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要不要做自己

2024-06-24文化

當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滿意或希望激勵孩子做得更好時,他們可能會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那麽好,你怎麽就不能努力一點呢?」

言下之意,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標桿。

如果你去問一個成功人士他究竟是怎麽成功的,成功人士會笑著跟你說:「很簡單啦,做自己就好了。」

你看,成功人士說要做自己,而很多人卻見賢思齊,想成為別人的樣子。

那到底要做自己,還是成為別人呢?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01、【道德經】告訴我們要做自己

【道德經】中那句耳熟能詳的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自然」是【道德經】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按字面意思理解自然就是自己的樣子。

道效法他自己,換句話,道遵循自己。

每個人都有他本來的樣子,道也有它本來的樣子。今天我們常常聽到要勇敢做自己,做出自己的那個樣子,那也可以叫自然,自己的那個狀態,自然而然。

從這個意義上,那肯定要做自己。

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又有人說,你怎麽這麽「自我」,與周圍格格不入。

這又引出另一個話題,小自然和大自然。

02、大自然,小自然

每個人,每個個體,都是天地萬物當中的一員,都有自己的樣子,這個自然我們不妨把它稱之為「小自然」。

與小自然相對的是大自然,可以把大自然理解為一個抽象的存在,是所有小自然的集合,這裏面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無數的小自然組成了大自然,統攝小自然的叫小道,統攝大自然的叫大道,小道要服從大道。

添一個字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換句話,次要矛盾要讓位主要矛盾。

進一步闡釋,要做自己,但要做那個與大道協同的自己。

舉個例子來說大自然和小自然。

當我們肚子餓了,掏出手機,在美團上點外賣。我們把手機比做小自然,實作點單光有手機是不行的。當你下單成功後,是整個系統在配合完成你的任務。網絡、軟件、商家、騎手、GPS、道路、資本等等小自然組合成一個大自然,協同作用,才讓你足不出戶,就完成美食享用。

這有點像一個生態系,做自己的目的是讓自己嵌入到一個生態席位,協同發揮作用。

如果你是剛剛這個例子中的GPS,你不想做自己,你想成為一部手機,天天拋頭露面,與使用者親密接觸。假設這個場景發生,手機的角色讓給你,但你承擔不了手機的職責,那點餐系統馬上就會陷入癱瘓。

03、要不要做自己的問題,其實是認識自己

透過前文的分析,草不與樹爭高低,這句話是有智慧的。

我們社會不由自主的塑造「大樹」,「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標桿,其實很恐怖,全部成為大樹,系統就失靈了。外賣點餐系統,都想成為手機這個角色,系統就沒法工作了,系統會自動地讓最擅長的人來能擔任這個角色。

說到這裏,要不要做自己的問題就轉為:小自然如何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如果你是GPS(小自然),就千萬別想著成為手機,而是讓自己GPS的效能更符合系統(大自然)的需要。

在【道德經】中一直有一個主題:如何將你的小自然變成大自然。也就是讓自己同於道,為道所得,同時你也得於道。

要不要做自己這個問題再追問一步,應該是認識自己,說簡單一點,辨識自己是哪塊料,也就是自知之明。

社會所立的標桿,榜樣可以追求,可以效仿,前提是你得是那塊料。社會是個萬花筒,需要各類人才,潛在的規則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成為「手機」,還得有人做「GPS」、「騎手」等等其他角色。

自己嵌入系統前,應該搞清楚自己適合哪個角色,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麽角色,有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不斷試。正如白居易所言:「試玉須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在這個問題面前,耐心才是最大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