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細賞景山周邊之大高殿的牌樓——無依無靠(17)

2024-04-02文化

老北京有一句歇後語叫做大高殿的牌樓—無依無靠,這座牌樓就在紫禁城之北,而大高殿就是<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萬歷十八年(1600年)又經重修。從南到北依次為南牌樓、習禮亭、東西牌樓,第一道山門、第二道山門、大高玄門、鐘鼓樓、大高玄殿及其東西配殿、九天應元雷壇及其配殿、乾元閣坤貞宇。1949年大高玄殿由故宮博物院收回管理,不久又為中央軍委借用。2004年,大高玄殿南牌坊於原址復建,成為恢復故宮周邊歷史風貌的一項重要舉措。大高玄殿作為明清時期皇家的禦用道觀,其建築特色在中國古建築中亦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地位。1996年11月20日,大高玄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高玄殿在紫禁城外的西北方,其南端一直抵達到筒子河岸邊,這組建築為宮廷所屬道教宮觀,明為祭祀場所,清為祈雨雪之壇。

如今大高玄殿山門北基本完整,而山門外已經成了繁忙的街道,這裏曾有過幾座極精美的建築,可惜在幾十年前被人為拆除了。

從老照片中可看到它們的身影,三座牌樓和墻垣圍成的小院落,院中矗立著兩座獨立的習禮亭。三座牌樓中東西兩樓建於明代,東坊額<孔綏皇祚>、<先天明境>;西坊額<弘佑天民>、<太極仙林>;南牌樓是清代雍正年間添建的,南坊額<乾元資始>、<大德曰生>;其上有璽,應為雍正皇帝的禦筆。

院中兩座習禮亭更是無價之寶,東閣稱<陽真閣>、西閣<陰靈軒>,號稱為<九梁八柱七十二道脊>,造型與角樓相似又更對稱精巧,堪稱中國古代建築中的最美者。

1955年為拓寬景山前街的道路,大高玄殿前東西兩座牌樓被拆除,1956年為了方便無軌電車通行,兩座習禮亭和南側牌樓也被拆除,這組精美的建築就此徹底消失了。

1960年中央黨校立起一座牌樓,它是由東西二坊的構件組合而成,並將原來四柱九樓改為四柱七樓,坊嵌<弘佑天民>、<太極仙林>額。2004年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大高玄殿的南牌樓在原址上重建,其上所嵌正是原來那塊漢白玉額,這塊石額的經歷也算是命運多舛,被拆下後曾流落月壇公園當石桌。

如今只要來到故宮之北筒子河畔又可以看到這座華美的皇家牌樓,牌樓的形制為<三間四柱九樓式>,樓面覆蓋黃琉璃瓦,青綠描金彩繪,四根紅柱下是漢白玉雕的夾桿石,石額南<乾元資始>、北<大德曰生>,這塊石額也是新坊上唯一的原物。

最後說說什麽叫<無依無靠>,古時的這種木牌樓為了穩固一般會在兩面撐有斜向戧柱,而大高玄殿前的這三座牌樓木柱較粗,入地極深,不用戧柱,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句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