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維系一段關系的底層邏輯(深度好文)

2024-09-27文化

多年前,讀到南懷瑾先生分享的一道古詩,曾深感困惑: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直到後來因為太過爭強好勝,與家人朋友的關系頻頻出現矛盾,才終於理解詩中深意。

任何感情想要長久,都離不開一個底層邏輯:學會適時讓步,不爭無謂輸贏。

就像插秧,退步是為了向前。

人與人相處也一樣,要懂得先讓對方贏,最後你才能贏得他。

01

  • 讓伴侶贏,才能贏得真情。
  • 作家莫魯瓦說過:沒有沖突的婚姻,幾乎同沒有危機的國家一樣難以想象。

    兩個人同住一個屋檐下,有分歧和摩擦很正常。

    但如果你凡事都要據理力爭,非得在嘴上壓對方一頭,那就註定把日子過成雞飛狗跳的模樣。

    寧波有位男士,和妻子曾因一碗面而吵架吵上熱搜。

    夫妻倆去面館,妻子餓著肚子等了半個多小時,等來的卻是一碗煮坨且魚腥味濃到發臭的面。

    妻子當即要求店家換一碗,可還沒等店家說話,丈夫竟扭身就走。

    妻子氣從中來喊住丈夫,可對方卻反過來指責她小題大做,為了十幾塊錢給自己丟臉。

    他一通輸出,對妻子大講特講道理:

    就這麽點小事,何必上綱上線,也不想想人家開店不容易……

    越訓越起勁,最終把妻子逼到崩潰大哭。

    他壓根不明白, 婚姻中需要的從來不是爭對錯,而是能容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總要爭個高下,就算贏了口舌也會輸了感情。

    學會克制反駁欲,適當服軟,適時示弱,才是聰明人的愛情保鮮之道。

    想起有人在網上發的一篇朋友圈自述。

    丈夫和妻子下象棋,原本已勝局在望,但妻子不服輸,硬是找各種理由亂出棋。

    最後,妻子用「士」幹掉了他的「將」,他也樂得順水推舟,讓妻子贏得開開心心。

    結果就是那一天下來,妻子在家做什麽都是有說有笑,對他的態度也變得格外溫柔。

    這位丈夫不由感嘆,和老婆講道理的男人智商都有問題,是放著好日子不過。

    喜歡是勢均力敵,愛是主動認輸。

    婚姻幸福美滿的前提是,有一方肯先退讓。

    既然如此,何不做那個更大度的人,修煉為愛服軟的能力,贏得和愛人一生相偎相伴的福氣。

    02

  • 讓父母贏,才能贏得安寧。
  • 知乎上有個提問:老一輩的中式父母,可以讓子女有多無奈?

    有個高贊的回答寫道:你想讓他們安享晚年,可他們卻要沒苦硬吃,有病硬扛。

    這樣的矛盾在家庭中確實比比皆是,你越是把它當回事,家裏的關系可能會越處越僵。

    去年,朋友怕70歲的老父親在鄉下呆得太孤單,特地把他接到城裏住。

    可老人平時種地種習慣了,根本就閑不住,沒多久便偷偷瞞著她去小區裏撿垃圾。

    直到有次,老人在樓道裏不小心滑倒,所幸送到醫院檢查後沒有大礙。

    之後朋友就極力反對父親再去撿垃圾,可老人嘴上答應,行動上還是該幹嘛幹嘛。

    朋友氣不過朝他大發了一次脾氣,說自己家不缺他撿垃圾賣的那三瓜兩棗。

    老人家也倔得很,甩下一句「以後再也不來受氣了」,直接收拾行李回了老家。

    面對越來越固執的父母,很多人容易心生不耐,急欲勸說他們做出改變。

    但其實,這恰恰說明父母真的老了,更需要我們設身處地多關懷。

    家事無對錯,和睦的家庭關系,無非是少一點爭鋒相對,多一點理解萬歲。

    主持馬東曾在節目中提及自己70多歲的母親,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燈。

    馬東多次嘗試提醒母親,開燈費不了多少電,並且開關用多了也會影響使用壽命。

    但他後來發現,節約用電已經是母親的習慣,自己反復指出問題,只會讓她變得焦慮緊張。

    自那時起,他不僅很少再因為這些小事和母親計較,還會在離開家門時主動先幫母親關燈

    【禮記】中月言: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

    兩代人之間,代溝無可避免。

    父母有父母的世界,為人子女該做的,不是強求觀念一致,而是學會不爭不斥。

    包容父母的落伍之處,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能夠開心自在地生活,才是最好的孝順。

    03

  • 讓朋友贏,才能贏得人心。
  • 常聽到一句感慨:成年人的友誼難得易失。

    想想真是如此。

    人生從來知己難求,但想要失去一個朋友,卻只需要一顆爭強好勝之心就夠了。

    作家劉墉在書中寫過一篇故事。

    三個曾經無話不談的好友,一起簽約在同一家唱片公司,還合租了房子共同生活。

    後來其中一個人被公司作為重點新人包裝,發了唱片,有了知名度。

    自那時起,另外兩人就開始有了落差感,常以各種方式和她暗中較量。

    三番兩次感受到敵意後,她選擇搬離公寓,主動結束這段關系。

    我們都希望能擁有一份永不變質的情誼,可很多時候,親手毀掉它的人也是自己。

    因為自己擺不正心態,總是錯把朋友當成競爭對手,才讓關系變得無以為繼。

    能走得長久的友情,並非沒有差異,只是懂得克制勝負欲,轉而給予彼此欣賞與鼓勵。

    梁啟超在結識陳寅恪後,十分認可其才情,並向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力薦了他。

    得知陳寅恪既沒有學位,又沒有著作,曹校長起先並不同意。

    梁啟超拍著胸脯立誓保證:「我全部著作,不如他數百字有價值。」

    陳寅恪到清華任教後,因博學強識而很快揚名,成為深受學生推崇的「活字典」。

    之後外界常有人拿他們做比較,梁啟超非但不介意,還很樂於認輸,承認朋友比自己優秀。

    透過相處,陳寅恪也愈加欽佩於梁啟超的豁達心胸,將其視之為值得一生相惜的摯友。

    誠如古書【幽夢影】中所寫: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巖而成瀑,所托者異,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朋友如金,貴在用心。

    戒掉無謂的攀比,彼此有成就托舉對方的智慧,自能讓友情承於惺惺相惜,久於細水長流。

    04

  • 讓夥伴贏,才能贏得大局。
  • 加利福尼亞大學卓思·卡費爾德教授,曾對1500名取得傑出成就的人物進行調查和研究。

    得出一個共通點:他們在職場中註重的是如何借力合作,而不是考慮怎樣擊敗他人。

    很多人看似精明,處處與人爭利,到頭來不過是占了小便宜,卻輸了全域。

    真正的聰明人,則恰恰相反,他們知道一味追求自己贏,永遠無法達成良性的合作。

    學會先讓對方獲益,才是讓自己獲益的前提。

    就好比,兩個人分一個橙子,就算你費盡力氣分到了大半個橙子,也只會適得其反。

    因為你真正的需求,是得到整個果肉。

    正確做法,是想辦法讓對方感覺他贏得了「果皮」,對方自會心甘情願把「果肉」留給你。

    一場優質的合作,本質是用相互認可的溝通,實作長遠的互惠互利。

    台灣企業家林家正年輕時做生意一直擅於精打細算,可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後仍以破產告終。

    經過反躬自省,他吸取了以前的錯誤。

    第二次創業,他不管跟誰合作,都堅持以讓對方先有錢可賺為原則,自己少拿兩分利。

    就這樣,舍得眼前小利,積得良好口碑,讓他的生意自此一路順風順水。

    很認可劉潤的一句話: 合作的前提,是走出「我一定要打敗你」的思維,找到共同利益。

    雖說職場如戰場,但錙銖必較的結果,不是此消彼長,就是兩敗俱傷。

    我們需要做的,放下對一己之利的貪求,建立共贏思維。

    當你照顧到別人的需求,別人必定也會樂意來成全你的要求。

    【菜根譚】中有言: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人與人相處,能笑到最後的贏家,都是懂得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的人。

    學會適當吃虧、適度讓步、適時服軟,才是維系關系最好的方式。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