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漢末三國發生了什麽?為何四大天師中有三人,集體出現在這個時代

2024-10-02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道教文化當中,一直有‘四大天師’的說法。這四大天師,分別是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許旌陽。

這四位天師當中,除了薩守堅之外,其他三位,都是生活在漢末三國這段時間裏。

不管是在道教文化,還是在神話傳說當中,這四位天師的地位都極高。在神話傳說當中,四大天師是通明殿的四位尊神。在【西遊記】當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從南天門一路殺向淩霄寶殿的時候,就被擋在通明殿這裏了。

按照神話傳說的邏輯,玉皇大帝平時都在淩霄殿辦公。通明殿,則是淩霄殿的外殿。而在【西遊記】當中,孫悟空之所以沒能成功打進淩霄寶殿,就是因為在通明殿這裏,被通明殿的王靈官給攔了下來。

這個王靈官,是四大天師之一的薩守堅的弟子。

至於在道教文化當中,四大天師的地位,同樣也是高到了極點!張道陵堪稱是道教的創始人,葛玄是道教靈寶派的祖師,許旌陽是道教凈明道的祖師,薩守堅則是道教神霄派的代表人物。

有意思的是,除了薩守堅是生活在宋朝之外,剩下的三位天師,都是生活在漢末三國的這段時間裏。

這當然不是巧合!

實際上,三大天師在漢末集中出現,本身就是一個標誌。這標誌著在漢末三國的時候,道教或者說宗教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東漢末年的混戰階段,甚至還出現了漢中張魯這樣的‘宗教勢力’,直接割據一方的情況。

那麽,為什麽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道教會迅速發展?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三位天師,到底都是怎樣的人?他們對歷史又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呢?

先說張道陵這一脈。

張道陵的故事最多,他是張良的後人,後世相對也比較熟悉。

張道陵據說出生在東漢初年,年紀輕輕便進了太學,學業有成,本可以很自然的入仕做官。但後來,張道陵覺得自己所學的東西,無法勘破生死。所以就辭官而去,開始雲遊四方。

後來,張道陵在60歲的時候,終於修道有成。於是他就去了四川,開始教化當地百姓,傳播自己的道義。因為加入這個教派,首先得交五鬥米,所以後來大家就稱其為五鬥米道。

而張道陵死後,他的兒子張衡,接班做了第二代天師。這個張衡,和那位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同名,但這倆人應該沒啥關系。

再後來,到了公元179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爆發五年之前,張衡去世。而接下來,天師的位置,就傳到了張衡之子張魯的手裏。

不過,對於張衡到張魯之間的這段交接班故事,後世曾經有一些爭議。有很多人認為,張衡去世後,五鬥米道的教權,一度落入了一個叫張修的人手裏。這個張修到底是哪來的,和張道陵、張衡父子有什麽關系,我們一概不知。

我們只知道,黃巾起義爆發之後,張修也在四川地區,帶領五鬥米道的教眾起兵了。

但再之後,具體發生了什麽,我們依然不得而知。反正最後,張修先是成了劉焉麾下的別部司馬,而後又被張衡的兒子張魯所殺。在幹掉張修之後,張魯奪回了五鬥米道的教權,而後又在漢中地區,依仗宗教勢力自立一方。

恰好在這個時候,原益州牧劉焉去世,他的兒子劉璋接班。對於剛剛接班的劉璋,張魯特別不服氣。而劉璋出於憤怒,竟然直接將張魯的母親和家人殺害。此後,張魯就和劉璋成了死敵,雙方相互攻伐近二十年的時間。

等到曹操拿下關中,開始攻略四川的時候,張魯就直接投降了曹操。因為張家在漢中一帶,影響力實在太大,之前儼然已經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於是,為了削弱張家的影響力,曹操後來就把漢中郡的那些‘五鬥米道’信徒,直接遷移到長安、洛陽以及鄴城周圍。

曹操的本意,其實是想把這些人,全部轉移到自己的統治核心,監視他們,別讓他們造反。但曹操沒想到的是,這幫人搬家之後,反倒是利用長安、洛陽等地的繁華,極力傳播五鬥米道。

於是,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五鬥米道開始迅速發展!就連很多高層貴族,都開始信仰五鬥米道。比如後來那位書聖王羲之,就是五鬥米道的狂熱信徒。

另外,張魯本人據說一共有七個兒子,在他投降曹操之後,張魯有五個兒子,都被封了侯。而在這孩子裏面,有一個叫張盛,後來他就繼承了天師的位置,成了第四代天師。後來,正是這個張盛,去了江西龍虎山傳道。而從這以後,就有了天師府的道統傳承。

這就是張道陵一脈的故事。

而在張道陵之後,差不多張魯同時代,還有一位著名的道士。這個道士,在【三國演義】裏面,也是出場過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左慈。

左慈是廬江郡人士,早年居住在天柱山,修習煉丹之法。而且,左慈還曾經被曹操邀請,做了曹操的客人,並且戲弄了曹操。

對於左慈的那些故事,我們暫且不提。因為不管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對於左慈的記載,都太過魔幻了。但是有一點,史書上是有明確記載的。

那就是左慈本人,後來收了一個弟子。這個弟子,名叫葛玄。

所以,歷史上戲弄曹操的左慈,其實是葛天師的師父。

正史上對於葛玄的記載,並不算多。但是在道教文化當中,葛玄一生修道,擅長【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煉丹經書。

後來,葛玄又隱居在江西閣皂山,修道養生,傳播教義。因為這一派有一部經書,叫做【靈寶經】,所以後世便稱作是靈寶派。

這裏多說一句,雖然同樣都是道教的分支,但是不同的分支教派,理念還是不太一樣的。有些分支,主張個人修身養性,不管外物。但是以葛玄為祖師的靈寶派,卻主張幫助大家一起行善,普度眾生。而後來,靈寶派內部還逐漸出現了另一部重要的神學作品,那就是【度人經】。

在很多玄幻小說當中,這本經典經常出現。

再往後,便是道教凈明派的祖師許遜,許旌陽。

從時間上來看,許遜生活的時代,要稍晚於葛玄。他出生在公元239年,這一年,曹叡都已經死了,司馬懿和曹爽都已經開始聯合輔政了。

許遜是南昌人士,當時他的家鄉,歸東吳這邊管理。不過,等到許遜長大之後,孫權已經死了,正好趕上東吳最亂的那段時間。

所以,年輕時期的許遜,盡管也曾經多次努力,想要入仕做官。但結果,卻屢試不中,根本沒機會。於是後來,他就開始追隨一個叫吳猛的人,一起修道。

說起來,這個吳猛,也是一個狠人。他早年特別孝順,後來他的故事恣蚊飽血,還被後人排進了二十四孝。大致就是小時候他家很窮,買不起蚊帳。然後吳猛為了讓父母睡一個好覺,就自己躺在父母身邊,讓蚊蟲叮咬自己。吳猛小時候覺得,蚊子吸飽了自己的血之後,就不會去叮咬自己父母了。

正是在吳猛的傳道下,許遜後來也踏上了修道的旅程。

就這樣,許遜修了二十多年的道。直到二十多年以後,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司馬炎滅了東吳,徹底統一了天下。然後,司馬炎就想要從東吳境內,選拔一批新的人員做官。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許遜接到了征召,讓他去做四川旌陽縣的縣令。

此後的幾年裏,許遜在職期間,確實做的很不錯。他不但在當地施行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措施,還用自己修道時學來的醫術,給百姓免費治病。當地的百姓,對他也非常認可,所以後來大家就稱呼他為‘許旌陽’。

但是十年之後,隨著司馬炎去世,西晉的皇位傳到了那位‘癡兒’司馬衷的手裏。在這之後,許遜便敏銳的意識到,接下來西晉可能要天下大亂。所以,他很快就辭職不幹,回到了老家南昌,開始在當地繼續隱居修道。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許遜又和自己的老師吳猛走到了一起。同時,在許遜的影響下,還有好幾個許家的親戚,以及其他想要修道的人,在江西西山組成了一個教團。在這個教團當中,包括許遜在內,有十二個骨幹,後世便稱作是‘十二真君’。

另外,除了三大天師之外,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找到其他很多著名的道士!

比如說,大概就在司馬懿去世一年之後。這一年,有一個叫魏舒的人,生了一個女兒。這個魏舒,多年之後,深受司馬昭的器重,官至司徒。而他的這個女兒,則是被他取名為魏華存。

多年之後,魏華存在茅山傳道,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信奉。後來,魏華存的信徒,又建立了一個道教教派,這就是上清派,也叫茅山派。

總之,在盤點過道教幾大分支的歷史之後,我們會發現:幾個著名分支的祖師爺,基本上都是生於漢末到兩晉這段時間。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對於這個問題,最根本的答案,其實就在於‘社會固化’這四個字。

從東漢中後期開始,因為察舉制推行的時間越來越長,很多世家大族,開始把持了國家的上升通道。在這種狀態下,很多底層平民,已經沒有了上升的機會。就算他們再怎麽努力,他們也無法做官。

另外,就算是貴族,或者那些世家大族,已經也分成了不同的階層。尤其是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後,更是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狀況。

在這種社會嚴重固化的狀態下,很多人自然就只能選擇去修道,或者歸隱田園。

另外,不光是道教在這段時間內,迅速發展。就連佛教,在這期間也發展的極為迅速,後來出現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況!

在這些宗教迅速發展的背後,隱藏的其實都是當時社會固化的現實。

畢竟,當一個普通人無法透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他就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於那些宗教神靈。所以後來,道教和佛教,自然也就迅速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