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當年輕人斷親:「我不是誰的下一代,我是自己的最後一人」

2024-01-31文化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斷親」了。一般而言,斷親指人們不願意和二代以內的親戚互動。有的人更決絕,連父母也不願意來往,更不願意擁有下一代,是徹徹底底的個人主義者。

文學史上最有名的斷親的人也許是張愛玲。她不僅不願意和親戚來往,和要好的閨蜜、親生的弟弟以及父母也斷了聯系。她一生沒有過孩子,人生的最後三十年在美國獨居,幾乎誰也不見。這不僅僅是斷親,簡直是斷人了。

如今只需提到走親戚,一定有不少年輕人內心比較抗拒,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被長輩嘮叨一番,逢場作戲,勉為其難,完成了這個「流程」。然而,有些人並不願意讓步,果斷地和親屬劃清界限,這種人叫「斷親族」。

「斷親族」以年輕人為主,而且近年來這一群體規模也越來越大。哪怕是逢年過節,這些人還不希望他們的生活受到親屬的幹擾,二者之間似乎隔著一道高墻。

與其逢場作戲強裝笑臉,減少或者直接不願往來,反而成為一些年輕群體真正的心聲。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僅會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讓別人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就是礙著長輩嘮叨,或者面子,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走了。

一切事物都是因果的,長輩眼裏的自私,冷血、不諳人情世故,是個「斷親族」,我怕,不是沒有珍惜過用血緣關系聯系起來的親情吧,卻厭惡披著親情外衣的價值觀沖擊。

近年來,疫情一直是很多「斷親族」的最好理由,如今,不僅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連老人們都開始少了來往的次數。「親」到最後,反而變成了「疏」.如今,很多家庭都不願意再待在一起。這和中國家庭人均成員數量的減少有著密切的關系,更有一些人再也不願意逢場作戲了,保持著所謂「親情」。在這種情況下,「斷親族,去相親」便逐漸流行開來。如後來親戚交往仍充滿攀比、越界現象,估計要做「斷親族」的人還很多,但是,從一開始,誰就已經決定了要「拋棄」自己的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