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國際茶日丨品一首茶詩,尋一縷茶香

2024-05-22文化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小小的一杯茶湯裏,蘊藏著莫大的人生智慧。品茶是一味健康的良藥,是一種珍惜當下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悠然自得。

中國茶的品格,就藏在歷代茶詩中。一首首茶詩,匯聚成了一座巨大的茶文化知識寶庫。古人創作時的種種巧思,亦為中華茶文化的核心審美增添了詩意的情愫。

「一縷茶香,連通古今。」第五個「國際茶日」在即,不妨挑個風和日暖的午後,翻開

【跟著古人學品茶:中國最美茶詩】 ,且聽古人將這茶湯中的點滴奧妙娓娓道來。

品茶詩,尋茶香

題茶詩與東坡

北宋·釋了元

穿雲摘盡社前春,

一兩平分半與君。

遇客不須容易點,

點茶須是吃茶人。

縱觀蘇軾的一生,他與佛門有著不解之緣。在蘇軾朋友圈裏的僧人中,故事最多的就是這首【題茶詩與東坡】的作者佛印禪師。這位大和尚俗姓林,法號了元,字覺老,饒州(江西省)浮梁人。佛印比蘇軾稍長四五歲,仍可算是同齡人。他自幼先學習儒家經典,後又拜寶積寺日用和尚為師學習禪法。因而身為僧人的佛印,與士大夫階層溝通起來毫不違和。這首【題茶詩與東坡】,是兩人交往的重要見證。

在前兩句詩中,佛印只用了三個詞,就精準地點明了這款茶的珍貴之處。第一個詞是 穿雲 ,即穿越雲霧。需要「穿雲」才能到達的地方,那得是多原生態的環境呀。佛印這次寄的茶,不是大田茶,而是生長在深山老林的荒野茶。得天地之精華,無汙染純天然。第二個詞是 摘盡 。這描述的是采茶的過程。荒野茶,都是散落在林間,所以采茶人搜羅遍了整個山頭,也不見得能采到多少茶青。等把本就有限的茶青做完後再看,剩下的成品茶就更少了。第三個詞是 社前 ,即社火前。其時間大致相當於清明前。古時的社前春,即類似於今天的明前茶了。穿雲,說的是產地好。摘盡,說的是工匠巧。社前春,說的是時節早。佛印和尚說:這樣珍貴的茶,我也只有一兩,但是我仍然願意平分給你蘇軾。咱倆的情誼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後面的兩句,就是佛印對蘇軾的叮囑。 容易 ,即隨意、輕意之義。佛印送去好茶,不忘追著說道,這樣的好茶是給你蘇軾喝的,當然你招待客人也行,但想喝這樣的好茶,得是 「吃茶人」 才行。吃這個字,在古代一般不當「吃東西」講,而是解釋為行動遲緩的樣子。現代漢語中「口吃」一詞,沿用的就還是這個意思。古人表示「吃東西」的意思時,一般都用「喫」字。還有一點與今人不同,那就是古代「飲」和「食」都可以說成「喫」。例如,喝酒即寫作喫酒,喝茶即寫作喫茶。現代漢語裏不怎麽用「喫」字了,倒是南方仍有吃酒、吃茶的說法,這其實是頗有古人遺風的了。

對於中國人來講,茶是生活的一部份。中國有不產茶的省,卻沒有不喝茶的人。上至達官顯貴,下到平民百姓,誰的生活都離不開茶。對於中國人來講,用紫砂壺可以喝茶,用保溫杯也可以喝茶。有條件,喝茶講究些。沒條件,喝茶將就些。總之,茶必須喝。

茶,就是生活。吃茶去,就是回歸生活。認真吃茶,就是認真生活。認真對待生活,積極對待生活,樂觀對待生活,就是真正的得道。佛印囑咐蘇東坡,這樣的好茶,只能與吃茶人分享。那麽誰能算是吃茶人呢?

吃茶人,不是非天價茶不喝的人。

吃茶人,不是非百年老茶不飲的人。

吃茶人,更不是沒有名家茶器具就喝不了茶的人。

懂得平常心是道,才是合格的吃茶人。

(以上內容摘自【跟著古人學品茶:中國最美茶詩】,標題為編者所加)

新書速遞

點選加購

【跟著古人學品茶:中國最美茶詩】

楊多傑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知名茶人楊多傑以歷代茶詩解讀中國茶文化的力作。中國既是「茶的國度」,又是「詩的國家」。書中精選歷代34位元愛茶人的40首茶詩,橫跨唐宋明清,從種茶、采茶談到品茶,覆蓋茶的方方面面。

王昌齡、白居易、蘇軾、陸遊、文徵明這些大詩人對茶有什麽偏好?古代的茶集是什麽樣的?古人又是如何評判一碗茶好在哪裏? 註音茶詩+茶詩解析+抄詩字帖 ,跟著古人一起讀詩、抄詩。在茶詩中,還原古代文人的真實品茶場景,再現他們的風流雅趣;在茶詩中,重溫品茗贈茶的情誼與溫度,感受中國茶文化之美。

本書這周日將

在鐘書閣(綠地繽紛城店)正選,

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01 茶的極致:宋代點茶文化

點選加購

沈冬梅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圍繞宋茶文化展開,以大量歷史典籍文獻為基礎,從茶葉的種植、貢茶制度、點茶技藝、宋代茶具、品茶趣味、點茶情境、茶禮、茶與社會生活等角度,全面展現了茶是如何融入宋代生活,宋人又是如何將茶文化推向極致。走進全民喝茶的宋代,在茶碗中感受宋的風與雅,觸碰中國文化的品與格。

02 茶經(漢英對照)

點選加購

[唐] 陸羽 著,邱貴溪 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唐代陸羽【茶經】的漢英對照本。本書按照原文、白話文譯文和英譯文編排,主要是方便讀者閱讀。【茶經】一共分為三卷十章,分別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以及十之圖。譯者查閱了大量資料,對原文每個字句反復推敲,可謂精雕細刻。本書可以供茶文化研究人員、轉譯人員、大學教師和學生,以及對茶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03 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

點選加購

楊多傑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本從文獻學角度重新解讀中國茶詩的茶文化類讀物。中國文人愛作詩,也愛喝茶,於是誕生了大量茶詩,而它們也成為文人對於茶史,同時也是對於自己人生的動人註腳。在茶詩中,我們得以還原古代文人的真實品茶場景,再現他們的風流雅趣;在茶詩中,我們得以透過文人間品茗贈茶的佳話感受千年前的情誼與溫度。茶,不僅是有著獨特香氣的「黃金葉子」,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茶詩,勾勒出古代文人的輪廓、速寫出他們的人生軌跡,同時也反映著中國文化歷史中千年來的理智與情感。茶及其所呈現的文化品格,是茶人文化品格的折射,也是中國文化品格的側寫。

04 紫筍茶緣

點選加購

陳明樓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講述作者40多年來,因結緣唐代貢茶紫筍茶由一名廠醫成功轉型成為一名高級茶葉審評師的故事。內容以紫筍茶為引,從初到長興買茶,進而深入顧渚山尋訪古茶山的歷史遺跡、摩巖石刻等;訪長興檔案館,查閱古長興縣誌,探究紫筍茶的興衰之謎,以及記錄紫筍茶的制作工藝和其有別於其他綠茶的獨特之處,等等,向讀者展現承載千年貢茶文化的紫筍茶不但味道好、名字妙,更值得宣傳和發揚光大。

本書作者對茶的鉆研並沒有止步於紫筍茶,書中還有他走訪中國各名茶產地,學習交流名茶制作工藝的故事,最後還編錄部份國內外友人對紫筍茶的評價。為人們了解中國的茶文化,探尋茶旅之路,開啟了廣闊的大門。

05 茶的國度:改變世界行程的 中國茶

點選加購

戎新宇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茶的文明史。以中國茶的誕生、流行、傳播、發展為脈絡,透過茶的誕生和流行書寫中華文明的發展,透過茶的傳播反映世界格局的變化和全球化行程的推進。

茶自古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尤其是中華文明發展的見證者。茶的神奇功效使它成為古代和近代貿易中的「液體黃金」,也一度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物件。在茶的故事裏,有中國文化歷史中最生動的部份,也有世界版圖震蕩的關鍵瞬間;在茶的國度裏,人類的故事從不間斷,新的故事即將上演。