肉醬。

②(chǎn):炊。燒火煮。

③濟:加的意思。

④泄:減,止。

譯文:

齊景公說:「只有梁丘據與我和諧啊!」晏子回答說:「梁丘據也只是趨同罷了,怎麽能算是和諧呢?景公說:「和諧跟趨同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不一樣。和諧就好像做羹湯,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 肉,用柴禾燒煮,廚工調和味道,使味道適中,味道不足的添加調料,味道過重的就減少調料。君子喝了這種和羹,能使內心和暢。君臣之間也是這樣。君王所認為可行的事而其中有不可行的事,臣子指出其不可行的因素來促成可行的事;君王所認為不可行的事而其中有可行的因素,臣下指出其可行的因素來去掉不可行的因素。所以政事平糊而不違反禮義,老百姓沒有爭鬥之心。······如今梁丘據不是這樣。國君說可行的,梁丘據也說可行;國君說不可行的,梁丘據也說不可行。如同用清水調配清水,誰願喝它呢?如同琴瑟老彈一個音調,誰願聽它呢?趨同的不可取就像這個道理一樣。」

(六)克明俊德①,以親九族②;九族既睦,平章百姓③;百姓昭明,協和萬邦④,黎民於變時雍⑤。(【尚書堯典】)

註釋:

② 克明俊德:能夠發揚大德。克,能夠。明:標明,顯明。俊:大。

③ 九族:以自己為本位的九代同姓親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一說「九族」為異姓親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般采用前說。

④ 平章百姓:辨別彰顯百官族姓的善惡。百姓,百官族姓。

⑤ 萬邦:萬國,各諸侯國。

⑥ 黎,眾。於,以。時,善。雍,和睦。

譯文:(帝堯)能發揚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別彰顯百官族姓的善惡;百官族姓的善惡辨明了,又使各諸侯國協調和順,天下眾人從此也就友好和睦了。

(七)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①;發而皆中②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③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④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

註釋:

① 中:這裏是指各種情感沒有表現於外時,沒有任何傾向性。

② 中(zhòng):符合。

③ 大本:事物的根本。

④ 大道:普遍真理。

譯文: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稱為「中」;表現出來並且都符合常理的,稱為「和」。「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的普遍真理。達到「中和」的境地,天地就各在其位了,萬物就生長發育了。

(八)禮之用,和為貴①。(【論語學而】)

註釋:

和:和諧,適合,恰當,協調,恰到好處,和氣,和睦等。

譯文:

禮的運用,以和諧為貴。或「禮的作用,凡事都做的恰到好處,才是可貴的。」

(九)三能①色齊②,君臣和;不齊,為乖戾。——【漢書天文誌】

註釋:

①三能:三台星。能(tái),同「台」,星名。

②色齊:指亮度正常。

譯文:三台星亮度正常,則君臣和諧;三台星亮度不正常,君臣關系緊張。

上、中、下三能顏色相似,意味著君臣和睦;三能星顏色不一致,君臣關系緊張。

(十)有容乃大,心境寬;以和為貴,萬事順。

簡析:和人相處要多包容,心胸要坦蕩、寬厚,與人和睦相處,做事情才能處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